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基金常态市值保险业财经 |
如果要说近一年A股市场上最大的忽悠,不得不提到银行股,这个低PE投资的典范忽悠了整个市场接近一年,直到被从机构到散户的投资者抛弃。对银行股来说,2010年,正在由原来的“天堂年”变成现在的“地狱年”。
当很多金融行业分析师回想2009年6月的时候,一定充满着温暖,因为银行股“如期”率领大盘走出盘踞,风格有效转换。而回想2009年7月的时候,一定充满坚持,因为尽管随着央行和银监会对商业银行调控政策的频繁出台,地产股已开始出现明显的冲顶,但银行股因为估值低廉,而仍然被普遍看好,“货币政策大方向不变,微调对流动性影响有限”这样的论调,代表了机构普遍的心态。
而时间走到8月,大跌之后银行股也成为了被推荐的重中之重。因为在货币收紧的基调下,银行的基本利好被认为是板上钉钉的:存贷结构改善、息差企稳反弹、估值安全。尽管监管层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开始实行越加严格的管理。
而2009年二季度末基金的仓位看,银行的配置成为主要的趋势。截至2009年2季度末,基金公司持有的金融、保险业市值合计为4706.55亿元;金融、保险业流通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为21.23%,较2009年一季度末上升0.99个百分点;基金持有的金融、保险业市值占基金全部持股市值的比例为29.22%,较一季度末上升5.54个百分点。金融、保险业成为二季度基金超配比例最高的行业,超配比例为7.99%。
到了2010年年度策略报告,对银行的希冀成为一种集体性情绪。粗略统计主流的20家券商的投资策略报告,在他们最看好的前五个行业中,银行以14家券商明确看好,从而成为仅次于消费、医药、煤炭之外的位居第四。
而到了2009年12月,对银行股的依赖成为一种集体性的赌注,从而在年初达到高潮。而机构赌博的就是“二八转换”。这一豪赌一直持续到2010年4月才以崩盘的形式宣告破产。
在基金年报曝光的2010年投资策略中,多数基金都看好银行股在今年的表现。直到4月下旬,市场已经明显破位的时候,仍有不少基金“抄底”银行,其中的代表就是“最牛基金经理”华夏基金的王亚伟。
那么,机构们集体走眼错在何处,诸多券商专业人士分析结论是:
原因一:一些不可预估因素太猛烈,比如国家强力的地产调控政策,比如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过分压制(短时间内难以消化)。
原因二:银监会意外提高了资本充足率,从4%-8%提高到到7%-11%,降低了银行的杠杆率,所以估值下降。
原因三:再融资导致的资金压力让股市失血,进而影响了其表现和整个股市的表现。
原因四:股市走熊,导致了市场节奏变化,二八不能转换。
原因五:从整体上讲,资本市场是零和博弈,所以大部分人估错是常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