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有三见,认清自己,回归本心

(2017-11-10 12:04:36)
标签:

反躬自省

拓宽眼界

放大格局

慈悲众生

闫涛老师

分类: 养生保健修身
人生有三见,认清自己,回归本心

篇首语:人生有困苦有辉煌,沉溺辉煌,难免止步不前,反倒后退;面对困苦,强加反抗,与世无益,反倒伤了自己。这还只是第一步,明心见性,拨开自己身上的迷雾,觉出本来面目。“见天地”是对“见自己”重新最大程度的全面修正和提高;“见众生”则是前两者之上的一种慈悲的觉悟。人生的三个境界是:①“见自己”:自我塑造。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面对自己,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见天地”:社会定位。不看大地,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不见汪洋,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肤浅;不见高人,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不足。“见天地”是对“见自己”重新最大程度的全面修正和提高。 ③“见众生”:到了这个境界,就可以泰然自若,用最恰当的合适自己的状态,从容的去面对众生。

 

 见自己

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

见自己,就是要自知,要懂得自省。

大道至简,最重要的是本心,认清自己需要安静,需要回归本心,于是“见自己”就成了一个人存在的基础。

看不见自己的人,只能在生活的高山下负重而行。

见自己,就能够接纳自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弊病和长处。见自己,不因优点而骄傲,不因缺点而自卑,既不虚荣自满、自我陶醉,也不认为自己无能无用而自我贬低。

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的禀赋,发挥出来了,就能“见自己”。

见自己,要诚实。诚实面对自己的极限和狭隘,诚实面对自己的七情六欲,诚实地和自己对话。做人,难的不是对别人诚实,而是对自己诚实。这还只是第一步,明心见性,让自己的潜力得到绽放。

见自己之后,才能真正地做自己。做自己的人是不大在意世间的目光的,不会因为别人的目光而做人,先面对真实的自己,然后决定自己如何做为。


 见天地

一个人如果只懂得见自己,便会陷入自我为中心的误区当中,光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其他的东西,便会作茧自缚,最终难免会害了自己。

从见自己到见天地,是往上攀登,是要把自己的小我境界提到天地的大我境界中去。以地为躯干,以天为魂魄,以山川河流为血脉,这便是所谓的顶天立地。

人生有困苦有辉煌,沉溺辉煌,难免止步不前,反倒后退;面对困苦,强加反抗,与世无益,反倒伤了自己。

见天地之后,知进退。进退不仅是个人的事,因为人活在天地之间,一进一退,必然要看清前路后路,看清自己的进,会不会撞到其他人的退;自己的退,是不是却踩了其他人的路。

达到“见天地”的境界之后,人的格局得到极大的提升。把自己看成水,不断流向低处;运用智慧,默默成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水低成海,人低成王。


 见众生

如果把生命的过程当作是一种修行的话,在见自己和见天地之后,再到见众生的境界,就是一种慈悲的觉悟。

见众生,就会对世人报之以体谅与悲悯,对世道人伦多一分看破与接纳。

从见天地到见众生是一个不断向下走的过程,也是内敛锋芒的一个阶段。渐渐地懂得了卑微,慢慢地将自己的身段降低,甚至根植到泥土里去。这个阶段的人是谦和、淡然而又深邃的,他已经获得了内心自由,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所谓的见了众生,便是没有了自我的感觉,学会了放下。以众人心为我心,以众人见为我见。两者合二为一。正如老子曾说过的一句话:“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总而言之,当你认清了自己,知道自己的分量;见过天地,知道自己的卑微;再面对众生,就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虚怀若谷、包容天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