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婚姻“门当户对”应该与时俱进

(2010-12-16 14:56:31)
标签:

门当户对

三观一致

共同进步

相濡以沫

闫涛老师

分类: 婚姻质量评估

婚姻“门当户对”应该与时俱进

篇首语:在中国古代,“门当”的宅院,必须有“户对”,这是建筑学上的和谐美学原理。后来被引申为社会观念中衡量男婚女嫁时两家人财富地位的常用语。

 

在群里和朋友圈里问:门当户对的婚姻重要吗?

不管是女孩还是男孩,他们都认为好的婚姻应该是门当户对的。

还有好友评论说:“门不当,户不对,纠纷多。没有几个人是灰姑娘,再说了灰姑娘也是贵族。”

从他们的评论中可以知道,两个人结婚在一起,不仅仅是家庭背景的门当户对,还有思想和精神上,学识学历上,三观上,两个人心理、事业的成长速度以及个人的经济实力上等都要门当户对。

如同《简爱》所写:“爱是一场博弈,必须保持永远与对方不分伯仲、势均力敌,才能长此以往地相依相息。因为过强的对手让人疲惫,太弱的对手令人厌倦。”和想像中的浪漫爱情相比,现实中的婚姻大多数是男女双方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的利益均衡,婚姻中的组合大多数是按照俗话中的门当户对来进行的。

 

为什么婚姻门当户对

因为你的背景决定你的圈子,你的圈子决定你的三观,你的三观决定你的生活态度,你的生活态度决定两个人能不能在一起过日子。

我们以下四方面来讨论为什么门当户对的婚姻很重要。

 

一、家庭背景和经济实力上的门当户对

今天好友和我吐槽说,她那本来快结婚的表哥突然就分手了。

好友的表哥家是小康家庭,他的妈妈给他安排了一场相亲,相亲的这位姑娘是独生女,家境非常好,家里也很有钱。

挺长的一段时间,他们相处的都挺好。

这次他过年带女朋友回家,和亲邻一起搓麻将。平时他们搓麻将都是五块一次,而她表哥的女友就觉得一次五块钱算什么,没意思,她觉得最起码都应该是四十块钱一次。

两个人在这次事情上就出现分歧,如果这个女孩一直是四十块一次,那么好友的表哥在经济上的负荷就会比较重,可能就负担不了那么多,而且一起牌友也不可能愿意一直玩这么大。

再想起他们之前在花钱的态度上,两人的家庭背景上和两个人自身的经济实力上,都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导致他们最后以分手落幕。

他的女友因为家里有钱,她自己的工资也高,花钱从来都是大手大脚,不懂得节制。对于不需要买的,用不到的东西也能买一大堆。好友的表哥因为家庭因素,从小就觉得勤俭节约是美德,不管再有钱,细水长流才是最好的。

他们最后分手,我想这次的麻将事件只是最后的导火索罢了。

他们的家庭背景,经济态度以及两个人的经济实力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最后要能很顺利的走下去,很难。

两个人在一起,最难逾越的就是家庭文化和经济等各方面背景的差异,因为这直接影响你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决定你们在一起生活到底能不能合拍

 

二、思想和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看到网友微博上回复说:维系一段婚姻的最主要不是孩子,不是金钱,而是思想和精神上的共同成长。

的确,只有两个人的思想和精神在同一层次上,他们的人生态度和精神素质才能一致,即使遇到问题也能有深层的沟通,从而得到皆大欢喜的结局,也能将这两个人婚姻生活中的摩擦降低到最小。

思想和精神上门当户对的婚姻,才最幸福

我一大学同学和我说,他爸爸是慢热型的人,注重思想和精神上的成熟,而且他觉得他爸爸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发的睿智和成熟稳重。

