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正的爱总是相伴到最后

(2017-10-22 09:45:38)

http://p3.pstatp.com/large/402b0000830c377322f0

曾经有朋友留言问,你怎么不写写男人?我是想写的,但这对于一个深居简出的单身女人来说,真是难如无米之炊,要么清汤寡水,要么就是我一厢情愿臆造出来的,这种东西我拿不出手。于是,我开始学,学着站在一旁,观察:男人,女人,孩子,狗。。。也许旁观所得并不深刻,也不全面,但它确实存在着,就在我们身边。

我尽量不去打扰他们,不让他们抬起疲惫的双眼看我,不介入他们的生活,只要写下彼此擦肩而过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或偶尔只言片语的交流就够了,不要妄想一口吃个胖子,一人一世界,他的全貌,他的经历,都留在他的世界里,被时光掩护着,再犀利的目光也不可能一目了然。

回到小城,我在那里长大,妈妈在那里老去,爸爸则在那里离开了我们,抛下了他热爱的生活。待了二十几天,其中一周在医院,妈妈病了,这是另外一个故事,今天暂且按下不说。我更急于给大家看这张照片,给大家讲照片里的人。

第一次我见到他们倚在走廊窗口时,老人的手从后面紧紧地揽住年轻人的腰,不仅是爱,是怕他摔倒。可惜那一幕没有拍下来,这张照片是几天后拍的,年轻人可以自己凭窗而立了,希望是个好兆头。虽然有点遗憾没有拍下感人的第一幕,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这张,老人的姿势放松了。

年轻患者是隔壁病房的,一开始不敢确定他们是父子,看起来他们之间年龄悬殊太大,老人头发全白了,形销骨立,佝偻着背,还镶了几颗假牙;年轻人身形高大,魁梧,目测不到三十岁。兴许是中年得子吧。

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观察人并不难,不用刻意寻找他们的身影,他,他们总会不时地出现在你的视线里。不经意间便可捕捉到他们生活的蛛丝马迹。早上或下午他会搀扶着儿子出来走几步,年轻人不能独立行走,且姿态怪异,仿佛被一股错乱的神经牵扯着,像一首打油诗,没有章法,抛弃了诗的格律又自成一套,举手投足间,有种满不在乎的自嘲与戏谑。

中午,去开水房接水,老人正在接开水烫饭,一见我进去便退一步让我用,我说,没事,你先。他开水泡饭后,又把水逼出来,饭里掺有像土豆丝一样的东西,没有一点油水。反复几次,饭变得稀烂温热,才走开。等我接好水经过他病房时,年轻人正抱着刚才那钵饭吃,没有另外的菜。

医院有盒饭,楼下有各式面馆饭馆,经济方便。这位给儿子泡冷饭吃的父亲自己吃什么呢?我不得而知。可知的是他们经济并不宽裕。一个人的贫富,看他给自己的孩子吃什么便略知一二。儿子的病使他们的贫瘠像土壤一样结块变硬,冥顽不化。

午睡时间,他病房的门半开着,老人坐在床边凝视着安然入眠的儿子,目光那么入神,那么与世隔绝,仿佛一心要将自己的生命注入到儿子的身体里,给儿子醒来一个惊喜。。。

更多的时候,老人一个人抽闷烟,还是站在照片上的这个窗口,还是这个姿势,只是神情格外孤独凝重。一天,我实在不甘于旁观,我实在想知道更多,于是贸然走近了他,停在窗户的另一边,我主动开了口,老人没有惊讶或反感,倒是坦然,不过由于他乡音浓重又不善言辞,我只捕捉到了几个关键词,三十岁的儿子、脑震荡、一年多、复发。

显然,这是个漫长而痛苦的故事。要别人陈述自己的不幸遭遇,哪怕三言两语也是自私残忍的。我走开了,留下老人,他习惯被留下,被儿子的病留下,被割舍不了的情感留下,被身为父亲的职责留下。他不适应陈述,在命运面前,他选择了沉默、坚韧与忍耐。他的静默便是他的尊严

一些人以财富地位丈量自己的步伐时,一些人连原地踏步都困难重重,都在强忍着切肤之痛。我从没听到老人抱怨,甚至一声叹息也没有。晚上,他睡在儿子脚的那头,把身躯缩得更紧更小。关键是,儿子还活着,就躺在他的身边。仅凭这一点,他便可以承受接下来的命运,不离不弃,无怨无悔。

再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不如“让我们挺过夜吧,然后是疾病,然后是爱。”(里尔克)。真正的爱总是相伴到最后,无论疾病,或是贫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