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首语: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动辄“我是你爸(妈),你必须听我的话”、“你必须好好给我学习”...一副“家长制派头”,完全靠的是压制和强势,毫不体会孩子的切身感受。殊不知教育孩子必须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如此才能够很好地保护孩子的灵性,进而激发孩子的潜能,从而使得孩子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
孩子天生具备7个心理特质,如果细心了解并因材施教,则能更好地推进孩子的成长和发育。
㈠
孩子天生爱玩
孩子可以说是生来好动的。两三个月的婴儿就能在床上不停地伸手蹬脚,独自玩耍;到了五六个月的时候,看见东西就要来抓,抓住了就要放进嘴里去。到了再大一点,孩子就要这里推推,那里拉拉,不停的运动了,一等到会爬会走,那孩子的动作更加多样化了。忽而这样,忽而那样;忽而爬到那里,忽而走到这里。假使我们成人像孩子那样活动两个钟头,那一定疲乏不堪了;到了三四岁的时候,孩子的游戏动作比从前还要繁多,而且孩子的游戏方法也与从前不同了。从前孩子只能把椅子推来推去,现在孩子要把椅子抬来抬去,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从前孩子只能把棍子敲着玩,现在孩子会拿着棒子当工具使了;到了八九岁的时候,孩子的身体比从前更加强健得多了,精力也更加旺盛,知识也渐渐丰富了,因此孩子的游戏动作也就与从前不同了。此时孩子喜欢玩各种竞争游戏了:什么放风筝,踢毽子;什么打沙包,拍皮球;什么丢手绢,捉迷藏孩子都能够玩了。
专家观点: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最大的快乐。而且多运动,多强健身体;多游戏,多增加快乐;多实践,多积累经验,多活跃思想。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动作和游戏。
① 做父母的应尽量准备良好的设备使孩子得到充分的运动;
②
做父母的不用担心孩子把衣服弄脏,全身脏兮兮的。体验的过程最重要,衣服脏了可以洗,身上脏了洗澡不就得了。很多家长怕孩子手上沾上细菌、怕把衣服弄脏。这也不让玩,那也不让碰。大大抑制了孩子的天性,完全是杞人忧天。殊不知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身体素质也得到了锻炼。那种父母不让玩这玩那的孩子,往往内向而寡言,体弱且多病。
总而言之,天性得到充分释放的孩子心境会更快乐,知识会更丰富,体格会更健壮,思想会更成长......
㈡
孩子天生喜欢模仿
孩子未到一岁大的时候,就能模仿简单的声音和动作了。孩子一听见鸡啼羊叫,也要学一学;一看见大人洗脸刷牙,也要洗洗看刷刷看;到了二三岁光景的时候,孩子能模仿复杂的动作了。倘若孩子看见他母亲扫地洗衣,孩子也要扫扫洗洗看;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孩子的模仿能力发展得更大了。
专家观点:孩子天生喜欢模仿,如果家长举止文雅,,孩子的举动也会礼貌大方;如果家长言语粗陋,孩子的言语也会是污言秽语。因为这一时期,孩子对是非、好坏是没有判断力的,只是一味地学样。因此,父母的榜样作用显得极为重要。一定要记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为父母者,首先自己要做到自律,言语文明礼貌、做事诚实守信,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㈢ 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
孩子生来好奇。五六个月大的婴儿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找,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去拿;到了四五岁,孩子的好奇动作格外多了。看见路上的汽车马车来了,孩子总要停住脚看看;听见外面的锣声鼓声响了,孩子总要跑出去看看。有的孩子因为好奇,把家里的闹钟拆了;孩子不但有好奇的表现,也越来越爱提问题。孩子常常问家长:“这是什么东西,那是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从哪里来的,那个东西怎样做的;这个东西为什么是这样的......”。孩子看见不懂的东西,就要去问家长。这些疑问也是一种好奇的表现。
专家观点:很多家长会问这些好奇的举动究竟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用处呢?
