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红楼梦》-转载贴录
(2024-08-20 15:19:25)分类: 转载贴录 |
再读《红楼梦》:聪明的人,懂得“留白”
(2024-05-27 19:30:20)
标签: 红楼梦 言谈举止 说话处世之道 留白 杂谈 分类:
最爱是红楼
人们常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细细品味红楼中人物的言谈举止和说话处世,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一部《红楼梦》,描写世态炎凉入木三分,而其中的学问太深,我们仅仅读懂其中皮毛,也足够受益终生了。
今天,就来讲讲红楼中的说话处世之道。
年少时,总觉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全力以赴,锋芒毕露。认为只有这样才不会让人生留下遗憾。
后来,才慢慢明白: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情深不寿,慧极必伤,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有些事情,用七八分的力度反而更好。留出来两三分,是给自己喘息和思考的空间。
掌握了做事的“度”和分寸,就会明白,留白也是一种智慧。
真正的智者,能够掌握说话做事的分寸。不是卖弄口舌,不是锋芒毕露,而是懂得周全,懂得推己及人的善良和世事洞明的智慧。
说话不当,不如不说;言辞不妥,不如沉默。
有智慧的人,都懂得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说搬弄是非的话
古语有云:“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喜欢乱嚼舌根,到处搬弄是非的人,往往损人不利己,是愚蠢的做法,不仅不受人待见,还因此招致灾祸。
贾政的小妾赵姨娘便是典型,为人言语粗鄙,擅于挑拨离间,经常闹得家宅不宁。
赵姨娘常向贾政告状,说宝玉行为不端,不思进取,总和丫鬟嬉笑打闹,惹得贾政对宝玉产生偏见,管教更加严厉。
赵姨娘还唆使儿子贾环诬告宝玉猥亵金钏,害她跳井自尽,贾政一气之下险些打死宝玉,她却在一旁幸灾乐祸。
在女儿探春当家理政时,赵姨娘因兄弟去世比袭人母亲去世少得了赏银二十两,公然指责探春不孝,让众人看笑话。
怪不得贾母骂她是“烂了舌头的混账老婆”,一向和气的李纨也认为她“素日每生诽谤”,连丫鬟婆子们也远离了她。
口无遮拦,说三道四易惹祸端。一句不当的话语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争执与矛盾。
聪明人深知言语之重量,故时刻谨言慎行,以防祸从口出。
人生在世,莫论他人,不惹是非,这是我们应有的人格修养,也是一种处世的智慧。
二、不说居功自傲的话
《菜根谭》中有云:“暴富贫儿休说梦,谁家灶里火无烟?”
意思是说,不要老是向人家夸耀自己的财富,谁家的灶台里不冒烟呢?
确实,每个人都有值得炫耀的过人之处,但别人称赞的是口碑,自我标榜的就是吹嘘。
有的人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往自己脸上贴金,说着贬损别人的话来抬高自己。
“天下最悲哀的人莫过于本身没有足以炫耀的优点,却又将其可怜的自卑感,以令人生厌的自大、自夸来掩饰。”
真正有学识、有涵养的人,是不会主动开口标榜自己的。
《红楼梦》中居功自傲的第一人,非焦大莫属。
焦大明明是贾府的恩人,是宁国公的贴身侍卫,在危难中冒死把主人从死人堆里救出来,本该得到尊重,却因自夸自大言语不当,成了众矢之的,人人厌弃,并没有人记得这位“三朝元老”的功劳。
有次喝醉酒,焦大倚老卖老呵斥宁国府大管家:“没良心的王八羔子,焦大太爷跷起一只脚比你的头还高呢。”
贾蓉去阻止,他又趁机提起自己的功绩:“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能做官儿享荣华富贵?反倒和我充起主子来了。”
焦大越说越来劲,甚至一嗓子喊出宁国府骇人听闻的大丑闻,令人恼羞成怒塞了他一嘴马粪。
第七回,王熙凤带着贾宝玉夜访宁国府,家人派了焦大送客的差。
焦大偏偏喝多了酒,撒起了酒疯,嘴里不干不净地说:
“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吓得小厮们惊恐不已,给他塞了满嘴的马粪,让他闭嘴。
焦大之所以没有获得三朝元老的尊重,其原因从这里就可以窥见一斑:一句话就刺疼了在场所有人的神经,惹人厌烦到极点。
面对突如其来的混乱场面,贾蓉骂他“作死”,尤氏愤恨地说“只当他是死人算了”。
