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骂只会越退步,管教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标签:
原生家庭言传身教耐心倾听放下身段闫涛老师 |
分类: 亲子教育指导 |
篇首语:当孩子一直捣乱不听话的时候,你吼过孩子吗?孩子的反应是什么呢?孩子犯错我们应该怎么教?
请你认真读这篇文章吧。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那个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的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不要把原生家庭当作不肯成长、改变的借口,因为,你的幸福、快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而作为父母请你一定记得: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塑造一个家庭文化。过去不对的事情,不要再持续下去了;过去好的经验,要把它传承下去。原生家庭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家庭幸福。
人的大脑有个特性,对习惯性的东西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比如,当父母第一次大声责骂时,孩子“如你所愿”能被吓哭,但是次数多后,他就习惯了,每次被骂的时候注意力都是游离的,他根本没有在听,所谓“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
因此管教孩子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威胁的次数多了,也就没有效了。
骂孩子的坏处是,他(她)一紧张,大脑会自动转入逃生机制,他(她)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逃过一劫,父母就白费唇舌了。
此外,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声吼他(她),他(她)将来在外面也大声吼别人,这会使他(她)没有人缘,交不到好朋友,以后人生的路会很孤寂,而且你吼他(她),他(她)以后也会继续去吼你的孙子孙女。
人都有好奇心,越是听不清楚的,越会注意去听。因此,要孩子注意听你说话,不必大声吼,只要引起他(她)的动机,你越不要他(她)听见,他越会注意听。其实最好的沟通方式是身教,因为太小的孩子还不能说理,当大人做给他(她)看时,他(她)便自然会学进去。
㈠
耐心倾听
此时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同孩子做协商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但是这样做往往会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这时,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总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你再怎么吼叫也是无用的。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也就是说,不要只说“不可以”,请指出一条可以的路来给他走。大脑好像一个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条从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他走这条路,你要先牵他的手走另一条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旧路许久不走,又被长出来的草盖住,便看不见了。
后一篇:感谢时间,让我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