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薛春德与甲骨文书画(杜金明)

(2012-06-19 14:55:01)
标签:

杜金明

今日文艺报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中国技术市场报

杂谈

分类: 艺苑·广角

    编者按:薛春德先生是位作家、书法家,年愈七旬,老当益壮,戒躁、博修、甘于寂寞,探索十年,坚守自己认为该坚守的东西,创作的《甲骨文字画》系列作品、《甲骨文书法》系列作品,共28幅,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著作权证书。其作,为甲骨文书画艺术开辟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显艺术形式美和艺术语言美的完美表达。现选发两幅于杜金明采写的文稿中,以飨读者。
 为庆祝农历壬辰龙年到来,《今日文艺报》1月20日,庆祝出版第50期,曾刊薛先生待申报的第二批甲骨文书画著作权的一幅作品《龙舞神州》,配发评论《“龙墨”扶摇舞神州》,激起强烈反响。当期待薛先生的甲骨文书画创作多结硕果,藉以与读者交流。

 

                     http://s7/middle/67f99c2atc2cdcf7f78b6&690

                            甲骨文书画艺术的一朵奇葩

                                     ——读《薛春德甲骨文书画》

                                                        /杜金明

 

    艺术贵在创新,书法艺术也然。然而,“创新是境界的问题,而不只是技术的问题”。
    笔者不是书法家,不敢涉谈创新,但由于爱好,在看过多次书展和一些书法作品集后,却生出困惑,减了热度,视觉疲劳。正待寻求新的刺激,得《薛春德甲骨文书画》。“书画”二字抢眼,信手打开,清香扑鼻,暖风扑面,撩逗得人眼珠子增大了许多。“书画”即字亦画,字、画、印、诗兼融,创意妙也。由于新颖、鲜见,区区28幅国家版权保护作品,委实看了大半天,还生生舍不得放下。掩卷间,想到著名书法家、评论家邹正先生说,近三十年,书法家陈陈相因,食古不化,毫无进取,出不了“书法大师”,“‘书法大师’也许就在民间”。薛春德先生是位作家,目前还不是被官方认证的中国书协会员,属民间、山寨版书家,谈不上大师。但先生戒躁、博修,甘于寂寞,守正创新,探索十年,坚守自己认为应该坚守的东西,独辟蹊径,开创了甲骨文书法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还是当歌当赞的。

 

http://s8/middle/67f99c2atc2cdd1eaffc7&690
                               鸟巢    薛春德作                                         富裕    薛春德作

 

    众所周知,汉字起源于绘画。甲骨文是汉字鼻祖。清末书法家胡小石在《书艺略论》中说:“唯自广义言,则古则书法同源,以一画面记一事,此实为最早之记录方式,亦即最早之原始文字也。”说薛先生的甲骨文书画有磁性,就在于其一幅一个样,没有可比性。就在于其拨开迷雾,穿越时光隧道,耐心与古人对话,触摸到“书肇于画”的源头,艰苦探索,认真创作。由于甲骨文字的图像不同,创作出的字画也不同,自然便没有以往看个人书展时那种窥一斑知全貌。加之,品鉴中看图识字,虽也猜个八九不离十,出于好奇,还是想将释文中的现代汉字和甲骨文字进行对照,以检测自己的认知能力。猜字、检测就是一种参与、互动。是参与、互动就拉直与书家距离,交流情感,进行对话,乐在其中,学在其中,传承在其中。
    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互为左右,犹如好马配好鞍,得益相彰。薛先生积文学创作中形成的艺术观、审美观,书画创作,别具匠心,巧妙地融入绘画、剪纸、雕塑、篆刻等艺术语言,出新出彩、争奇斗艳。
    书法是国粹。在书法艺术越来越被世人关注、喜爱、仿学时,学界、书界的有识之士提出“文化书法”创作理念。薛先生的甲骨文书画该许就是对“文化书法”的一种图解。其作除主体创作融入多种艺术形式外,款文的书写、构想也煞费苦心,下了一番功夫。款文书法,有行草隶篆之分,也有行草隶篆之合,这没有一定的书法功力是万万做不好的;款文内容,为引申作品意境,既有感悟人生的诗词、警句,又有励志劝善和造字知识的典故、联句,藉以彰显先生之人生修养的结晶。《闻鸡起舞》的款文诗为“人生并非苦行僧,愉悦性起歌舞声。挥动马鞭纵身跳,拟形造字读舞声。”这便倒出了舞字造字的由来,学到造字知识,受到艺术薰陶。《富裕》字画中的“富”字为房内一只呈油流状的大缸,配诗为“房大钱多跑车靓,缸溢油流鱼满筐……”两厢对比,画意诗情,雅俗共赏,让人体悟古人造字的伟大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
    薛先生的甲骨文书画作品之所以给人以美感、启迪、百看不厌,除定位独特、广纳各种艺术语言、作品与款文互补、传情达意,还在于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进行表达,使象形字更象, “生物标本”似的“死文字”变活,线条灵动夸张,造势造险,稳中求变,屈曲回环。总之,观其作,置其中,既看到在保持古文字特质的前提下,书家的审美范畴、艺术意境,又感受到古文字生生不息的艺术魅力,仿佛徜徉在古文字书法这棵老树开新花的绚丽花丛。

 

    (杜金明   《中国技术市场报》副总编、中华传媒纵横网站评论家,《今日文艺报》副主编。)

 

                                                                     ——《中外名流》第5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