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剖开外壳看爱情

(2010-12-15 15:05:33)
标签:

情感

分类: 爱情问题解析

    剖开外壳看爱情

    既然“爱情是情感发展的最高境界”,为什么全世界的离婚率还这么高?过去的传统文化中,对婚姻品质的期望没有那么高,而现代社会中,人人都渴望拥有幸福的婚姻,却往往事与愿违,因为期望值增高了,但处理婚姻的能力并未跟着增长。调查显示,真正你侬我侬的夫妻不超过10%,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有40%,另外50%则正处于水深火热中。 
         
    所以现代人的亲密关系可说是充满了挑战性,而爱情关系是人间最复杂的一种关系,人生有许多“两难” 的现象:“If I get close to you, I get hurt. But if I don’t get close to you, I get lonely. If I tell you truly how I feel, you distance from me. But if I can not tell you truly how I feel, I distance from you. ” “若亲近你,我就受伤;不亲近你,我又孤单;当我跟你分享内心的痛苦,特别是你在我身上造成的痛苦时,你离我而去;但,如果我不能跟你谈我真实的感受,我心就远离,不再与你有亲密相契的感觉了”。瞧,情感是一件多么微妙的事儿啊﹗ 


    在研究爱情关系时﹐我一直对以下几个问题有兴趣﹕ 

    “为什么婚后爱情的热度会直线下降?” 
    “为什么很多人结婚生子后,爱子女的心远胜于爱伴侣?” 
    “为什么会有所谓的‘致命的吸引力’?” 
    我们不妨在这里谈谈所谓的“社会交换理论”:人与人之间都有一个感情的帐户,一个微笑就是存了一笔爱的款项,一句尖酸刻薄的话等于提款。在现代人忙碌的生活中,夫妻多半没有机会存款、交流,而在各样生活压力下,彼此挑剔的事情却日益增加,显而易见,帐户赤字会使两人关系不稳固。而孩子对我们的倾慕、依赖,都让我们觉得被需要,增加自我价值感,所以都是存款;同样地,当家里的伴侣一直抱怨和批评,不断提款,外面接触的异性却总是衣着整洁、温柔,那样尊重你,崇拜你。可以想象,外遇发生的危险性有多大! 
       
    然而,“社会交换理论”却有不能解释之处,为什么一位功成名就的教授会突然冲动地拋妻弃子,丢掉工作,冒着身败名裂之险,不顾一切带着女研究生私奔?为什么许多妇女被丈夫殴打,却不愿逃走?对这些受虐妇女而言,最危险的两个时刻:一是当她们试着离开施暴的伴侣时,一是当她们找到新的对象时,都可能受到生命的威胁。爱情结束了,不是离开就好了吗?为什么有人会采取这么冲动、这么原始的方式? 

     
    爱情需要“心理辅导” 
    这里,我们需要了解人的潜意识。尼采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我把它改成“要幸福快乐的人,没有不学心理辅导的权利”,我们如何才能确保拥有一份好的恋情或者婚姻关系呢?一定要去学习自我了解、了解别人,了解自己的情绪、别人的情绪,有很高的情绪解读能力,增加自己的情商(EQ)。不管你愿不愿意,当你和家人、同事相处时,都已经在运用心理辅导技术,只是技术的高低不同罢了。 

     
    每当我们在学习时,要记得每个人都有一个社会使命:如何让我们的家庭、社会变得更好一点?任何一个好的学习必须要学七次以上,同样的事情要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才能深入。很多人间的道理是一致的,但在简单中有很多复杂性。许多人喜欢寻求一些简易的公式,例如“沟通四要”、“冲突五诀”、“幸福六窍”想藉这些来面对问题,但我很担心这样不下苦功了解却乱套公式的结果往往会把事情弄得更糟。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好的动机不一定产生好的效果。 
     
    我常常抱着一个初学者的态度,永不停止学习,我最好的老师就是我的咨询客户,他们在人生最关键的转折点,邀请我陪他们一起走过,让我从他们眼中来看他们的世界,来经历他们的酸甜苦辣,分享他们的生命,这是何等的特权,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功课,很多人生智能。 
     
    爱情的“深度心理” 
    一个人从小成长的背景,常会深深地影响他日后被什么样的人吸引,以及日后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不管曾经受过多少伤,当爱情来临时,就是最好的医治和疗伤机会,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天下最好的治疗者是自己的爱人。但是,因为信任、不设防,所以在爱情中也是伤上加伤最危险的时候。当人的感情被触动时,就进入了一个非理性的潜意识过程;爱情关系其实很像母亲与婴孩的关系,彼此恋慕、含情对视,都想把最好的献给对方,不在一起时会焦虑、不安,仿佛“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深入剖析“爱情关系” 
    唯有在恋爱中,人的两个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同时得满足:一是无条件被人接纳,二是在所爱的人心中居首位,特别心里愈空虚或愈不成熟的人,愈容易依赖对方来支撑你脆弱的自我价值感。不知不觉地,期望对方能随时随地无条件接纳你、随时随地把你摆在第一位;心里越没有安全感的人,日后对伴侣的要求越高越苛刻;过去受的伤,要从现在爱的关系中加倍讨回。例如过去在家中被忽视的,现在会不知不觉地要求伴侣不断给你注意力;过去被管得太厉害的,现在会要求伴侣信任你,给你空间。彼此互许终身之后,你会觉得:为什么我所要的,你却不给我?在爱情中的人,心理上往往退化回到婴孩时期—我有什么需要,不用开口,爸妈就应该知道,而得到照顾最好的办法就是哭闹,但在成人的世界中用哭闹,处罚对方,强求他来满足你心理需求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