柏拉图说:“好奇者,知识之门。”
若孩子不好奇,那就不会去与事物接触;不与事物相接触,那孩子不能了解事物的性质和状况了。假如孩子看见了冰,不好奇,不去用手触碰,那孩子如何知道冰是冷的呢。假如孩子听见了外面路上的汽车声,不跑出去看看,那孩子又怎么知道汽车是什么东西呢。所以,好奇心是孩子获得知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途径。
㈣ 孩子也有“成就感”
孩子固然喜欢玩,但更喜欢通过玩所取得的成就。比如一个二岁的小孩子在大沙盘里玩沙。他尽管把沙一把一把地捞进罐头里去,捞满了把沙倒出来;又再一把一把地捞进去,捞满了又倒出来;这种动作从表面一看没有什么成就,仔细考察起来,一把一把的捞进罐里去固是一种动作,但罐头装满了,就是动作的成功。小孩子虽喜欢捞沙的动作,也喜欢捞满沙的成就感。
孩子认真的搭成一座小房子,搭好之后,很高兴地跑过来对我说:“爸爸你来看我搭的一座房子。”我见了这座孩子亲手搭建的房子,非常欢喜,就真诚的称赞他和鼓励他。孩子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孩子很喜欢做有创造力的事情,而且同样在追求成功,因为事情成功,一方面不但自己开心,另外还可以得到父母的赞许。所以,作为家长更应该鼓励孩子的创造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专家观点:如果孩子做超出自己年龄和能力的事情,切勿赞扬和鼓励,因为一旦孩子不能有所成就,孩子就容易灰心,并且下次也不肯再做了。反而言之,若所做的没那么难,孩子能够胜任而取得成功,那么一旦成功,孩子就很高兴,就会更有自信心和创造力;成功的次数愈多,自信心也越强;自信心越强,事情就越容易成功。因此自信心与成功就互相推动了。做父母的对于这一点一定要特别注意。
㈤ 孩子天生喜欢大自然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亲近大自然。出去玩就很开心,终日在家里就不十分高兴。有的孩子哭,其实不能到外边去看看玩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做父母的如果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只是一味地去责骂孩子,就太委屈孩子了。有的时候孩子在摇篮里哭个不停,母亲给孩子东西吃,孩子不吃;给孩子玩具,孩子也不玩。把孩子抱到门外去玩,孩子一到门外就不哭了。孩子仰起头看看蓝天白云,低下头去看看草木昆虫,孩子不知不觉就笑逐颜开了。亲近大自然对于小孩的身体成长、知识提升、语言、实践都有着很好的影响。
不过孩子接触大自然的程度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循序渐进。如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可以让孩子多观察大自然的动植物;年龄较大的儿童,家长可以让他们采集标本、做游戏以增长他们的知识、强健他们的身体、澎湃他们的精神,使孩子在无形中得着很多裨益。 但是由于有许多做父母的总不放心他们的孩子到外面去,一则怕孩子累着;二则怕孩子把衣服弄脏;三则怕孩子感染细菌、生病受伤。所以一天到晚,把孩子关在屋里。这样的孩子,往往身体孱弱、知识缺乏,胆小怕事。
一定要懂得,学问不仅仅在书本中求得,也应在大自然中获得,“动物学”、“植物学”、“地理”、“生物”从自然界中学的更直观,记忆的也更深刻。
专家观点:孩子天生喜欢大自然,作为父母更要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当然前提是保障孩子的安全。
㈥
孩子需要伙伴
人是群居动物。即使是幼小的婴儿,让孩子一个人在屋里,孩子就会哭喊个不停。二岁左右就知道找伙伴一起玩;到了五六岁,这个乐群心会更强。假如没有伙伴一起玩,孩子一定会觉得很无聊。
专家观点:做父母的可以通过孩子这种好群的心理教育孩子:① 我们要让孩子尊重朋友;② 指导孩子很好地与伙伴相处;③
让孩子明白友谊的宝贵之处。
㈦
孩子都喜欢被表扬
两岁的小孩子就喜欢“听好话”了,喜欢别人称赞他。比如今天他穿一件新衣服,就要给爸爸妈妈看;穿了一双新鞋子,就要给他小伙伴看;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对赞美的需求更强烈。画一幅图,如果家长称赞他几句、鼓励他几句,他就显出格外的开心。以后就更喜欢画图画了。
专家观点:作为家长,一定要多表扬、鼓励孩子,但态度一定要真诚。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从不鼓励孩子,除非孩子得了100分或者有特别突出的表现。久而久之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非常不益于孩子的成长和发育。
总而言之,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如果更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那么爱护和教育孩子就更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推动孩子的心境更快乐健康、知识会更丰富多元、体格会更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