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说硬话,不做软事;绝不惹事,亦不怕事

(2019-01-09 22:52:57)
标签:

光明磊落

谨言慎行

豁达仁爱

淡定从容

闫涛老师

分类: 人性情感杂谈
不说硬话,不做软事;绝不惹事,亦不怕事

篇首语:软与硬没有绝对的界限,差不多所有的事情都有软硬两面。同时,话与事更不能割裂,不管在哪里,跟谁打交道,说话办事都是必备的技能,缺一不可。说话有和颜悦色,做事雷厉风行,两不耽误。


       不说硬话
       说话要留后路,不要把话说太绝对,硬话,也就是“过头话”。

       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有理走遍天下。

       处理矛盾纠纷时,不要盛气凌人,更不要得理不饶人;就事论事,不要人身攻击,不说伤害人的话。

       硬话可以软说,拒绝别人也要给对方一个台阶下,留有回旋的余地,不能一句话噎死一个人。


      不做软事
      不做违背良心、为人不齿的事,面对大是大非,勇于任事,敢于担当;对于小事琐事,高风亮节,大智若愚。

      做事有手腕而光明磊落,不在人背后搞小动作,用“阳谋”,而不用“阴谋”。

      做事,合情、合理、合法,不违背客观规律,不违反道德人伦。

      不做软事,是保持做人的底线和红线。


      绝不惹事,也不怕事
      人活着就要做事。

      做事其实就是做人,一个人的为人,就是在与人处事中体现出来的。

      无事生事,无事生非,早晚会出事;

      怕事躲事,畏首畏尾,一生没出息;

      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虚度了光阴;

      谋事干事,勤勉做事,终能成大事。


      没事不惹事
      古人说:“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从古到今,惹是生非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种下的因,迟早会长出相应的果。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不惹事,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去干扰、阻碍、伤害别人,实际上就是积德积福。

      不惹事,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既是自珍自重,又是尊重他人,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

      不惹事就没有事。心中无事一床宽,无事小神仙,无事是古人梦寐以求的境界。


      遇事不怕事
      树欲静而风不止。

      就算不惹事,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遇事就不要怕事,怕也没用,一直忍让,不会让人感恩戴德,反而会助长别人的错误行为。

      在好人面前,善良和谦让,是沟通友谊的坐标和桥梁;在恶人眼里,俯首和低眉,就成了迁就和纵容,他会顺着你的怯懦爬到你的头顶,居高临下、颐指气使。

      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就是因为它本就不是一团和气、整齐划一,有好人,必然有坏人。

      人心是怎么凉下来的?你真诚的一笑,他背后捅你一刀;你真心的随和,却被当作一只任意揉捏的软柿子。在人性的链条上,恶本就一直存在。

      对恶人越是畏惧,越会受到更多的伤害。

      给坏人让路,就是给自己添堵。

      人的一生世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有好事也有坏事。不管如何,只要能够做到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那么就算出现任何事情,也难不倒我们。


      吃苦中苦,做人上人
      这句话一直遭到大家的误解。原话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做人上人,意思并不是“要出人头地,地位权势超过别人”。它的真正含义是“从高处立身”,指做人比别人眼光更远、更有格局;觉悟、道德在众人之上。

      ㈠ 吃苦中苦
      俗话说:生活有五味,酸甜苦辣咸。苦是生命中所不能避免的一味。

      人生就是一个痛苦和磨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苦尽甘来。

      古人说:“少不勤苦,老必艰辛;少能服劳,老必安逸。”

      人在小的时候所受的苦,往往能激发出后来的斗志和毅力。所以有人说,努力的人生是苦半辈子,不努力的人生是苦一辈子。

      ㈡ 做人上人
      古人说:“士品宜从高处立。”

      意思是从高处着眼,高起点高标准地培养自己的高尚品格。

      人如果只是低头看地,他的视野就只是眼前的几十步远;如果抬头看天,他的视野将是大半个苍穹,所以,古人说的“高处立身”,是一种格局。


      总而言之,人活一世,一定要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不说硬话,不干软事;绝不惹事,也不怕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源自:鬼谷子资本韬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