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首语: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恩情最深重的莫过于父母。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父母辛勤地养育着我们,我们的成长凝结着父母的心血。每一个人都是在父母的悉心关怀、百般呵护和辛苦抚育下慢慢长大的。父母的亲子之爱、舔犊之情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无私、伟大。他们可以为子女付出一切,也甘心情愿付出一切。所以说,“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受恩不忘,知恩必报,这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也即一个人的良心。一个人如果对给予了自己生命和辛勤哺育自己长大的、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报答,不知孝敬,那他就丧失了人生来就该有的良心,那是没有起码的做人道德可言的。试想一下,一个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能指望他去爱别人呢?可见,人世间一切的爱都需要从爱父母开始。
要尊崇父母的教导
父母所积累的人生经验是极其宝贵的,往往是我们在课堂上、书本里学不到的,他们对我们这些经验的传授是不计回报、真心实意的,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听取,虚心接受,否则就会失却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那样会是可叹可息的。
多多请示、时时问安
父母是子女的监护人,子女要自觉接受父母的监护。例如,离家时要告诉父母,到家时要先见过父母,告诉父母自己已经回家了,使父母放心。平时要定期向父母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并时时问候父母,以免父母牵挂于心。
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父母对子女的最大期望,先是成人,再是成才,最终成家立业,有所成就。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有孝心的子女要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学会处世,学会做人,努力进取,认真学习或工作,不再抱怨生活,不负父母的愿望,实现父母的期望,这是最重要的孝行。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不只是在心里想着,口里念着,更重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不要以工作忙碌为借口,而忽视了父母的存在,而冷落了父母的情感。在闲下来的时候,多多陪伴在父母的身边,拉拉家常,让他们享受到天伦之乐的亲情体验也是难能可贵的。
许多时候,我们总觉得父母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圈子,自己会照顾自己,我们尽可能地不去打扰他们,给他们点钱就可以了,就算是尽到孝心了。其实,父母更需要的是子女们的关爱和理解。一个问候的电话,一次家庭聚会,哪怕是请子女们来吃一餐他们自己亲手做的饭菜,他们都会觉得十分满足的。有一首歌之所以流传久远,让人倍感亲切,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旋律优美,而更重要的是它道出了人间真谛: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出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
有时候,父母就像一个孩子,有时候我们一个孝心之举,会让父母像个孩子般开心满足地微笑,正如老子所言的“复归于婴儿”。从小到老,我们一直是父母眼里的孩子,但年迈的父母,又何尝不是我们心灵上的“孩子”?在他们的暮年,我们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才能不会留下更多的遗憾呢?
