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没有不幸福,惟有不知足

(2018-06-08 10:54:16)
标签:

知足者常乐

惜福人幸福

淡泊名利

珍惜拥有

闫涛老师

分类: 人性情感杂谈
人生没有不幸福,惟有不知足

篇首语:历尽坎坷,方知平安就好;历尽艰辛,方知忍耐就好;历尽磨难,方知从容就好;历尽繁华,方知知足就好。《道德经》里讲:“知足者富”,知足的人内心更富有,生活最幸福。往事如过眼烟云,人生如南柯一梦。历尽世事沧桑,阅尽人间浮华。知足常乐,方能看见内心的丰盈绚烂,寻回真实的自我。



       知足者富
       《道德经》里讲:“知足者富”。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

       近代的弘一律师,淡泊物质,随缘生活。一条毛巾用了十八年,破破烂烂的;一件衣服穿了几载,缝补再缝补。

       有人劝他说:“法师,该换新的了。”他却说:“还能够穿用,还能够穿用。”

       出外行脚,住在小旅馆里,又脏乱、又窄小,臭虫又多,有人推荐说:“换一间吧,臭虫那么多。”

       他如如不动地说:“没有关联,只有几只而已。”

       平常吃饭佐菜的只有一碟萝卜干,他还吃得很高兴,有人不忍心地说:“法师,太咸了吧!”

       弘一大师恬淡知足地说:“咸有咸的味道。”

       一个至臻化境的人,早已超然物外,不受物质的丰足或缺乏所系缚,贫穷不尝以为苦,富裕也不曾以为乐,觉得这样也好,那样也不错。

      不管物质好坏,境遇顺逆,精神一样愉快、轻安。

       一个贪得无厌的人,给他金银,还怨恨没有得到珠宝;封他侯爵,还怨恨没封公爵......这种人虽然身居豪富权贵之位,却等于自愿沦为乞丐;一个自知满足的人,即使吃粗食野菜也比吃山珍海味还要香甜,穿粗布棉袍也比穿狐袄貂裘还要温暖,这种人虽然身为平民,但实际上比王公还要富足高贵。

       《亲友书》中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富翁”。

       膨胀的欲望,让人永不满足,这是痛苦的源头。懂得知足,才是真正的富足。


      知足不辱
      老子《道德经》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足,说的是要有容易满足之心,不要一味索求、贪得无厌。

       《红楼梦》中“智通寺”有一副有名的对联可谓震慑人心:“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这幅对联写的不仅仅是贾府,也是世人常态:明明已经拥有很多了,却还是不想停下来,继续为贪念所控制,一错再错,直到泥足深陷,才发现已经无路可走,想回头时但为时已晚。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做人不知收敛,得寸进尺,一味争名逐利,凶险和灾祸也会随之降临。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所以,知足才不会受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

       大千世界,万种诱惑,什么都想要,会把人累死,该放下就得放下,人生才有安宁幸福可言。


       知足常乐
       人生一世,无非是为了内心的安宁与快乐,但是我们每天忙忙碌碌,不停地向外寻找快乐,最后却换来一身的疲惫。仔细想想,这些压力,不是别人给的,恰恰是自己给自己的。

       《道德经》里讲:“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声和健康那个重要?健康和财货那个重要?得到与失去哪个更让人忧虑?太爱名声会浪费太多的时间,一个人的聚敛的财富越多,最后败亡的就越快。

       故知足之人,常乐。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 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

       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七尺;珍馐百味,日食只需三餐。

       古人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蛇吞象,受苦的最后还是自己。如果只看到自己没有的,那么也只会令自己郁闷、自寻烦恼。

       虽然逐利一直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却极容易让他们在追寻的过程中丧失了原本的快乐,即使后来成功拥有了名利,对那些逝去的珍贵的东西,比如亲情、友情,也只能的那个空悲叹。


      知足,是一种智慧
       《增广贤文》有两句广为传颂的警句:“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在《红楼梦》中,智通寺也有一副有名的对联,可谓震慑人心:“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这幅对联写的不仅仅是贾府,也是世人常态:明明已经拥有很多了,却还是不想停下来,继续为贪念所控制,一错再错,直到泥足深陷,才发现已经无路可走,想回头时但为时已晚。

       知足中常乐,淡泊中进取。
   
       如果你能够领悟这一道理,你将会如释重负。因为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掌握当下。


       简单,最好的生活状态
       生活选择简单的过,这种境界,便是知足。

       或许,简单是浅浅的随意和从容, 仿佛小桥流水般朴素与自然;或许,简单是心灵的一种释然和顿悟, 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宋代诗人林和靖的名句,清雅脱俗。 他舍名去利,远离高屋广厦和市井繁华,隐居杭州孤山,以种梅养鹤为乐,靠着卖梅子的钱维持简单的生活。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对物质要求越少,越容易快乐。或雨或雪,或晴空如洗,林先生欣欣然泛舟湖上,往来烟水之间;或倚在老梅树旁,看白鹤起舞。诗兴大发时,便引声高诵,一生过得诗情画意。

       《庄子·逍遥游》言:“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栖息在树上,所占不过是一根树枝;鼹鼠到河中饮水,所需不过是装满肚皮。

       “凡外饰者,皆内不足者”,简单,知足,便是生活最美好的状态。
 
       我们来到世上,每天忙忙碌碌,无非为了内心快乐。
 
       而我们沉迷于外相,一生都在向外找寻快乐。我们不停地抱怨,压力山大。这些压力,细细想来,不是别人给的,恰恰是自己给自己的。
 
 
      有个鱼贩,住在岸边的别墅,每天早出晚归,担心大海和天气,担心鱼价的涨跌,根本没有一时一刻的快乐。
 
      一日,他在沙滩上踱步,碰到一个流浪汉在沙滩上唱着歌。

      他想起了自己无忧的日子,问流浪汉:“你一无所有,怎么这么快乐呢?”

      流浪汉说:“怎么会一无所有呢,我有沙滩,有阳光,有健康,衣食无忧。”

      渔夫略有所悟:这个世上,只有知足,才能快乐。
 
      知足常乐,不是说说,而是每时每刻,内心真的知足。

      知足,才能无忧;无忧,才能心静;心静,才能自在;自在,才能发自内心的快乐。
 
 
       幸福,其实很简单
       森山大道在《迈向另一个国度》中说到 :“我们终此一生都得迎接最后的大限之日,无法回头,因此当下根本无需介意年龄,只要努力、任性地活着就好,生命的滋味就在于此。”

       知足,其实很容易,就是:“手里有一颗糖,就不会盯着别人手中的那一颗。”

       知足的人,不会事事较真,不会勾心斗角,对拥有的满足,对眼前的珍惜。

       愿你一生努力,一生被爱,想要的都拥有,得不到的都释怀。

       哲学家叔本华也曾说:“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件事情:任何依靠外界的幸福都会干涸。无论在任何年龄阶段,一个人的自身拥有,都是真正的和唯一持久的幸福源泉。幸福的来源出自于自足自安,一个人只有自足才能幸福。”

       知足,是内心里的从容和淡定, 就像轻轻走过的岁月,不染风尘。天涯海角,尽在心间。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知足,便是幸福。


                                                                    素材源自于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