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召稼楼游记     刘兆平

(2012-02-10 13:12:22)
标签:

杂谈

    金秋十月,恰逢国庆又重阳,桂花飘香,我心已喜出往外。10月4日我和家人兴致勃勃,乘上长龙九号转八号轻轨的列车,向位于浦东闵行区境内的召稼楼进发,十时许到达目的地。说起召稼楼,并不是我们认为的召家的一幢楼房。召稼楼的“稼”字是禾木旁的,沉淀着农家劳作与收获的内涵。它是江南水乡,小桥流水,枕河人家。在元未明初时期,当地为纪念号召农耕垦荒成果,造了一座钟楼,它是浦东垦荒第一楼。元初建镇,以召稼楼命名。距今已有800多个春秋。所以说,召稼楼是农垦文明与市井文明相融合的古镇,占地面积150亩之广。目前是上海市划定的3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

    召稼楼古镇,虽少见古镇的沧桑,却有着新貌含古的神韵;虽没有多少文物与众相见,却有文人雅士,功名功勋呈献;虽没有波涛浪涌,却有如镜的河面,蜿延数十里,把两岸人文风貌,请进水官。该镇的建筑风格,宁静致远,消洒大方,粉墙黛瓦,错落有序;荷花骏马,骑墙迎朝霞;曲径小巷,街铺连绵,茶楼洒家均依肩。楼上楼下,朱门红窗;店旗飘扬,灯笼高悬,金字招牌耀人眼;召楼“三宝”:大曲.羊肉.拆蹄使人馋。我和家人在愉悦中,观了美景,尝了佳肴。看着窗外,小舟荡漾,棹穿洞桥。橹花拍岸,不时送上笑声涟漪水花欢,使我醉意冉冉。

    使我更醉的,却是古镇礼园的文化内函。我和家人来到礼园正门,只见牌坊大门高耸屹立,名号“礼园”二字尽收眼帘,左墙右柱楹联浩然,仔细观之,原来是:上海市楹联学会会长丁锡满先生题撰的文采。

上联是: 礼崇古今 雕筑楼台思召稼,

下联是: 园孕山水 涵容仁智启游人。

    读之感悟颇深,首先,这是副联,是藏头嵌名联,其二,对仗公正,其三,含意深邃,崇古仁智,召育后人。当然,礼园内还有上海市楹联学会秘书长沈树华先生的两副楹联,也使人感悟同样的道理。

联一:仁慈萦梦魂敬祟先哲,

     才智延文脉惠迪后贤。

联二:论议开江功百世 ,

     廉勤敬德品千秋。  (颂叶宗行疏浚江浦造福后人之功德)
   回首礼园对门,却有一亭阁,临河而耸,有匾命为: 机云亭。松江人见此景,格外兴奋,猜想,一定是崇尚松江的文豪先贤“二陆”所施也。走近详察,果真有一副楹联左右屹立:

上联是: 望湖遥见华亭鹤,

下联是:听水静对文赋帖.

   此联对仗公正,因地制宜,用“湖.水、怡景”;用“遥见、静听”怡情;用“鹤、 帖”怡二陆之传世佳作。可见作者真是用心了。可惜没找到撰联人。
    礼园外,文韵动我心,可想礼园内,定能使我陶醉。
    走进园内,更是风景如画,园区虽仅15亩占地,3000平方米,但小巧玲珑。太湖石景,别致大放,端庄笑迎客;珍树异花,尽送芳香;楼堂亭台,院廊水舫,供享修闲;秦裕伯. 叶宗行. 秦怡三座纪念馆,功德无量,崇颂先贤;楹联处处,因人.因物.因地.而制宜,副副对联润田。等等,等等,说不全。

    园内楹联可分三类:一类,崇颂先贤''秦叶''二公;一类,宣扬召稼楼山水景物,人文雅事;一类,是育教人生。在此,三类的楹联,浅悟如下:

    第一类,崇颂秦裕伯和叶宗行联。

    首先简介秦裕伯,秦公元朝人氏,元朝时期的文学家,生不为臣,辞官归故,尽心护卫本士多年,为此,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城隍,成为上海的护神。纪念馆内塑有铜坐像,供人崇仰。撰联三幅如下:

联一:生不为臣 三诏辞官归故里 ,

     死当卫士 四朝尽职佑申城。

联二:万人尊仰崇明德,

     百世留芳颂古贤。

联三: 系缆喜繁华 怀古思今 端赖宗行通水利,

      登楼感呵护 香茗为酒 欲邀裕伯话民生。

第三联是合颂联,上联颂叶宗行疏浚通浦之功,下联颂秦裕伯护民而乐之功。此联书写在园内"理水舫"湖面外柱,此舫供民众吹拉弹唱场所,其乐融融。此联因地制宜,用" 系缆 "隐出水中船停靠,庆通水利之功之喜。用" 登楼. 茗洒 "隐出护城之功民乐之景象。是谁的功勋呢?上下联嵌入了功勋者(叶)宗行和(秦)裕伯二公的尊名。可谓对仗公谨,意境生动,别居风格,功类分明。

   现简介叶宗行,叶公闵行人氏,官居七品,为防洪救灾,他勤于堪察水患地貌,献供良策,功绩在于:他组织发动民众,先后疏浚了范家浜,汇并了吴淞江,接通了上海浦,使江浦合流,为百年后的上海,成为东方大港创,造了得天独后的条件。叶公,虽而立殒世,但功勋之大,为民造了万福。纪会馆内有他的铜像,供人崇仰,永世不忘。园内撰联甚多。请仰读以下六幅联:

