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紫微的《Vista看天下》答问,我没搞懂

(2014-08-26 20:22:08)
标签:

杂谈

分类: 阅读及影视观后感

 胡紫微的文章一向都是经典,人如其文,经典美人。

字字句句都是经年累月沉淀后萃取的精华,闪烁着琥珀色的光芒。很爱惜。

但是今天看到《Vista看天下》答问,有点懵了。不解其意。

网络骂战,为什么要举托马斯曼骂纳粹的例子?

骂纳粹,他的行为是勇敢,是正义,的确是许许多多知性文人都缺乏的勇气。他让我们领略到了“知性”的力量与气魄但这跟网络上微博骂战有什么关系?

网络骂战,骂了就骂了,粗口就粗口,人本来就是情绪动物,率真也好,一时冲动也罢。都没有什么好过多解释的。

如果真想找回什么?俯身拾遗又何妨?

也许是我个人的理解能力问题,那就请赐教吧。

 

摘自《vista看天下》问答:

问:在所有主持人中,尤其是女主持人中,您显得十分另类,比如您会在微博上说粗话,跟人开骂战。您不介意这会影响自己的知性形象吗?

胡:首先,骂人这事不好,不管是男人女人。在一般社交场合里,基本上是一种理屈词穷、智商见底的表现。但是,在微博上爆粗有点特殊性,所谓法不孤起,缘境而生。讲一个事。德国作家托马斯曼是一位以幽微曲折的笔触描摹意境的大师,但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却不吝以最为粗俗的啤酒馆里才会出现的粗话咒骂当时的纳粹。我想他不是不会用更曲隐的言辞,而是不屑。

     二战后,对于这位曾经对于他们的元首报以最直言不讳的诅咒的文学巨匠,德国人民献出了他们最高的礼遇:请他出任战后第一任德国总理。托马斯曼拒绝了。他曾经说,我在哪儿,德国文学就在那儿。我想,曼的作为,是一位知识分子对于“知性”这个词汇可能给出的最为杰出的诠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