他妈妈是急性子的人,脾气“火爆”,是一位家庭妇女,这些年来从未见他妈妈好好投资过自己。

同学爸爸喜欢旅行,喜欢阅读,也喜欢钻研,每次投资都能获利,现在越来越成功,他也更注重思想和精神上的愉悦。

同学的妈妈喜欢唠叨家长里短,以家为中心,每天的生活都是家中的琐碎,从而忽视了自己思想和精神上的成长。

因此,我同学有时在朋友圈吐槽他家就像战场,时常不经意就能有争吵,他不喜欢呆在家里。

爱情再浪漫,婚姻却难以达到完美的境界。

两个人思想和精神在同一层次是很重要的,婚姻中两人思想和精神上的高度,才能让你们的日子过得愉快。

思想和精神上的门当户对是:你有你的梦想,我有我的远方;你喜欢喝圣芝波尔多珍藏,我能品出酸甜干爽和芬芳;你的脚步不断前行,我的身影不落其后。

婚姻中最可怕的关系,就是一方在前进,而另一方还在原地踏步不思进取。

像上面我同学的爸妈一样,他爸爸越来越成功,不管是思想精神上还是经济实力上,都一直在前进。而他妈妈则还停留在以前的位子上滞留不前,这样的婚姻生活,没有争吵不容易。

两个人在一起能跟上对方的脚步很重要,思想和精神在同一层次,才能更好的交流和沟通。


三、三观上的门当户对

所谓三观,指的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只有你们三观在同一水平线上,能够相互认同,在婚姻生活中才能相处融洽和谐。

这个世界上,因为三观不合分手的情侣或夫妻数不胜数。

在感情里,没有输赢,许多事情不存在对错。

但两个人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不同,会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的三观塑造。

我的一个好友最近和她相处一年的男友分手了。

好友是那种大大咧咧的女孩,虽然聪慧漂亮,却不喜欢看书,对新闻更是从不瞥一眼,她总觉得她那喜欢看书的男友太迂腐,而她的男友则觉得爱看综艺的友太浅薄。

好友口味比较重,无辣不欢,而她男友却口味清淡,两个人也不相互妥协,最后只能分餐而食。

好友经常说爱情可以没钱但婚姻没钱不行,结婚不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还有双方两个家庭的参与,也要为以后的生活计划。

好友的男友则认为有情饮水饱,两个人一起吃苦也幸福。

他们两个人的消费观也不一致,时常会因为经济而吵架。

好友家境不错,她会买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给自己和她身边的人,而他男友认为一些东西能用就好,没必要花那么多钱。

开始在一起的时候,好友就发现他们在三观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因为好友很爱他,所以她总认为磨合磨合就好了。

可是磨合了一年,谈的还是一段原地踏步的恋爱。

两个人在一起相处,越来越累,爱也磨没了结果和平分手,没有争吵和背叛。

在爱情里,你没有错,她也没有错,可是他们两人在一起最大的错误就是,三观不合,感情便不能长久。三观不和的两个人,相处得越久,会越来越发现很多问题无法沟通和调和。

一段好的恋爱关系或者婚姻,应该是三观上的门当户对。我抛出来的梗你能接住,你无意中的微表情亦或小动作我能懂。你的想法他不会否定,他的想法你也能理解,还能够经常换位思考。

你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相似的口味,共同的奋斗目标。

你能欣赏我的优点,发现我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吝啬赞美之词,而不是互相瞧不起对方的一切。

在恋爱或是婚姻中,我崇拜你像个英雄,你疼爱我像个孩子。

因此,三观一致的两个人才能有更稳固的关系。

最后,你欣赏我,我稀罕你,这样的婚姻会越来越幸福


四、学识学历上的门当户对

两个人在一起,学识学历上的门当户对是很重要的。

如果一个学历高一个学历低,两个人的学识相差很大,就很容易出现“讲个笑话给你听,但是算了反正你也听不懂的”矛盾。

X蓉和王强,他们在学识和学历上相差悬殊,最后以X婚内出轨两人离婚收场。

男的小学没毕业,女的大学本科生,由于两个人文化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必然导致两人性格气质生活方式上的迥异不同,带来矛盾冲突。

他们之间文化水平相差悬殊,就很难找到共同语言,根本不能产生真正的爱情。他们的结合,只是一方贪图虚荣享受,另一方迷恋女性的美貌,最终必然导致它悲催的命运走向。

高学历有学识的人见识广,眼光也高,他们不仅仅追求物质需求上的满足,还追求精神生活上的丰盈。

学识学历相差太大,心态和眼界上就会有很大差异。一般女生会希望男生的学历高点,但女生自身的学识也不会相差很多。

学习给予你的不仅仅是一张学历,还有你的阅历和境界,当你们境界不同时,你们的交流会很困难,误会会很多,随着时间越来越久,暴露的问题也就会越多,因为眼界决定高度。

你的学识学历,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你在什么样的层次,你说话的方式,看待事物的观点和态度是否与对方有契合性,人也是依靠价值相互吸引的。

