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的“头”和“尾”
西瓜还分“头”和“尾”,我早就听妻子说过,也是第一次从她那听到的,但我也没当回事。妻子说:如果买半块西瓜时,就要西瓜“头”那半,西瓜头饱满圆润瓜瓤多。至于哪边是头,哪边是尾,我一直没分清,我就以为宽大的那面是“头”,窄小的那面是“尾”,但西瓜很难分出哪头大哪头小来。所以,当我买半块西瓜时,干脆不看头和尾,西瓜掰开后,哪半瓜瓤突出,就要哪头。遇到带有瓜蒂的西瓜时,我则一直以为有瓜蒂那面是西瓜头,就要带瓜蒂那面的西瓜。
前几天,我在小区对过水果店买了半块西瓜,这家水果店卖的西瓜据说是山东瓜,2.2元一斤,质量好价格贵,所以买的人不多。我买了已经切好的半块瓜,花了20元钱。瓜蒂没有了,但凭我的直觉,我要的半块西瓜应该是瓜“头”。这个周日,女儿女婿说下午要回来(说是给我过“父亲节”)。上午,我又来到这家水果店,还是那个小伙卖瓜。西瓜2元一斤,比上次便宜了。小伙可能认出我是回头客了,给我现切了一个西瓜,然后指着半块西瓜问:要这块吧?我看这半块西瓜没有瓜蒂,就想起了媳妇说的“西瓜头”的事,于是我拿起了另外半块西瓜,还特意端起西瓜看了看瓜蒂,说要这块吧。于是上秤,花了18多块钱,买回了这半块西瓜。
当我回到家,媳妇看我买了西瓜,就用挑剔的目光打量这半块瓜。然后对我说:“你怎么要西瓜尾呢?”我莫名其妙的说:“那小伙要给我瓜尾,是我特意要的这半拉西瓜头。”我又指指瓜蒂:“你看,尾巴还在。”媳妇说:“傻不傻?瓜蒂就是尾巴,西瓜尾,你多大人了,还不知道这点常识?”我说:“那为什么小伙子先给我好的那半块呢?”媳妇说:“人家看你是回头客,溜须你,想让你下次再来买呗。”
你看这事整的!小伙子明明是好心,我竟来了一个逆向思维,认为无商不奸,偏偏不人家领情,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放心食品”不放心
妻子在市场买来四根麻花,外酥里嫩,口感上佳,品尝过后,还剩两根。过了两天,妻子又用面包机焙制了面包。是先吃面包,还是先吃麻花?我和妻子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妻子说:应该先吃麻花,麻花出厂在先,面包出厂在后,先进先出。
我说:这就不能按出厂先后来算账了,你做的面包只放发酵粉和糖了,其他什么添加剂也没放,所以吃着又干又硬,保质期还不长,应该现吃现做,这应该称得上是“安全食品”。你买的麻花那么柔软,是放了膨松剂了,除了膨松剂,肯定还放了类似苯甲酸钠的防腐剂了。你没听说,有一个人家把两年前单位分的月饼忘了,等拿出来一看,月饼还像新出厂的一样柔软,可想而知食品防腐剂的作用该有多大。
妻子说:照你说的,外面什么吃的也不能买了,这麻花早该扔了。
我说:尽量少买,不买也做不到。这麻花嘛,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放了防腐剂,虽说称不上“安全食品”了,但可以称之为“放心食品”,你就放下心来,吃完面包再吃麻花,保证不会变质。
等吃完了面包,麻花又多放了两天。当我把麻花从冰箱里拿出来时,仍然柔软如初。这般神奇效果的背后,一定是防腐剂在作怪。
这样的“不变质食品”真难叫人放心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