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白衣咸饭
白衣咸饭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714
  • 关注人气:30,7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吃药2.0

(2015-04-04 10:35:14)
标签:

杂谈

在我印象中最早吃的药大概是宝塔丸,甜甜的,像个小小的圆锥体,大概也是可以当糖吃的。当时不仅可以从医生那里买到,而且可以在货郎和小卖部那里买到。仅此一点,就可以知道我国非处方药的滥用,历史悠久。把宝塔丸做成糖丸,主要是为了哄小孩子吃下去。现在的小儿用药已鸟枪换炮了,做成了水剂或颗粒状物,很容易当饮料喝下去。大人当然还得吃药丸,有些药是不可以吃下去的,只有针剂。

有些药在胃内会被胃酸破坏,或者对胃有刺激,或者需要让它先通过胃,到肠道里吸收,将这类药装在糖衣或者胶囊里,免去这些麻烦。比如肠溶红霉素,我们吃下去的时候一点感觉都没有。以后胶囊化掉,药物慢慢释放出来,被人体吸收,才会发挥作用。有些中成药或保健品,也在外面包一层胶囊,以至于很多人把这类东西也误认为是药。还有些病人看病时不带病历,却把没吃完的药带来,叫医生辨认。如果认不出,就很生气:你们医生连药都不认得,怎么开药呢?对这种事,医生只能苦笑一下。

现代的药做得非常有特色,都有自己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按照药的颜色、外观和形状,可以找到相应的药物。即使说明书是外文,但将药的外形与药物手册一对比,也可以将个药准确的找出来。有的药物手册上还有拼音、英文、汉语和药物外形索引,很是方便。

药物一般都做得很小,以免患者吞咽困难。但有些药做得很蠢,要么很大,要么形状很怪,很不利于吞咽,有的还出过人命。美国佬生产的善存片,其实就是一些维生素,就做得很大。十几年前,有位母亲把善存片给3岁大的儿子吃,结果卡在气管里,等把小孩送到医院,孩子已经窒息了很久,后来不治身亡,我的前东家为此赔了3万元,在当时也不是一笔小数;无独有偶,中药中的乌鸡白凤丸,做的也很大,很难吞下去。有个妇女服乌鸡白凤丸时,活活被噎死了,医院赔了3万。这个案子是我在报纸上看到的。法官判决书说“病人是成年人,应该有足够的认知力,足以知道药丸太大,有窒息的危险”。两个案子都不判药厂有错,却判医院有事,真的是很英明。既不损伤药厂的利益,要求他们改进药丸的大小,也无助于医院从中吸取教训,这俩人都白死了。

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很多药都是浪费的,据说有一半的药是不吃的。有的药还没有吃完,病就好了;还有的药吃了一半,看没有什么好转,病人又找别的医生开了药,前面的药就成了多余。日积月累,各家各户的这类药品就越来越多。别说普通人的家,就是医生家里,也有这种现象。我家里就有一些没有吃完的药。虽然数量不多,但不少还可以再利用一下。普通人家不同,一是药的存放方式不对,二是药不可自己乱吃,否则会出危险。比如把皮质激素当抗生素用,把抗生素当止咳药用等等,临床上都遇到过。全国一年内因服药不当而死去的人,保守估计当在20万以上,90% 都是自行服药引起来的。

即使在医院,不遵守医嘱把药扔了的也大有人在。有人觉得这药不好吃,就把药扔了。有次有个老太太八十多岁了,还像小孩一样耍娇,大家一点办法都没有。第二天要手术,老太太说药不好吃,把药全倒在厕所里。手术时肠管胀气非常严重,徒增了手术的困难。术后找原因,老太的儿子才告诉医生。问他为什么不早点说,他说怕医生取消手术。肠胀气做手术是很危险的,不仅影响手术,而且很容易损伤肠管。

由于各家各户积攒的药多了,处理这些药就成了一个行业。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出现了回收药品的行业。多数是将药重新包装,再卖到农村去,卖到更穷的地方去,收购、再包装和销售一条龙。还有人成天往医院跑,唯一目的就是开药,然后把药卖给贩子,赚取医保费。如果有医生不从,就辱骂、威胁和控告医生。多数医生都怕吵怕闹怕告,所以病人点名要药,就开药,大家相安无事。如果只用自己的医保卡开药也就算了,还有人用家人或朋友的医保卡开药。

生病看医生要医生开药,在中国似乎是条铁律。如果医生拒绝,有可能 吃不着,兜着走。轻则争执、辱骂,要求把那点可怜的挂号费退回去,重则到纠纷办、卫生局投诉。现在网络发达,很多人看病后,拿着处方不一定买药,先上网查下。如果医生开的药与网上说的一样,就到药店去买;如果查的不一样,或者再看一位医生,或者投诉什么的都有。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