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扬州雕版印刷技艺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最功不可没的便是珍贵的20多万片雕版。如今大部分雕版已收入扬州双博馆收藏,剩下的4千多块雕版则依旧由扬州广陵古籍刻印刷保管,为了加强保护,今天上午,269捆、4035块的雕版被送进粮仓,进行专业的蒸熏处理,来听记者祁元元的报道:
(出录音):0813-粮仓-祁元元
上午8点多钟,4千多块雕版被卡车运送进一家粮仓后密封起来,随即工作人员佩带防毒面具进入粮仓,并通过专业手段,对雕版进行毒气蒸熏,工作人员介绍说:
"磷化铝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以后产生磷化氢,磷化氢是一个剧毒,虫子通过呼吸,吸入到磷化氢以后慢慢就死去了,如果没有虫卵和感染,可以保存的时间非常长,三五年没有问题,我们熏蒸的时间是7到10天。"
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副社长张永林介绍说,这次进行蒸熏处理的4千多块雕版共计有10多个品种,包括部分私人存放的雕版。其中最珍贵就是耗时20多年的《里堂道听录》:
"这20多年我们一共参与了有一百多人,其中培养了大量的徒弟,许多都成为了传承人和中坚力量。20年的操作不管是从雕刻、写样、印刷、装订是一整套的。它是建国以来工作量最大,版片量也是最大的,大概有1800多片。"
张永林介绍,这些雕版历史悠久,最早的年代在清初期。平常由专人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定期处理、修补和利用,但是由于年代久远,部分雕版出现少量的蛀虫,腐蚀痕迹逐渐加重,为了防止蛀虫繁殖,加强版片的深度保护,只有采用毒气蒸熏的方式驱除虫害,将这些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永久的保存起来。(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