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正意义上的公益,改变未来中国经济的生态

(2019-03-23 18:23:42)
标签:

社会公德

社会公信力

企业家精神

良性生态

闫涛老师

分类: 商道智慧集萃
真正意义上的公益,改变未来中国经济的生态

篇首语:中国经济要进入良性发展,必须重建社会公德,这需要通过实现全民公益来达成



       改善经济生态,需要重建“社会公信力”
       中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经济生态环境。经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在世界位居第二。但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也同时产生:从微观层面来看,私营企业尤其是微企,融资难是普遍现象,一旦经营不善就跑路的现象有不少。贫富分化加剧。许多基本的“社会公德(比如诚信、互助、见义勇为)已经严重缺失。很多企业和个人,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几乎不择手段,比如食品安全问题,比如诈骗、三角债等问题。人们做好事的善行,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障。老百性的仇富心理也很
普遍……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而这一切种种,莫不与中国社会缺乏公信力有关。

      为什么中国经济社会现在不能进行良性发展?让我们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现象的角度来看。热力学第二定律说,在自然发展中,一个孤立的系统,它的混乱度不会减少,只会增加,这就是“熵增”。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物质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因为摩擦力等各种制约因素导致能量的减少。比如汽车使用久了就会磨损。

      那么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恶化,本质上是个“熵增”的过程。

      这里的熵主要是指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些制约因素,比如社会的基本道德与诚信不足,人们不相信因果,只相信钱,为了钱什么都愿意去做。这样的负面因素会让整个经济失去良性的生态环境,走入死胡同。

      而去除这些制约因素的方法,就必须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增加真善美的品质,即提升民众的“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对经济的影响力有多大?我们以最基本的社会公德之一——“信用”为例,根据清华大学研究报告(2014年)的测算,从2008年到2012年,使用征信系统后,社会总消费增加约为2458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与没有征信系统的情况相比,征信系统拉动了约0.33%的GDP增长。按照2017年GDP来算,相当于征信系统带来了2729亿元的GDP增长。这一数字相当惊人。

      也就是说,公信力对于经济的良性发展的推动是直接的、巨大的。

      要实现它,一方面需要通过政府的努力,更需要的是社会的正面力量,即通过非政府机构比如公益组织、企业家,积极正面地为社会树立良好的标杆,而实现的途径就是大量的从事公益活动。

      就是说,当有更多的人从事公益活动,对整个社会来说就象涂上了润滑剂,可以减少社会经济系统中熵的增加。


      “企业的企业家”与“社会的企业家”
      20世纪后期,发达国家特别是北美的经济学界与管理学界开始提出“社会企业家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的概念。根据西方学者提出的精英理论,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是靠普通的社会民众来推动的,而主要是由这个社会的精英人士来推动。企业家是社会精英人士的主要来源。

      现代的企业家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的企业家”,主要是以追求经济利润为目的,还有一种叫“社会的企业家”,他把经济利润视为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他更着重于社会责任感与积极性的社会结果,这就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市场经济的基础,应当是信用和诚信。按照西方社会的契约精神,当一个企业取之于民,它最终一定要用之于民。也就是说,企业家从民众身上所获得的利润,最终是要回馈给社会的。

      也就是说,“企业家精神”是将竞争与合作、市场理性与社会价值等对立的概念融合在一起,是对经营管理理念的一种创新。很明显,将来中国经济社会要和谐发展,主力军一定是那些“社会的企业家”,而非“企业的企业家”。

      在中国,目前更多的是企业经营者,真正够得上企业家称号的还不多。而能够被称为“社会的企业家”者,数量更微乎其微。

      因此,未来中国必须有大量“企业的企业家”转型成为“社会的企业家”,这样的话,中国经济整个的生态环境会彻底改变。这将是中国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必须条件,也是必然趋势。

      并且,当企业家能够更多地从事于慈善和公益事业、服务于社会,具有了这种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也就能更好地树立企业自身的形象,令企业更为社会所接受,有利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真正意义上的公益,促进中国经济进入良性生态
      总而言之,经济社会系统要保持良性稳定有序的话,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定是正面的、有效的、稳定的。那么就必须减少负面的熵。熵的意思就是,所有的生产要素在使用过程中,它的边际成本是在增长的。

      那么如何使这个边际成本减少,也就是使熵增的速度下降呢?也就是说,这些影响社会发展的负面因素,如何使其降低呢?这需要精英阶层来影响整个社会,提升全民的社会公德。实现这一点,需要有更多的企业家和民众参与到公益中来,这样才能提升整个社会的公信力。

       所以未来的中国社会,公益,将是越来越多精英阶层的选择。这将带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良性生态。

                                                                                                                  源自:圆明公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