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首语:“自信心”是人成长过程中对情商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自信心强,则交流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都能有长足的发展,相反,自信不足进而自卑并造成自闭,对成人后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作为家长,要做到如下几点:
(1)用心地关爱孩子
爸爸妈妈真诚地爱孩子,尊重孩子的爱好和意见,尽量满足他的合理要求,从不高高在上,轻易指责甚至打骂孩子。孩子一旦有了成绩和进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爸爸妈妈都给予及时表扬,使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关怀,在家庭中他不是无足轻重的,从而树立起必要的自我意识。
(2)充分信任孩子
孩子好奇心强,什么事情都愿自己去做,但有时做得并不好。三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自己刷碗,有时小手拿不住,碗就掉在地上摔碎了,害怕得哭起来。这时爸爸妈妈从不责怪他,而是开玩笑地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同时,教给他洗碗的方法。如果这时候责怪孩子,就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进而使他们丧失自信心,感到自己就是不中用。爸爸妈妈要多以尊重、引导、支持的态度对待孩子发自幼小心灵的任何创新和尝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孩子虽小却具有巨大的学习与发展潜力,每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有低落情绪时,爸爸妈妈应该鼓励孩子,并经常说:“孩子,不要怕,爸爸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行!”
(3)期望适度
“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爸爸妈妈们共同的心愿,但应考虑自己孩子本身的特点和能力,不能主观地总以过高标准要求孩子。标准过高,孩子达不到,屡遭失败,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积累“我不行”的消极体验,容易使孩子丧失自信心。
(4)尊重孩子的爱好
孩子的爱好、趋向,并不是爸爸妈妈能左右的。爸爸妈妈只能去发现孩子的特点,去引导他们的志趣,不能强行改变他们的意志,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很难想象,一个家长制作风严重的家庭能培养出自信心强的孩子。一些爸爸妈妈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迫使孩子接受自己的意志,孩子虽然服服帖帖接受了,但丧失了最可贵的自信心。因此,作为一家之长,应摒弃家长制作风,使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包括孩子的正确意见,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自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期的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调整成人与孩子间的关系
孩子与老师、家长间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自信心程度,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应检查一下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是否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如果孩子感到老师、父母喜欢他、尊重他,态度温和,孩子的感觉很好,往往就活泼愉快,积极热情,自信心强。相反,如果老师、父母对孩子训斥多,粗暴,态度冷淡,孩子就情绪低沉,对周围的事物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家长要言传身教
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老师、家长是孩子的效仿榜样,因此,在孩子面前更应有自信心,乐观的性格,有魄力,自强,办事不怯懦。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也是形成孩子自信心的因素。
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
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因此,作为老师、家长,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孩子,不用别家孩子的优势比自家孩子的不足,不能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或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不滥施权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之产生自卑感,而丧失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要特别的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发展自尊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四、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如让他跳一跳,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切忌花篮挂得太高,而实际能力不及,连连失败,致使自信心屡屡受挫。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一个在游戏中总做不好的孩子,很难把自己看成是成功的人,他会减少自信心,并由此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努力,就越是做不好,就会越是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成人应通过帮助他们,完成他们想要做的事来消除这种恶性循环。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下面这些让孩子自信的小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家长不妨用心去体会,然后付诸于行动:
1、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
当孩子在客厅站着满怀期待地提出:“妈妈,我想和你一起玩一会儿。”你在厨房做饭一时不能满足他,告诉他具体时间:“妈妈把米饭蒸上就过去,好吗?”
经常忽视孩子的需要,会让孩子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
2、给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
周末带孩子出游,征求他的意见,但不要问“你想去哪里”,这样孩子可能一下难以回答,可以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博物馆”,给他选择的范围,增添他对自己的信心。
3、不要嘲笑孩子
如孩子刚学说话,你教他“大西瓜”,他却说“大西抓”。如孩子学习某个知识点,一时不能搞懂。
不要嘲笑孩子,也不要当时刻意强调,换个时间再教他。在孩子学习时,你的嘲笑会使孩子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4、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
孩子提出问题,你要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千万不要假装知道。
让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任何人都有从未知到已知的一个过程,从而增加自信。
5、让孩子感觉自己被需要
用商量的口气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把书拿给妈妈,好吗?”
让孩子感受到被人需要的感觉,是提高孩子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6、在家陈列孩子的作品
可以让孩子在家中最醒目的墙面上张贴他的涂鸦之作,在柜子上为孩子做个陈列架,陈列他的小制作或者在幼儿园/学校获得的小奖状,荣誉感最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7、给孩子属于自己的空间
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让他有一个自由玩耍、自由学习、不受束缚的小天地。因为拥有自己“领地”的他心中充满骄傲感,这会让他增添一些自信。
8、父母的包容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土壤
不要总是因为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备孩子,而是教他自己收拾,并且跟他一起做。父母的宽容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土壤。
9、不要拿孩子和其他孩子比
不对孩子说:“妹妹已经会数数了,你还不会,你可真笨!”
