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原则的父母,培养不出守规矩的孩子

(2018-05-04 10:53:02)
标签:

正确引导

以身作则

坚持原则

责任意识

闫涛老师

分类: 亲子教育指导
没有原则的父母,培养不出守规矩的孩子

篇首语: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孩子亦是如此。如果父母对孩子错误、没礼貌、打扰他人等等行为置若罔闻,那么总有一天,社会会教育他(她),到那时候,教育的方式就没有那么温情了。

       一位父亲,带着两个女儿逛超市,淘气的小女儿故意打掉姐姐手里的东西。爸爸坚定地让小女儿给姐姐道歉,小女儿执意不肯,爸爸态度坚决,一定要道歉。无计可施的小女儿开始耍赖,索性躺在地上,为自己开脱,“我不是故意的”。爸爸坚持,说:“不管你是否故意都要道歉。”一旁的姐姐想打破僵局,就说:“算了吧,不用道歉。”小女儿赶紧给自己找台阶下:“她都说不用道歉了。” 但爸爸坚持己见:“不管姐姐要不要这个道歉,你必须道歉。” 

    父女的行为,引起围观,有人看不下去,鼓励爸爸抽她个大耳光,这样她肯定乖乖听话。

    当然,爸爸只是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必须要说对不起” 。最后,在爸爸的坚持下,小女儿终于说出了“对不起”。

    在这位父亲看来,犯了错误,就要向人道歉,这是原则问题,容不得半点商量,不管孩子撒泼耍赖,还是有人说情,或是有人挑唆,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一定要让女儿执行到底。

    切记,教育孩子的重点之一就在于,越是在关键的时刻越要坚持原则。


    前不久有一档反应明星与子女生活的综艺节目,某位明星妈妈的教育方式被很多人吐槽。

    很多人不解,为何这位把“不行”、“不可以”挂在嘴边,时刻对孩子严令禁止做这做那的妈妈,孩子对她的话却置若罔闻,完全不放在心上。

    有这样的细节,她带孩子们去菜市场,两个小朋友用手摸鱼,濒临绝望的妈妈,说了无数遍“不行”“不可以”,姐弟俩却当耳旁风,姐姐摸完,弟弟又紧跟着去摸。

    但看到后面,大家就渐渐明白了,孩子为什么对她的话充耳不闻了。

    有一次,感冒尚未痊愈的女儿想吃冰淇淋,这位妈妈不同意,女儿直接躺倒在地,又哭又闹,无奈的妈妈,只好同意去超市买冰淇淋。

    无独有偶,在菜市场,孩子们刚吃完蛋糕,又要吃面包,这位妈妈一开始也是拒绝,孩子们先是又哭又喊,见不起效,又改成了撒娇,“妈妈,求求你了”。果然,这位妈妈马上就服软了,还是拿出了面包。

    这样的戏码,时常在她们家上演,孩子们知道妈妈的软肋,只要他们一哭二闹,妈妈一定会心软退让。

    连她自己都说:“我应该是一个很好妥协的妈妈。”  

    “每次只要她哭,我的这个坚持就已经掉到零下了。”毫无底线的退让,没有原则的让步,久而久之,她的“不可以”“不行”,在孩子面前,毫无杀伤力。

    可以说,由于这位妈妈没能坚持原则,加之孩子哭闹后只会步步退让,进而把自己的孩子打造成了超级任性撒泼的“熊孩子”。

    所以,教育专家说,一旦告诉孩子“不行”时,一定要坚持。

    如果父母不坚持自己的要求,孩子会认为父母说“不”并不是认真的。


    最近,一位孩子的妈妈跟我说起她的烦心事:带孩子逛超市,孩子要买玩具,不答应孩子,孩子又哭又闹赖着不走,那么多人盯着,场面极其尴尬,无奈的她,只好向孩子妥协。

    “家里玩具一大堆,我一向不主张让孩子养成‘要什么买什么’的坏习惯,可当他哭闹耍赖的时候,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位妈妈的烦心事,可能大多数家长都遇到过,也是很多家庭的通病,为孩子设置各种规则,但孩子一哭一闹,父母就乱了分寸,失去了原则。

    曾在朋友圈,看过一位心理学教授分享的育儿之道,看完受益匪浅。

    有一天,这位教授的女儿也提出了一个无礼的购物需求,她拒绝后,女儿便大哭大闹。

    冷静的她,任凭女儿怎么哭闹,也没有动摇自己的原则,坚持把女儿带回了家。

    回到家后,陪着女儿待在房间里,对她的哭闹依旧不予理睬。

    最多递给女儿一条热毛巾,让她擦擦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脸。

    就这样静静地坐在她跟前,看着她哭,一直等到她哭得筋疲力尽。

    孩子哭了好长一段时间后,见妈妈的态度丝毫不放松,便也作罢。

    从那以后,孩子再也没有提出过任何无礼的要求。

    我很欣赏这位教授的做法,既坚持了自己的原则,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无理要求,不会因为孩子的哭闹有着任何的改变。

    同时,又让孩子感受到“我不同意你这样做,但我仍然爱着你,会关心你,不会弃你而去”的安全感。

    切记,无条件的爱和坚持原则并不矛盾,而且也必须同时存在,不然的话,不讲原则的爱,就会变成溺爱。


    绘本《我永远爱你》中就有这样的对话:
    阿力:“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们得把羽毛收拾起来。”
    阿力:“如果我把画画的颜料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妹妹洗澡。”

    这位妈妈不厌其烦地对孩子保证,“我永远爱你”,但也有自己的原则,你必须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

    前段时间,朋友圈的一则新闻引起广泛热议。
    一个四年级,身高1米4,可以称为大孩子的“熊孩子”,从背后猛推已经怀孕4个多月的孕妇,险些造成孕妇流产。

    更让人气愤的是,当问及原因,孩子却毫不在乎地说:“我看电视上孕妇摔了会流产,我就想看看推倒她会不会也流产?”

    简直难以相信,一个仅4年级的孩子,竟做出如此疯狂的行为,说出如此冷漠的话。

    但再听听孩子奶奶的反应,“他还是一个孩子,你和孩子计较什么呢?”

    你就立马顿悟,“熊孩子”是如何养成的了。

    一句“他还是个孩子”,毁掉多少孩子,父母从小告诉孩子是非对错,有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这些至关重要。

    而最近,另外一则有关七岁“熊孩子”在公交车上多次用脚碰一个21岁的青年的腿,结果被青年摔打、爆踢头部。青年的做法确实过于暴力,可“熊孩子”的行为又该是谁的责任呢???

    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父母坚持自己的原则,给孩子立规矩,设规则,让他成长为一个品德高尚的成年人,是我们的责任。

    无条件爱着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让孩子遵守基本的规则,你的孩子将来才能有规矩。

    下面的话语,值得每一个初为父母者深思:

    别溺爱我。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我的无理要求只是在试探你。

    别害怕对我保持公正的态度,这样反倒让我有安全感。

    别让我养成坏习惯。在年幼的时候,我得依靠你来判断对错。

    别让我觉得犯了错误就像犯了罪,它会消弱我对人生的希望。


                                                              素材源自于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