微信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每个人手中都有几个乃至几十个说发就能发的微信群。微信有个特点,当你发错微信了,2分钟之内即可撤回,但在微信群中留有你“撤回”的脚印,如果超过2分钟再想撤回信息就难了。你即使把你手机砸了也无济于事,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如果是无关紧要的内容还好,别人只能认为你马虎,或者糊涂,如果是至关重要的的秘密,或者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不出口的脏话呢,这可咋整?自圆其说,自我检讨?这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下策策。那么,如果错发微信的人,自己不晓得自己发错了呢?那尴尬的就不是自己,而是别人了?那你让群里的鸡啊鸭啊怎么想,你让大鹅怎么看你?最终的“受害者”还是自己。这时候,如果群里有个人不失时机、恰到好处的帮你一下,在于无声处中给你圆个场,情况就会逆流而上,大为可观了。
我们班群有46人(包括2个已经去世的),还不算小吧,可谓众目睽睽之下,你发的任何一条信息,都会经过这么多人的火眼金睛,要知道每个人眼里都是揉不得沙子的,有的时候只是人家不说而已。但大家又都是善良的,好的微信,大家给予点赞;不妥的言论,有人给予忠告或者善意的提醒。但如果偶尔出现一个令人尴尬的信息,大家可能就束手无策了,即使想帮忙也是无从下手,或难开尊口,大家就在那里大眼瞪小眼的尬着吧。
最近我班一名同学参加声乐比赛,希望大家给与投票支持,他每天对大家都表示了感谢。这时就有同学以调侃的方式发微信,说“同学们给你捧场,你小嘴叭叭的全是kou·huo”。看似一句不起眼的调侃,最后那个词却是硬伤。往好处想,怎么也没法解释,往坏处想,那就是很致命的。我知道,即使再肮脏龌龊的人,也不会在班群里说如此粗话,何况他还似浓眉大眼朱时茂这样正面人物形象的人呢。我想,他可能是发完微信连看也没看。于是我便决定英雄救“美”,于是我在微信上给他写了这样一段话:“你打的拼音是K、H,即‘口号’,结果手机弹出来的字却是‘口’和‘活’两个字,连在一起就不通了......”,其实我心里明白得很:他打出来的几句话都很通顺的,此时此刻我得难得糊涂一下哈。然后我又调侃了几句,以缓解尴尬局面,并转移斗争大方向。那同学看了后,回我“亲哥哥”。要知道,这同学平时嘴上是不服软的,还有思想有见识,只有别人管他叫哥的份,他从来没把别人叫过哥。(当然了,他在班里年纪最小,也没人叫他哥)但他今天叫我“哥哥”了,这就表明了他对我的感激之情,而在哥哥前面又加上了一个“亲”字,就更感觉情谊之深、分量之重了。
有人说,人性中最大的善,是不让人为难。那么,帮人解难呢,也应该是一种善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