只有两人学历学识旗鼓相当,你来我往中势均力敌,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走得更长远。

所以,婚姻中最好的境界应该是门当户对的。

这不仅仅是在你家庭背景和经济实力上,思想和精神上,三观上,学识学历上的门当户对;还有在生活态度上,身边圈子上,以及你个人的能力上的门当户对。

两个人在一起靠缘分和时机,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能一直走下去靠的是双方的经营和努力。

如果两个人好不容易排除万难在一起,那就一起并驾齐驱,避免发生成长速度的“脱节”。

两个人不管谁走得更快些,都请记得要拉一把身后的他

都说婚姻是一座围城,也许婚姻是一座游乐场呢?

里面的酸甜苦辣,或是惊喜美妙,两个人都能在那里找到对方最真实的样子,并且相互“嫌弃”,白首到老。

    一部《新结婚时代》,再次把传统的“门当户对”观念带到了我们眼前。在关于这个命题的讨论中,最为经典的说法,来自上世纪90年代好莱坞搞笑版的《人猿泰山》。珍妮的妈妈绞尽脑汁给泰山解释,她的家庭是多么声势显赫,珍妮的未来夫婿应该如何高贵正派,无奈泰山这个丛林全能冠军根本无法领会。准备棒打鸳鸯的老太太只得这样告诉泰山:所谓“门当户对”,就像在你的世界里,斑点只能配斑点,条纹只能配条纹,斑点和条纹是不能配的!这句话,终于让泰山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来。但是,爱情的力量,仍然突破了“斑点”和“条纹”的差距,泰山最终还是抱得美人归。在这个新结婚时代,通常被外人认定最讲求“实惠”的上海女性,她们的“门当户对”观念也经历着悄悄的更新换代。

 

  “门不当 户不对”是可以逾越的
   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人口流动增大,大量优秀的农村青年走到城里来,并且在城里结婚生子,但是城乡差别带来的成长环境和文化差异,肯定会在婚恋中引起激烈的矛盾。这样的矛盾,就在我的朋友们身上发生着。记忆中我的一位女朋友,每年春节都为了到底回娘家还是回婆家跟老公大打一架。因为每次回农村的婆家,女儿都会因为寒冷的天气大病一场,但是如果不回去,婆家的人就会挑剔这个城里媳妇看不起他们。电视剧里的“顾小西”,也在“何建国”家里发病,但是又怕婆家人说她娇贵,只能忍着,回到城里再跟老公算总账。

 

  但是,我不认为这种“门不当户不对”是无法逾越的,我确实也看到过很多逾越了门户差距的婚姻,在经过种种磨难和相互的理解沟通之后,他们还可以找到幸福。其中原因,就在于夫妻双方还是有感情的,而且我本身也有这种期望,婚姻本应该是两个人的事情,不应受到其他外来因素干扰。

 

  另外,这个“门当户对”的观念,其实是有地域特色的,中小城市的城乡差距可能就没有大城市明显。当初拍《新结婚时代》的时候,投资方为了减少成本,就想找一个中等城市拍摄,但我认为,如果在中等城市,婚姻中的城乡差距可能就没有在北京这么明显,那个力度会减小很多,所以我坚持故事背景一定要放在北京。再比如,对城乡婚姻,北京可能会比上海更有包容性,更自成体系,这个故事在北京以这种形式发生,到了上海,情况可能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人生观”比“门当户对”更重要
  邬女士

    32岁

    已婚
    我和先生都出身上海普通市民家庭,其实没有明显的“门不当户不对”,但是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简单的“门当户对”,根本不足以概括夫妻双方的情况。

 

  我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我从小学习成绩就很好,父母给我的教育是:你很出色,你做什么都能做好!所以从读大学到找工作,我觉得“一切尽在掌握”,整个人生观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先生正好相反,公公虽然也是个干部,经济条件比我家还好,但是他家信奉小心谨慎,前怕狼后怕虎,好像随时随地都可能失败,可能遇到倒霉的事情似的。

 

