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估计很多人已经被怎么挑选食用油给搞晕了吧,看完之后估计你就有答案了。(欢迎批评指正,我不是什么专家,仅仅是感兴趣而已,内容大部分是抄来的哦。)
一、天然油脂有很多种,除了味道和口感之外,营养上的差异主要在于,其中各种脂肪酸的比例不同。按照 它们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这三大类。(推荐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的比例为0.7:1,原谅我是笨蛋算不出来到底每天应该具体吃多少合适,基本就是做饭不放或少放动物油为代表的饱和脂肪,用植物油代替。)
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当中,还分成两个类别,一个叫做Ω-3系列(增加摄入,会减少炎症反应,好油脂) ,一个叫做Ω-6系列(减少摄入,增加炎症反应,不太好的油脂)。其中Ω-3系列的代表物质是α-亚麻酸、 DHA和EPA。Omega-6系列的代表物质是亚油酸。(很关键的一点噢,选择植物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尽量选择Ω-3多的,少选择Ω-6多的)。
最富含Ω-6脂肪酸的油脂是红花油和葡萄籽油(含70%以上的亚油酸)、西瓜籽和葵花籽油(65%以上 )、核桃油(60%以上)、小麦胚芽油(55%以上)、大豆油和玉米油(50%以上)。中等含量的是芝麻油和榛子油(45%以上)、南瓜子油(40%以上)、花生油和松子油(35%以上)。这些油脂要尽量限制数量 ,因为多数人膳食中Ω-6的摄入量过高。(这些油脂应该少吃!,同时买大豆油和玉米油交替吃就没啥区别了~~)
二、要达到膳食脂肪酸的整体平衡,除了烹调油,还要考虑到日常吃什么坚果,什么肉类,吃多少豆制品,等等。比如说,如果日常喝豆浆、吃豆腐比较多,膳食中不缺乏大豆中的脂肪成分,做菜就无需再用大豆油了。吃各种瓜子核桃比较多,葵花籽油和核桃油就没必要吃了。反之,如果日常不吃豆制品和瓜子核桃,却吃很多的牛羊肉和奶制品,那么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偏低, 吃点大豆油作为弥补是可以的。蛋奶素食者吃豆制品、种子和坚果比较多,饱和脂肪酸摄入偏少, Ω-6脂肪酸比例偏大,所以可以用一点奶油、黄油来烹调。(如果经常吃花生和坚果,这些油脂就可以不考虑了,花生油、葵花籽油我就放弃了。)
三,要考虑到用餐者的身体状况。心脏病风险较大的人,宜优先选择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 Ω-3脂肪酸比较多的油。单不饱和脂肪酸高的油脂是:茶籽油(75%以上油酸)、橄榄油、杏仁油和澳洲坚果油(70%以上油酸) ,低芥酸菜籽油(60%以上油酸),花生油和芝麻油(约40%油酸)。或许很多人不知道,鸡鸭油和猪油中也含有40%以上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并非饱和脂肪酸一统天下哦!
富含Ω-3的脂肪就不多了,它们是:亚麻籽油、火麻油和紫苏籽油(含50%以上γ-亚麻酸),鱼油(含DHA和EPA)。含有大量Ω-6,同时含有少量Ω-3脂肪酸的油脂有:月见草油、大豆油和松子油(含10%左右的γ-亚麻酸 )。
四、要考虑烹调方法的加热温度。一般来说,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耐热性较差,所以以上所列的最富含 Ω-6脂肪酸的油脂,均不适合冒油烟的炒菜。(就是少煎炒烹制,油脂会氧化,好油脂也会变坏的。)
个人总结:简单来说,每天的油脂量是要控制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25克),不是说橄榄油就可以多吃!选择油脂的基础是单不饱和脂肪酸 (MUFA),对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应该是增加Ω-3,减少Ω-6的摄入。
所以个人觉得茶籽油、橄榄油、低硫苷低芥酸菜籽油(FDA允许销售双低菜籽油时声称每天吃一勺半19克可以降低冠心病的风险)、芥花油(这四种哪个便宜买那个)、亚麻籽油(可以和其它油脂混合使用,但是不耐高温,不适合煎炒烹炸)可能是个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