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高境界的炫富,是我们家的孩子有教养!

(2017-11-09 11:44:26)
标签:

道德修养

言传身教

孝道为本

礼貌谦让

闫涛老师

分类: 亲子教育指导
最高境界的炫富,是我们家的孩子有教养!

篇首语: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在西方文化中,教养所对应的单词是“Manner”,英国一位王太后曾说:“Manner”实际上是英国皇室存在的象征。曾有位国际知名的教育专家说过,“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就是人的教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教养的最好诠释。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让人非常愤怒。

一个带着孩子的妇女上公交车,坐在座位上面的农民工见状赶紧起身让座。

本来是一件好事,没想到这个中年妇女,一把将孩子拽过来,大吼一声:“不稀罕你让座,满身细菌。”

当时气氛非常尴尬,农民工在下一个站就默默下车。

看到这一幕除了满满的心疼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我更心疼的是那个母亲身边的孩子。

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这位女士的言行举动让农民工小伙尴尬寒心。她不仅用尖酸刻薄的语言鄙视农民工,还把这意识灌输给她的孩子。让这个孩子从小就知道农民工是低人一等的,是脏的,和他们接近会得病的。

这位母亲不仅让自己受人鄙夷,用自己扭曲的心来度量他人善良和爱心。还将错误的意识灌输给孩子,在孩子幼小心灵中埋下了贵贱之分的种子。

父母像模子,孩子似泥巴,父母是什么样,塑造出的孩子往往就是什么样。

央视曾经拍过一部纪录片《镜子》,其中有一句孩子的自白叫人难以忘记: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父母的修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教养。每一个孩子的模样,都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还记得曾经轰动一时的李天一吗?

老来得子的知名歌唱家,对这个独子十分疼爱,达到了溺爱的程度。李天一自幼就学习多种才艺,并且成绩都很不错,这十几年的艺术熏陶让李天一将国家金奖收入囊中。但并没有让李天一成为一个修养内涵素质俱佳的优秀少年,却成了全国知名的少年犯。2013年,十七岁的李天一犯强奸罪获刑十年。根正苗红的“小全才”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李天一获刑十年是是坑爹还是被爹坑?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其根本原因就是家庭的修养问题,家庭的教育方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教养

李天一多次犯事,他父母只是想着如何为他“擦屁股”。却并没有因此认识到需要对儿子严加管教,帮孩子认清错误,导致儿子犯下更大的错,彻底毁了一生。

他的母亲做人更是没有树立好的榜样,在小区里是有名的专横霸道。她一个人的车,经常就把一条主要道路封死,因为这样距离她家近。有保安战士制止,得到的永远是“你知不知道我是谁?”

有这样傲气的母亲,李天一思想上哪里会有“尊重别人”“公益道德”等方面的意识?


一个人的教养来自家庭教育、来自父母。教养对人生影响重大,教养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走向

 

前段时间阿姨脑出血,表姐几乎一天24小时都在病床前照顾阿姨。手术很成功,阿姨出院后但身体无法活动。

为了能让阿姨早点好起来,每天不管下班多晚,表姐都坚持给阿姨做康复训练。两个月后阿姨终于能正常活动了。

邻居羡慕的对阿姨说:“你看你把孩子教得多好,待人谦和有礼,事业有成,尤其是这份孝心难能可贵。”

表姐笑着说:小时候妈妈对奶奶的善待,在我心里就种下了一颗种子。那个时候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像妈妈对待奶奶一样去对待自己的父母。

一个人最大的教养,就是孝顺父母。乌鸦有反哺之情,羊羔有跪乳之恩。父母就应该以身作则,孝顺双方的父母和长辈,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孩子做出一个好榜样这样,孝心的种子才会播撒到孩子的心里,将来孩子才会更加孝顺自己。


最高境界的炫富,不是比家境显赫,比名贵学校,而是你虽有金山银山,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因为,我们家的孩子有教养!!!