联一:召稼禹行 奉将智慧疏江浦,

     修滩图治 长识时宜孕沪城。

联二:疏江良策千年惠,

     济泄经伦一叶清。

联三:论议开江功百世,

     廉勤敬德品千秋。  (前面已述)

联四:浚黄浦 引流入海 造福后代,

     治钱塘 廉洁清正 泽被黎民。

联五:堰立都江 名震千秋李太守;

     流开黄浦 功垂百世叶宗行。

此联对仗公正,意境隐出功绩,各自功名相对,颂功崇德,别有风味。

联六: 浚浦通江 长龙遂水奔沧海,

      鸣钟召稼 高阁临湖映碧霄。 (系召稼楼联)

此联召示了:叶公浚浦通江竣功后,江海相汇,钟楼鸣祥音的喜悦之景,甚好,甚妙也!

以上是歌功颂德联,下面献给大家的是召稼'' 楼文人雅事风貌联''。

联一: 观风 接俊才 临此,

      赏景 希先进 赐篇。  (系观风亭)

联二:涛声远去 万烦荒译连天海,

     逸民渐来 千点烟灶勤家耕。   (系召稼楼联)

联三:把酒评古今 碧水一湾梅边月,

     试茶论天下 此间风物最宜人。(系姚湾三渚联)。此联词下款对仗欠妥。。

联四:柳丝撩衣丽人语,波光熠面船娘歌。  (系瑞晖坛联)。

     此联春风拂柳,戏逗丽人,水映波光,伴船姑亮喉,一派好风光,好风景。美哉,美哉!

联五: 棹穿波面生娇靥,

      亭挂月钩化笑眉 。   (系笑靥亭联)。 此亭紧 靠姚三湾河面。 亭有四柱,书有两联。

联六:一亭花雨如笑靥 ,

     几杵疏钟送秋声。 (系笑靥亭联)

联七:亭依一叶清凉意,

     梅绽三冬傲雪枝。 (畔水亭联)

联八:斟茗举杯崇古礼,

     赏山观景爱新园。 (系礼园茶联) 此联文雅,藏尾嵌园名,甚好。

联九:闻茶醉眼涵山岳,

     入座舒心望海亭。 (枕山堂联)

联十:坐饮山风 三杯啜得心中味,

     去归陶菊 一枕稔成世外身。

联十一:登月临水凭鱼足跃,

       解缆迎风不雁航。 (系理水航联)

联十二:上善若水 且遨鱼乐鸢飞 对岸舞台由他演戏;

       高楼临川 何必名来利往 这厢酒肆任我举杯。  (系酒厢联)

   此联也极为因地因人制宜,这副对联是写在"酒厢"楼两侧的,门前一河,河对岸是戏台。戏台两侧亦书楹联如下:

联十三:梅花横吹玉笛三台曲,

       召楼声奏镈钟九夏歌。

  两家隔河相望,真可谓:钟声震酒溢,酒香醉笛音,拉不开,扯不断,笑声连天。

联十四: 春雨寒浸蓑笠农家耕作望丰收,

       秋气爽盈仓廪四乡欢聚唱滩簧。 (系裕如台联)

联十五:雕栏轩溢扬春柳色,

       召稼楼曾是鹤家乡。 (系礼园联)

   此联为松江自豪。闵行不忘松江是根。联也公正情深。

联十六:拂残柳缅思长街秋意,

       望绿杨欣美古镇春晖。

  下面呈上育教联六幅:

联一:怀古仰贤当自省,

     泫堂悟道廉心清。

联二: 德高望重 克巳继贤族,

      人雅品请 抒怀崇义礼。

联三 :睛翠红雨 满目流光何尽处,

      风清云淡 平生得意便回头。 (系辄止亭)。

   此联甚好,劝人勿得意忘形,淡定人生。慎微行事。。见好就收,知错必改。不足的是,"红雨"对"云淡"差一点。

联四: 竭虑殚精安社稷,

      宵衣旰食佑黎民。 (系德肇后世联)。

   此联么荡气回肠,鞠躬尽瘁,每个官员,都以此联为座右铭就好了!

联五:居官宗廉政,

     处事行大局。

联六。鹤阜传声 百里和谐知政肃,

     涔湖作鉴 万家俭朴乐民风。 (系德政苑联)。

    这次,游召楼收获甚多,也负劳引累。因没带相机,手机蓄满,看刭这么多的楹联,心热手痒。幸亏笔插胸前,微笺十张,每迂一联。抄录不闲,可惜担误了家人游玩的进程。可喜的是,家人不但无怨,还极积帮我寻找。微笺正面用完,就用背面,两面都写满了,就写在包装纸上,旧信封上,甚至写在手上,家人说我决心真大,我说,来到这座文化品位这等丰富的公园,就象进了大学堂,哪有不学的道理。就这样,边走边看。边看也写,本来下午三时出园。结果四时三刻回首。六时半到家。

    当然,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归陇,数了一下,这次抄录了34幅楹联,深感幸慰。为抒心怀,写下此游记作念。

                                                                刘兆平作 于 2011年10月8日凌晨3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