哪怕他真的比别的孩子学得慢一些,也不要拿比他强的孩子和他比较,这样很容易挫败孩子的自信。
10、让孩子偶尔当当家
带孩子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里,让他交给收银员。逐渐让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钱,让他当家,会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
11、让孩子选择自己的衣服
给孩子购买衣物,让孩子自己挑选颜色和款式。也许他选的颜色你并不喜欢,但不要否定他的眼光。孩子的意见被尊重是他自信的开始。
12、与孩子平等相处和交流
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电视剧,和他讨论喜欢的人物和台词,对他的观点表示感兴趣。平等的相处和交流是给他自信的阶梯。
13、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让孩子独立清洗自己的袜子、内衣,哪怕洗得不太干净。孩子的自信来自于每件小事中你对他的认可。
14、鼓励孩子发展特长
当孩子表演背诗、讲故事和唱歌的时候,给他打拍子,表示应和。锻炼他敢于从容登台表演,就是锻炼他的自信心。
15、让孩子多和同龄人玩耍
让孩子接近陌生小朋友,积极鼓励他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培养他的社交能力其实就是在培养他的自信心。
16、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并提醒孩子执行
比如帮孩子制订练琴计划,制订计划时和他协商时间。执行时提醒他“我们现在该练琴了,对吧?”
让孩子养成按计划做事情的习惯。做事胸有成竹,做人才能充满自信。
17、不要制止孩子探索感兴趣的东西
孩子玩可乐瓶、鞋盒等各种废弃物,不要武断地制止他。孩子喜欢探索他感兴趣的东西,你制止他的兴趣,也就容易挫伤他探索的信心。
18、帮助孩子发挥个性中积极的方面
帮助孩子发挥个性中积极的方面,让他成为有个性的人。孩子是急性子,就锻炼他做事的速度;是慢性子,就锻炼他的条理性。强迫他改变秉性会让你对他失去信心,更让他失去自信。
19、教孩子从小接纳自己的外貌
比如告诉他虽然他不是大眼睛,但小眼睛只要有神就很好看。很多不自信往往源于对自己相貌的不认可。
20、尽量让孩子在生活中脱离依赖
上学要准时,争取让闹钟叫醒他,而不是妈妈一遍遍呼唤。生活能自理的孩子才能在没有依靠的环境中充满自信。
21、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可赞赏的事情
在全家一起吃饭时,每个人都分享其他家庭成员的成功和快乐,使这一时刻成为愉快的聚会而不是约束;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每个人都是家人注意的对象,受到别人的关怀和爱;可以经常将卡片或画片贴到门上或放在桌子上,以表示相互的爱;可以在孩子的床头上挂上两张照片,一张是他正在做父母赞赏的某件事,另一张是全家人愉快地在一起,以此提醒孩子的可爱和能力。
22、抽时间单独和孩子在一起
有些父母工作忙,时间十分宝贵,但再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单独在一起,这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的最好办法,是把与孩子在一起的安排列入计划,小到一起散步,大到外出郊游,这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联络是十分重要的。与孩子一起玩耍时,要遵守他的规则,不要超出他的水平。尤其对于重组的家庭,父母更应该多多考虑孩子的特殊情感需求,对于感到孤独的继子女,家长更应抽出专门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23、允许孩子做自己的事情
许多父母认为,替孩子做他感到困难的事是帮助孩子。事实上,这等于告诉孩子他不行,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孩子需要鼓励和挑战,要给他解决问题和发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当他需要帮助时,指导并协助他去想办法,寻求答案,而不是代替他做。
24、珍视孩子的物品
不少父母经常控制送给孩子的玩具和书,有时认为某件物品不适合孩子了,但事实上他可能仍然需要它,甚至这种喜欢会持续几年。因此,在处理某件孩子的物品时,父母不要擅自作主,要由孩子自己决定何时放弃某件物品。
25、帮助孩子正确处理身体方面的问题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粉刺、肥胖和雀斑时,父母要帮助他解决精神上的负担,并让他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外表,意识到这些问题可能是暂时的,也是可以解决的。
26、孩子贬低自己时父母要干预
孩子贬低自己是在传达一种有碍自尊的信息。这时父母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他的爱,认真地倾听,然后再告诉他应有的态度。
总而言之,只要家长用心爱孩子、尊重孩子、言传身教...并让孩子感觉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真心的信任和支持,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建立起来,使得孩子拥有更加幸福和璀璨的人生......
素材源自于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