教养,不是富贵人家的专属,也不是贫穷人家的私藏。

良好的教养,是为孩子心灵世界打造的一盏智慧之灯。

教养,是培养孩子成人的灵魂,是教育孩子成材的基础,有教养的人必然是懂得自尊与尊重他人的人,是衣着举止得体、知书达理、做事有分寸的人


在生活中他们就好像阳光,带给人温暖和幸福,相处起来更让人觉得舒服,更能赢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每个人都喜欢有教养的孩子。如果一个小孩儿跟大人说话有问有答很有礼貌、能在饭桌前安安静静坐着把饭吃好再自己把盘子收了、坐电梯会在一侧等里面的人出来再进去并且在电梯里全程安静......大人就会有点儿惊喜地觉得这个小孩儿很讲文明,很懂礼貌。


但矛盾的是,有些中国家长潜意识里又觉得如果自己的孩子这样的话就会跟社会环境格格不入,还可能会压抑个性甚至会吃亏。所以他们有时候会鼓励或默许自己孩子某种大大咧咧能争能抢的气质,行动鲁莽说话不客气的孩子被误认为是“能力强、“敢于表达

其实那只是没教养而已,而且这种低素质会伴随孩子终生。


那什么是教养呢?教养就是不光考虑自己也考虑别人,就是对尊重和边界深刻理解之后的一种分寸感。有了这种分寸感,大家都会感觉很合理很舒服;没有这种分寸感,就会给别人带来不便和烦恼


一、声音爱吵爱闹是孩子的天性,对他们一开始就要教一件事儿:正确使用“室外音量”和“室内音量”

室外就是露天,只要不是深更半夜不是露天开大会,怎么大声都没关系。在室内的时候就用对方能听见的音量就好了。室内包括家里、教室里、楼道里、车上(公交车或自己家车都算上)、电梯里等等。餐厅、酒店大堂就更不用说了。为什么在自己家的车里也要降低音量?因为小空间的大吵大闹会让人心烦意乱,也会影响司机开车。

看电影不要说话,实在要说一句半句的趴在我耳朵上小声说。

电梯里有别人的时候不鼓励大声聊天儿,因为别人不愿意听你家的事儿。需要交谈也要尽量小声、简短。站好了耐心等到站,电梯不是游乐场。

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叫别人的时候要自己走过去叫,不能隔着屋子扯着嗓门儿喊别人过来,有什么话过去说。我有时候忘了,他们还会提醒我。

周末你们起得早,我们还想再睡会儿呢。爸妈卧室门没开之前不能在外面大吵大闹,不能练琴。

住公寓就不要在家里拍球了,楼下邻居受不了。

虽然说了室内要小声,但饭桌上当着别人的面互相咬耳朵是不好的,因为别人不知道你们在背后说什么,会觉得被隔离、不舒服。其实小孩儿都喜欢这么做,暂时无所谓,但与其大了再改不如现在教给他们。


二、耐心、谦让、礼貌的举止从小要学会给别人一点儿耐心和谦让

不挤、不抢、排队。轮到自己再玩儿。玩儿的时候如果后面有人排队,玩儿一会儿就要让给别人,不能自己霸着玩儿个没完没了虽然别人也说不出你什么来。

大人交谈或打电话的时候要安静等在一边或走开,不能大喊大叫更不能试图打断,不紧急的事儿等一会儿再说,紧急的事儿要先说一声“对不起”或“打扰一下”。

要扶住门让后面的人通过;电梯来的时候让到一侧,让里面的人出来以后你再进去;进电梯以后如果外面还有人没进来要为人家按住开门键(而不是关门键)。

到人家做客不能自来熟地乱跑,要由主人带着参观,一般也不主动提出来要参观。别看见什么新奇的就去拿去摸,不拿自己当外人儿。用别人家卫生间要问主人一下“能不能用一下卫生间?”人家肯定让你用,还会指给你适合的那一个。别人给的零食要问过父母才能吃。

好好坐着不蹬前面的椅背,不把腿伸到过道里。自己东西掉了要马上捡起来,别人东西掉了帮着捡;公共场合不钻桌子,即使是榻榻米那么诱人的桌肚子也不能钻,虽然你是小孩儿。


三、有礼貌地说话跟人好好说话,正面沟通,避免使用嘲讽、诘问、挑衅、毫不客气的语气,不能用反问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别人跟你说话或问问题要回应

