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物静观皆自得,人生宁静方致远

(2020-03-02 17:20:00)
标签:

静能生慧

宠辱不惊

修心养性

俭以养德

闫涛老师

分类: 人性情感杂谈
万物静观皆自得,人生宁静方致远

         自古以来的贤圣之人,多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

       静气是一种应急的态度。重大事件发生时,不紧张慌乱,自乱阵脚,而是情急智生或从容应对。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总是为别人的评价而生活,在被动中死要面子活受罪。而有的人则不然,走自己选择的路,这样的人则最能成功。

      “宠辱不惊,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这就是一种处世态度所产生的人生境界,在失意和迷茫时细细品味,会豁然开朗的。


       宁静才能致远,平心才能静气,静气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

       胸怀静气才能保持清醒头脑,深谋远虑,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真正淡泊名利,心态平衡,不为进退滋扰,宠辱泰然不惊;志存高远,心忧天下,不为成绩骄傲,不为挫折沮丧;明白事理,可以知荣明辱,可以心无旁骛;不计名利,追求卓越,高不孤方自赏,低不自抱自弃;遇事时从容不迫,举重若轻;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杂气自去,静气自来。


       诸葛亮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快节奏的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强烈追求物质生活的欲望给人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使一些人的心态浮躁得宛若汤煮,身上或多或少充斥着俗气、躁气。

       心烦意乱者有之,神不守舍者有之,着急上火者有之……归根结底就是缺少此静气。

      凡大事面前有静气者,反映出他修炼道行的深邃,大事且能以静制动,小事更是拿得起放得下。


       “静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爱恶憎,在一定的环境中某种情绪总是要表露出来的,这是人的秉性。

       静气源于定力,道家强调修心,心定、身定、都强调的是定力。《大学》有云:“定后而能静,静后而能安,安后而能虑,虑而后能得。”

       静气需要修养,需要自己去历练和积累,它不是与生俱来的,是每个人后天成长的产物。

       所以,境界有高有低。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万物静观皆自得,人生宁静方致远。


                                                                              摘自:身心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