其实,只要想想还有什么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坐在父母身边旁,给他们捶捶背,然后像哄小孩子一样教他们改掉一些多年来形成的、有害健康的不良习惯,叮嘱他们多吃点儿有营养的食品,少操心,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老年集体活动之类的交流。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步入老龄化的父母,在生活上、精神上越来越需要子女孝顺,而且这种孝敬主要应该表现在亲情上,而绝非全都可以用金钱或雇佣个保姆来替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孝敬父母的机会逐渐减少,商机错过还会再来,而失去父母健在的孝敬机会,那就会时不再来,会遗憾终身。
父母对子女的十种深厚恩德:
第一、
怀胎守护恩
胎儿在母腹中,逐渐长大。使母亲有山压下来的沉重感,若胎儿在母腹中乱踢乱动,使母亲有地震风灾的感觉。母亲心惊肉跳,担忧腹中的胎儿,没有心思打扮自己,连梳妆镜和漂亮的衣服都闲置一边了。
颂曰:累劫因缘重,今来托母胎,月逾生五脏,七七六精开。
体重如山岳,动止劫风灾,罗衣都不挂,装镜惹尘埃。
第二,临产受苦恩
十月怀胎之苦总算熬过去,一朝分娩,如生重病,血流满床,疼痛难忍,但是母亲还是牵挂祈祷著让小儿能平安降生。
颂曰:怀胎十个月,难产将欲临,朝朝如重病,日日似昏沉。
难将惶怖述,愁泪满胸襟,含悲告亲族,惟惧死来侵。
第三,生子忘忧恩
母亲经过一场生死挣扎的痛苦,生出了孩子,而且知道小儿平安无事,她就不以自己的苦为苦,脸上露出了笑容。
颂曰:慈母生儿日,五脏总张开,身心俱闷绝,血流似屠羊。
生已闻儿健,欢喜倍加常,喜定悲还至,痛苦彻心肠。
第四,咽苦吐甘恩
父母对子女的照顾不舍昼夜,对子女的爱重情深,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只要子女能健康温饱,父母就感到安慰。
颂曰:父母恩深重,顾怜没失时,吐甘无稍息,咽苦不颦眉。
爱重情难忍,恩深复倍悲,但令孩儿饱,慈母不辞饥。
第五,回干就湿恩
如果直解就是小儿尿床,弄湿被褥(古代还没有现代的这些尿片纸巾)母亲赶紧把孩子移到干爽之处,自己睡在又湿又冷的地方。引申意思是父母总是把好东西给儿女享用,自己虽然没吃好,没睡好,而毫无怨言,只求儿女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长大。
颂曰:母愿身投湿,将儿移就干,两乳充饥渴,罗袖掩风寒。
恩连恒废枕,宠弄才能欢,但令孩儿稳,慈母不求安。
第六,哺乳养育恩
母亲如同大地,父亲如同苍天,子女被父母的爱所覆盖滋养。即使你长得很丑,父母还是爱你,即使你是残缺手足的人,父母还是不厌倦地照顾你。父母的养育之恩,在点点滴滴,在日日夜夜。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是无微不至的。
颂曰:慈母像大地,严父配于天,覆载恩同等,父娘恩亦然。
不憎无怒目,不嫌手足挛,诞腹亲生子,终日惜兼怜。
第七,洗濯不净恩
母亲为孩子每日洗涤,操持家务,这个恩也是说不尽的。母亲原本是花容月貌,玉手纤纤,而过度洗涤不净之物,包括孩子的屎尿,双手变得粗糙起来,母亲原本红润青春的面孔,也因日夜操劳而憔悴。只为爱子女,慈母改容颜。
颂曰:本是芙蓉质,精神健且丰,眉分新柳碧,脸色夺莲红。
恩深摧玉貌,洗濯损盘龙,只为怜男女,慈母改颜容。
第八,远行忆念恩
爱子远去他乡,或求学或出差或工作,父母早晚悬念,祈祷儿女平安。如果儿女不懂事,或离家出走,或外出毫无音信,父母会为儿女伤心落泪,肝肠寸断。
颂曰:死别诚难忍,生离实亦伤,子出关山外,母忆在他乡。
日夜心相随,流泪数千行,如猿泣爱子,寸寸断肝肠。
第九,深加体恤恩
父母看见子女受苦受累,总是想尽办法帮助子女,为子女分担。看见子女辛苦,父母心不安。正如佛所说的:‘子苦愿代受,儿劳母不安。’父母的恩德是这样伟大,对儿女之爱,永无枯竭。
颂曰:父母恩情重,恩深报实难,子苦愿代受,儿劳母不安。
闻道远行去,怜儿夜卧寒,男女暂辛苦,长使母心酸。
第十,究竟怜悯恩
“母年一百岁,常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父母对儿女的爱,伴随一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父母对子女的爱是这样永恒,这样长久,这样无微不至!不管子女处顺境,还是逆境;不管子女是呀呀学语的儿童,还是踏上社会的青年;不管子女是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还是光宗耀祖的名流显贵,父母的爱永远常相随!父母对儿女这样无私、博大、真诚、长久的爱,这种富于牺牲精神的爱,佛说:‘假使有人为于爹娘打骨出髓,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这句话说,假使有人为于父母献出骨髓,经过百千劫的漫长岁月,也不能报尽父母恩啊!
颂曰:父母恩深重,恩怜无歇时,起坐心相逐,近遥意与随。
母年一百岁,长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