简直到了恨之入骨的程度,可见赌气的话,万万不可随意说出口。
说错一句话事小,再想挽回可就难了,将来为愚蠢的言语买单的仍是自己。
没有自知之明,太过狂妄吹嘘目中无人,只会惹人嫌恶,损伤了他人颜面,自己也就离遭殃不远了。
清代山阴金先生说过:“为人行事勿猖狂,祸福渊潜各自当。”
所以做人切不可居功自傲,切莫莫贪图口舌之快,也不要看不起任何人,否则随时会招来厄运。
聪明的人,不会出言不逊,自视甚高。而是言谈有礼,谦虚谨慎,知人不评,知事守口,戒掉赌气的话,戒掉情绪,说话知分寸,行事知进退,如此,才能获得尊重,行稳致远。
三、不说不合时宜的话
常言道:“宁可无言,也别话多。”
为人处世,说话要有分寸和尺度,要讲究场合与时宜,如若不然,不仅会给人难堪,令人不满,自己也会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聪敏之人,出言之前,懂得察言观色,不说不符合身份的话,不会不分场合随意妄言,言谈有礼,说话有度,可避祸端,悦人益己。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红楼梦》一开场,林黛玉初进贾府。
刚到贾府时,贾母问黛玉读了什么书。黛玉答道:“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接着又问,“妹妹们读了什么书?”
贾母答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聪明的黛玉很快就理解了外祖母的谦逊,立刻“入乡随俗”。
随后,宝玉进来,坐在她身边,问:“妹妹可曾读书?”时,黛玉立刻改了口:“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我们都知道,林黛玉是不折不扣的才女。只是如果她如实回答,倒显得自己傲慢,引得众人不快。
所以干脆学乖点,撒个小谎,糊弄过去。
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就懂得大人们的套路,到什么地方就学着人家吃饭漱口的样子,真的是不简单。
这一点,很多大人都做不到。纵观当代社会,买热搜的,买流量的,立人设的,种种行为,不惜花重金把自己捧到天上去,最后发现才华撑不起这样的高度,捧得越高,摔得越惨,又何必呢?
何不像林妹妹一样,先谦虚一番,然后用真才实学证明自己呢?
真正聪明的人,从来都不张扬。
四、“做人须留三分面,日后才能好相见”
宝钗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就是和黛玉“冰释前嫌”。
在一次行酒令的时候,黛玉脱口而出“良辰美景奈何天”,敏锐的宝钗一下听出,这是《牡丹亭》中的选段。而在当时,《牡丹亭》可是禁书。
宝钗也没有当场戳穿,回去之后,她悄悄找黛玉妹妹“谈心”,她没有直接进入正题,而是先进行一番“自嘲”:
“妹妹,你当我是谁?我小时候也是个淘气的。姐妹兄弟在一处,都害怕看正经书,诸如《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
就这样,既保住了黛玉的面子,又尽了自己当姐姐的责任,提醒黛玉不要越界,可以说是处理的很周全了。此事之后,黛玉和宝钗冰释前嫌,相处越发亲密了。
俗话说,做人须留三分面,日后才能好相见。
像宝钗这样的女子,为人精明,世故有城府,却丝毫都不露锋芒,难怪就连贾府的丫鬟老妈子都喜欢她。
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红楼梦》里哪个女性角色?虽然我的回答,一定是黛玉,但不可否认,宝钗的才貌,特别是她为人处世的哲学,是有目共睹的。
五、《红楼梦》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说话,是人这辈子需要不断修炼的功课。会说话的人面面俱到,懂得运用语言的魅力开启不同凡响的人生道路;不会说话的人祸从口出,往往陷入困境,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挫折。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
聪明人,不搬弄是非,不刻薄他人,不自夸自傲,不怨天尤人,不妄自出言,这是为人之道,亦是生存智慧。
有智慧的人,要学会留白。
纷繁芜杂的世界,适时止语,于他人是尊重,于自己是沉淀。
愿你我都能够做一个会说话、懂沉默的智者。
再读《红楼梦》:聪明的人,懂得“留白”_一川如画_新浪博客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e08bab40102zsj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