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声背后》--《外贸企业之痛》
(2010-11-16 17:24:25)
标签:
财经吴汉胜丹阳外贸企业之痛涨声背后杂谈 |
受创严重的外贸企业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后的银根收缩、出口退税下调等影响之后,又开始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多重煎熬。在消费者感叹物价上涨的同时,中小外贸企业到底如何应对这种局面?物价时时困扰着中国企业,也考验着中国政府的智慧。今天的《涨声背后》请听记者庞丹阳采写的最后一篇:《外贸企业之痛》。
(出口播)
1116-涨价-庞丹阳
临近年关,是不少外贸企业接订单的重要时段。然而原材料一天一个价,工资涨了还招不到人,人民币究竟升多少心里也没个底,扬州国联制衣董事长吴汉胜:
“对我们生产制造业来讲,整个原材料上涨幅度在20%到45%之间,非常惊人,企业无法承受,这个原材料上涨的幅度超过了所有企业能够承受的能力,从企业目前来讲已经无法再生产了,一旦生产就亏本。”
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击垮了一批同行,这一波原材料涨价则让幸存下来的外贸企业雪上加霜。
“你像全棉面料、化纤面料、我们的填充物有棉,它不是一个生产要素涨是全部在涨,所以这个成本的增加是非常惊人的。”
吴汉胜告诉记者,以往每年的这个时候,订单都会蜂拥而来,然而今年面对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企业微薄的利润已经无法再挤压了,同行当中很多企业都已经顶不住:
“可以说比前一两年所说的经济危机情况还要严重,经济危机的时候只是原材料的价格走低,原材料成本没有增加、劳动力成本没有增加,还是有的赚。现在是所有的各项原材料劳动力和汇率都存在问题,所以企业是无法承受的。”(口播止)
前一篇:系列报道《涨声背后》第四篇
后一篇:《的哥老陈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