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黏汤圆暖心窝》
(2010-12-22 16:24:46)
标签:
扬州黏黏汤圆暖心窝农历历法冬至岁寒闲话杂谈 |
冬至,就是扬州人所说的“大冬”,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过大冬,吃汤圆,敬祖宗。今天的《岁寒闲话》请听记者庞丹阳采写的《黏黏汤圆暖心窝》。
(出口播)
1222-汤圆1-庞丹阳
冬至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一大早,老扬州魏书珉早早起来给孩子们下了碗菜圆子。吃一碗热乎乎的汤圆再去上班,似乎特别温暖。过了冬至这天,黑夜一天比一天短,阳光一天比一天长,虽然冬意渐浓、天寒地冻,但人们过冬至的心意却充满希望:
“我们民间还是蛮重视的,一个就是民间传说,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好像把大冬作为新年的开始一样,这在历史上是有过的,后来经过农历历法的不断改进,后来春节作为新年的开始了,但是大冬作为一个节气仍然很受重视,过大冬,长一冲。”
古代,劳作了一年的农民,就有要用秋天收成的糯米揉成黏黏的汤圆饱吃一顿,表达人们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寄托:
“有的人家大早就起来吃了,汤圆子下面,有的人家是晚上吃,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祖宗等不到中。”
在民间,老扬州过冬至还有敬祖宗的风俗,倘若你在大冬这天,到老城区里转一圈,就可以看到街头巷尾零零散散、随风飘扬的纸灰,在老扬州家里,还会刻意的做上几样家常菜,供奉祖先:
“在我所晓得的,假如长辈去世的时间不长,有些人家还要供奉,中午还要弄几样菜,烧肉拉煮鱼拉青菜豆腐保平安,好像非要弄不可的老几样菜。”
像魏书珉老人这样,能够完完整整的说节气,聊习俗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中老年人了,和他们聊天,仿佛能感觉到岁月缓缓流过的印痕。其实,冬至也好,汤圆也好,都是文化符号,它蕴涵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积淀。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希望您能停下脚步,吃一碗汤圆暖一暖心。(口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