  两种不同的家庭教育下产生的不同的人生观,在婚姻生活中的冲突非常明显。比如买房子,前些年上海房价还没有这么高,我就动过买房子的念头,但先生觉得一旦贷款就被套牢了,如果我们当中有谁工作不顺或者干脆失业了怎么办?在他的头脑里,从银行贷款是非常大胆的做法,这会让他感觉生活失去了保障。就因为他的反对,买房的事一直拖到了今天,我们至今还住在小房子里。

 

  还有对儿子的教育,我们之间也分歧不断。我觉得男孩子就应该像个小男子汉,父母不用干涉太多,只要过得去,可以让他自由发展。但是先生却不然,他一会儿给儿子报名读英语班,一会儿让他去补习数学,让儿子变得特别容易紧张,某一次考试不理想,就跟天塌下来似的。长此以往,我怕儿子会像他爸爸那样,再也感受不到轻松明亮的快乐滋味。

 

  其实说起来,我们之间的冲突,都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我一看到他走路穿红灯就会发火,觉得这是没有素质的人才会做的事,虽然他也大学毕业;而他看到我跟姐妹党们谈天说地、很晚才回家,也觉得这不是一个“贤妻良母”的做法。他认为我生活得太“浮”,而我觉得他生活得太累,而且谁也没法说服和改变谁。

 

  专家观点

    “门当户对”并非“唯一标准”
    就我本人来说,我现在是越来越认同“门当户对”了。你嫁一个人,不仅是嫁给他的现在,还有他的过去,他的家庭,乃至他的家族;你不仅要接纳他的爱情,还有他的生活习惯,他的思维方式,他的社会关系。如果这当中有严重的“门不当户不对”,那你会生活得很累很累。

  婚姻中的很多东西,比如思想,比如习惯,都是从原生家庭里带过来的,就是所谓的“阶级烙印”,这在结婚前是没有办法去观察到的。即使素质很高的人,可能也有很多不能被配偶容忍的细节。我有一个心理学老师,是一个博士研究生,素质算是非常高的了。但他有一个习惯性动作,就是挖鼻孔。有一天,有客人来了,太太发现他们的女儿也在挖鼻孔,就训斥了几句。但是女儿说:爸爸也这样啊。他才想起来:对啊,当年我妈妈也这样做的!还有很多夫妻,都是为了这种小事吵架,说“你妈怎样”或“你爸怎样”,都是遗传性问题。

  我们做婚姻家庭指导的时候,通常要求对方提供一个“三代家谱图”,就是询问夫妻双方的父辈、祖父辈的婚姻状况。你只要了解了这些状况,一般都可以找到这对夫妻发生问题的原因,比如心理障碍,比如精神疾病,只是程度轻重的差别而以。现在虽然没有科学的数据归纳,但是我们发现,婚姻状况也是有遗传的。

  但是,我现在也发现一个怪圈:在很多人的想象中,如果夫妻双方门户不登对,那么肯定是“门第高”的背弃了“门第低”的,但实际情况与想象有些出入。来我这里做咨询的夫妻当中,有一位男士,他二十多年前离婚后,娶了现在的妻子。妻子当年是比较优秀的,属于独立自主型的女人。两个人结婚之后,妻子就发现,丈夫家只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小市民家庭,有足够的热情,但是没有涵养,家里大事小事天天有。但她想,既然结婚了,就应该努力维护这个婚姻。十多年下来,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已经很不错了,女儿也计划出国读书。这时候,妻子觉得应该再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丈夫的收入虽然没有妻子高,但他却觉得,这样打拼太辛苦了,后来他认识了一个离异的富婆,现在已经快一年不回家了。这就是不同的家庭出身,不同的知识背景,造成两夫妻的人生观和财富观截然不同,妻子当年愿意迁就丈夫,但现在丈夫却不愿意配合妻子了。

  当然,从总体上来说,我看过很多“门当户对”却发生问题的夫妻,也看过很多虽然“门不当户不对”却家庭幸福的夫妻。所以说,我们可以把“门当户对”当作一个择偶的标准,但这肯定不是惟一的一个。

  所以,真正的“门当户对”是同舟共济,能够携手攀登高峰,也能在谷底依偎,不离不弃,到彼此都白发苍苍时,依然牵着对方的手。


http://b.cnc.qzone.qq.com/ac/b.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