从小不逼着孩子叫人,而是给孩子做正式的介绍:“某某,这是我儿子/女儿,这是某某叔叔,你好”。

活学活用“请”、“谢谢”、“对不起”。“请”是“魔法词”,说了别人才会帮你,不说就得不到帮助。有些小孩儿说话特别“冲”,喜欢用命令的口气,比如“我要/要吃这个”“给我拿内个”,然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像得了圣旨一样赶快去办。其实这句话正确的展开方式是”我能不能吃这个?”“请帮我拿一下内个”。而且得到以后必须要说”谢谢“。

需要绕过别人的时候说一声“借过”或“对不起让一下”,不能硬往上挤。

家里客人走时一定要送出门口,并且说“再见”;去别人家做客,走时要说”谢谢款待“。如果到了睡觉时间客人还没走,要先跟客人道晚安再去睡觉。

即使收到的礼物不是那么喜欢,也不能说”我不喜欢这个“”这个我有了诶!“,而是很好地跟送礼物的人说一声“谢谢你!”。如果喜欢的话就再加一句“我很喜欢!”。


爸爸妈妈给买了东西也要说一声“谢谢,爸爸/妈妈”。

打完球游完泳要跟教练说“谢谢教练!再见!”

拒绝别人的好意时要说“不用了,谢谢”。

听到别人夸奖自己时要说“谢谢


礼貌用语适用于任何人,包括给他们开车的司机、给他们开门的门童、给他们上菜的服务员。

和人说话要看着对方的眼睛。


四、餐桌礼仪在孩子小的时候,最能体现教养和亲子状态的就是餐桌礼仪

在孩子吃饭这个问题上,中国家长比较看重饭菜质量和吃进去的数量,所以比较喜欢喂饭什么的,孩子没有自主权;而另一方面,只要他们能吃,在餐桌上怎么无礼都行,不在餐桌上吃也行。那些丧失了饮食自主权的孩子就会格外淘气。

而西方人比较看重自主性和餐桌行为,所以不喂饭,孩子爱吃什么吃什么,吃饱了就可以下去,但一定要自己吃,哪怕吃一身也没关系。家长的精力不花在催孩子吃东西上,而是花在培养餐桌礼仪上。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吃饭要人到齐了才宣布开动,偶尔大人临时有事会交待一声“你们先开动吧”才会开动。即使使用公筷,也只能夹靠近自己的,不能挑来挑去、不能搅和,夹起来就不能放回去。不要伸着手够离自己太远的食物,也不要站起来,只要请别人帮忙递给自己就好了。别人问你要不要吃一种食物,你如果想吃就说哦好谢谢,不想吃就说“不用了,谢谢”。

如果孩子被别人劝吃这吃那,他不想吃,热情的大人却不肯放过他,还是一直劝一直劝。你就教他说,下次你要看着人家,认真地说“不用了,谢谢。”别人就会觉得你不是小孩儿了,也会很尊重你,不强迫你了。

好吃的东西不能光顾自己吃,一定要懂得分享。即便只剩最后一些,也要问一下别人要不要吃。

餐桌上不要交谈,我们的祖先早就教育我们,“食不言,寝不语”。 吃东西要闭着嘴嚼,不要吧唧嘴。说话时把先把食物咽下去再说。

遇到咬不动的东西?请默默吐在纸巾里,没人愿意看到直接吐在盘子里甚至桌子上的咀嚼物(其他场合吐东西也是同理)。

吃饭就是吃饭,不能一边吃一边看电视、一边吃一边玩儿玩具。吃饱了要问一下大人“我吃饱了,可以下去了吗?”,大人同意了才能下桌,下去了就不能再跑回来吃了。 下桌要把自己的碗盘收到厨房。

