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心养性“六字诀”,利身心转心境

(2018-04-07 14:50:58)
标签:

调整心态

静能生慧

淡泊名利

修行一生

闫涛老师

分类: 养生保健修身
修心养性“六字诀”,利身心转心境
南怀瑾先生

篇首语:南怀瑾先生说过:“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不要总是怨天尤人,不要总是挑别人的毛病,看别人不顺眼,不要总想去改变别人,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都会随心转。”  大家一想到南怀瑾,总会将他跟“国学大师”联系在一起,“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静,缓,忍,让,淡,平,被称为是南怀瑾先生修心养性的“六字诀”。这“六字诀”,利身心,淡名利,值得借鉴。

       ① 静
       少说话,多倾听。

       孔子曰:“智者静”。静能生慧,在平静安宁之中增长智慧,即心清静、意清静,智慧即会涌现。水静极则形象明,心境极则智慧生。平日里,爱说话的人,本就失去了一分宁静的美。

       而且,言多必失。古言“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言。”即使是网络这个靠语言交流的平台,多言也会让人讨厌的。想说话了,就对自己说,不要对别人说,因为现在几乎没有人愿意听。


       ② 缓
       沉着做事,不急不躁。

      “欲速则不达”,人生如登山,并非一味的快就好。在追求成功和成果的道路上,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要懂得快与慢的辩证法。

       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并不代表走得好;根据地势,该快时快,该慢时慢,顺其自然,快慢相宜,才是人生最好的节奏。有时候,慢是一门高超的人生学问,是一种高深的智慧。


       ③ 忍
       面对不公,别气愤,别宣泄。

       不公平的事情太多,想来这些世间燥事不免气愤,一来伤身体,二来又不解决问题,又奈何?“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有智慧能去区别上述两类事。”这是成功者要具备的三个素质。既然有些事情不是个人能力所能作为的,何不冷眼旁观呢?宣泄不满,只会让旁人看笑话。


       ④ 让
       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生在世,大是大非,不能退让,但小事情,如果不涉及原则,不妨忍一忍,让一让,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越不过的河。能按别人的意见办的,就不坚持己见。小不忍则乱大谋。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


       ⑤ 淡
       一切都看淡些,很多事情随着时间会变成云烟。

       名、利、权、情、欲,没有什么是离开了就不能活的。得失也是平衡的,你在这方面损失了,你的心灵会得到释放,会有机会去尝试别的选择。越是看得淡,就越是心灵平静,就越能体会平凡的幸福。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空中云卷云舒”,要知道“淡”是人生最深的一种滋味。繁华过后是寂寞,绚烂背后是平淡。而淡泊就会宁静,宁静就能致远。


       ⑥ 平
       是平凡,是平淡,是平衡。

       有棱角的坏处,就是让别人咬起你来很容易下口。尽管平凡的人,没有什么色彩,但往往生存的时间最长。人要活得精彩,首先是要能活下去,而不被踢出局。因此,我们需要有亲密的朋友,要有自己展露思想的安全空间。在那里,我们就可以显示我们的不平凡了。


附录:南怀瑾先生简述
        从人、事、物的应对到心性的淬炼,直至到达“仁”的境界,后世儒家称之为“天人合一”,南公怀瑾说这是我们中国文化本有的儒家道理。那么儒家的三纲(明德、亲民、至善)和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拿佛家来讲三纲就是:悟道、起修做善事、最后大彻大悟。八目等于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这个八目就是大方向的外用之学,而贯穿于儒家思想的整体核心部分是“心性”之学,而即使在“明心见性”以后,修行也是一辈子的事情。南怀瑾先生一辈子作学问,把对经典的导读,升华至对个人“心、性”的培养和修身上,扩至对国家、民族和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怀上,以期开创新的人文格局。这种纳百川于大海的力挽狂澜气度,是一般的学者所忽略的核心部分,也是无法企及的高度。如果没有真修实证的功夫,和“普贤菩萨的行愿” 愿力,是办不到的。也正因此南怀瑾先生把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思想统合起来、构成了孔门学问的基本道理“内圣外王”。

       南怀瑾先生以其独特的智慧功德和传统文化功底,为我们开启了通往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宝库之路,让现代的国人有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参照。南怀瑾先生花了一辈子的时间,通过对儒、释、道三家学问的演绎和归纳,最终的目的无非是告诉人们:东方有圣人,西方也有智者,此心同此理亦同的道理。而从“平凡”到“高贵”并不存在边际问题,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还是要回到平地上来,总不能悬空挂着。因此做到了“大平凡”就是“最高贵”!只要是真实的东西;看起来一定是平凡的;而正因为它真实和平凡才显得可爱。南怀瑾先生认为真正的佛法是破除迷信,佛法的根本是无主宰,主宰的都是你的心。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在南怀谨先生95年的漫长生涯里,既不负自己,也渡了众生。九万里悟道,终归平凡人,如是而已。


                                                                      素材源自于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