说到餐桌习惯,一定要从小养成,最好从能坐着吃辅食开始。难吗?日日坚持就不难。这只是又一个家长和孩子互相建立尊重的过程。


所以说,只有立场、方法不正确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言传身教比社会影响重要得多。要给他们正确的东西,让他们以后到了社会上能分辨错误的东西。


光念叨孩子没用,必须抓落实,有时还要讲究一些管理方法。 该说没说的话,让他再说一遍;该做没做的事儿,让他再做一遍,做到了的时候及时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慢慢习惯成自然。行为需要反复训练,别怕麻烦,这个功夫值得花,因为趁着小培养一个好孩子其实是最容易的


要想培养一个有教养的孩子,有两个特别关键的前提要问一下自己:

一、作为家长,这些事儿你自己做到了吗?

二、你希望孩子尊重别人、尊重环境,那你尊重孩子了吗?

孩子们从小要体会到尊重,而不是纵容,才能理解为什么要尊重别人、尊重环境。我们这个社会什么时候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人了,教育才有希望。

 


培养有教养的孩子的16条诀窍:

1、做孩子的好榜样和心灵导师

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时,要注意言传身教,而身教的力量大于言传。


2、孩子犯错要及时指正

不能以“他还是个孩子”为借口给孩子开脱,再小的孩子,也要教给他正确的是非观。


3、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要让孩子意识到,所有的情绪都是正常的,但处理方式的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结果。帮助他学会有效地管理并表达这些情绪。


4、给孩子一些机会去履行责任

当孩子被期待去帮助父母做家务,帮助他人也自然会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另外,对孩子表达感谢,鼓励他们也这样,使感谢成为他们的习惯。


5、学会最基本的餐桌礼仪

应从小告诉孩子,餐桌上长幼有序。另外,再小的孩子也不可以剩饭剩菜,吃多少拿多少,喜欢的菜也不能独食,要学会和家人一起分享。


6、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引导孩子遵守公共秩序,不随意跑跳、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大小便。在家里乱蹦乱跳惊扰到邻居时,一定要严厉制止,并讲清楚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教他站到别人的角度思考。


7、学会基本的整理

先告诉孩子“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这条规则帮他慢慢形成习惯。将来,无论他到什么环境,都能将东西自动“归位”,生活也更加整洁。


8、帮孩子找个年纪相仿的朋友

拥有一个年纪相仿的朋友,能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彼此分享,学会彼此分享,学会相互忍让,学会担当责任。


9、教孩子信守承诺

即使遇到某种困难也不要食言。自己说出来的话,要竭尽全力去完成,身体力行是最好的诺言。


10、让孩子爱上阅读并成为习惯

坚持阅读能拓宽视野,不仅有助于孩子性格的塑造,让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还能帮助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有助于孩子以名人伟人为榜样要求自己,提升自我。


11、帮孩子建立与他人的界限

最简单的就是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自由支配”,这会帮助孩子区分“你的”、“我的”,同时也学会了正确地看待被拒绝和被接纳的过程。


12、让孩子享受自己的空间

在安全的情况下,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自由探索,可以尝试让他自己判断,自己决定,自己承担。


13、学会原谅,懂得宽容

心胸狭窄只会让孩子一生痛苦。当人们释怀时,实际上是在对自己施以善意。事实上,人人都会犯错,只有通过错误才能学会成为更好的人。


14、让孩子学会等待

很多情况下,属于所有人的资源是有限的,后来者必须等待。这能让孩子形成一个平等的交往模式,拥有一个意愿等待的好心态。


15、多花点时间陪孩子

定期花时间陪孩子,了解他们的需求,让他们感受被爱,孩子才能学会向父母表达想法,展示情绪,并学会如何爱别人。一定要陪伴自己的孩子共同成长。


16、指导孩子建立节约资源和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让孩子认识到水、纸、粮食等等资源都是来之不易的,一定要珍惜,绝不可以浪费;同时对环境要爱惜,珍惜宝贵的生存环境。

 

当然,想要让孩子有教养,首先我们要成为有教养的好父母。如果自己犯了错,也要向孩子承认,并教会他们怎样才是对的。为人父母需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才能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素材源自于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