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s16/middle/67f19f7axb5c1cf8da6ff&690
采写/本刊记者 柯昱朱
在这篇稿子发稿前,我收到了金韵蓉老师发来的一帧个人照片:在明亮愉悦的光线里,她着一件浅蓝色西装外套,随意的坐姿中透出优雅和从容,一头短卷发丰盈而自然,而微微扬起的脸庞上,更写满了自信美丽的笑容。一旁的同事连连感叹:金老师真是美。在看到这张照片的同时,我第一时间想起金老师新书自序里与此鲜明对比的句子:“我的高中毕业照,可以用‘惨不忍睹’这四个字来贴切地形容。在那张如今看起来有点儿‘恐怖’的照片中,从小就因自然卷而蓬松得乱七八糟的头发,被我用水硬是给贴顺在头皮上,从脸颊两侧硬生生地盖住了那被我憎恨的方下巴、大脸盘儿;我使劲抿着嘴,试图把太厚的嘴唇给美化得薄一些;我用力地对着镜头睁大眼睛,却遮不住那一脸的怒气和茫然。”数十年时光的砥砺,褪去了青春的闪耀年华,却打磨出了美丽人生。从《幸福女人的芳香生活》到《爱让成长不烦恼》,从讲习芳香精油到研究亲子关系,金韵蓉用自己和家人共同的成长诠释着一句话:只要可以,每个人都会是独特的自己。
金韵蓉,国际芳香疗法治疗师学会大中华区首席代表、主任讲师、终身成就会员,兼任众多女性杂志专栏作家。继《幸福女人的芳香生活》《先斟满自己的杯子》《谁能写出玫瑰的味道》等一系列关于芳香疗法、家庭关系的书籍之后,金韵蓉以自己的家庭成长故事为参照,并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经验,推出了两本“金老师的幸福亲子书”:《爱在左,管教在右》《爱让成长不烦恼》。
发现孩子与生俱来的特质
和高中毕业照一样“惨不忍睹”的还有金韵蓉的高中生活。四十多年前的台湾,当金韵蓉以初中全学年毕业班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以招收尖子生而闻名的高雄女中后,她发现自己在班上不过是区区二十几名的成绩。骄傲的尖子生和严厉的辅导老师对她这样的中等生根本就不屑一顾,曾经非她莫属的班级职务也花落别家,更糟糕的是,她有些跟不上数学、物理并最终对这些学科彻底丧失了信心……残酷的现实狠狠地打击了还是高中生的金韵蓉,甚至让她敏感地迁怒于自己瘦高纤细的身材和平凡的样貌。唯一值得安慰的是,还有艺术和哲学,这是金韵蓉擅长的方面,她一头躲进书海,把自己细腻的文思写进周记本,满心期待得到辅导老师的嘉许。可是残酷的现实总是
和美丽的梦想接踵而来,在一个周一早晨,金韵蓉没有等来老师的鼓励,反倒被叫进辅导室一顿警告:再不好好念书,就没有大学可上了。“还好有从小打下的文科基础,我最终还是吊着车门赶上了大学的末班车,否则我的大学梦就要在那个时候断送了。”直到今天,金韵蓉仍常常回想,如果当时老师能肯定一下自己,鼓励自己拼一拼考个好大学,让专长更上层楼,这段惨痛的求学生涯也许会就此改观。等到自己的儿子上中学时,金韵蓉决心让他在更擅长的学科上发挥特长。经过耐心的观察,金韵蓉发现儿子和自己一样,拥有敏捷的才思和优秀的语言逻辑能力,也和自己一样在理科思维上相对薄弱。在当时男孩子大多攻读理工科和金融方向专业的大背景下,金韵蓉颇有前瞻性地选择了不苛责儿子在理科方面的成绩,允许他在保持中等理科成绩的基础上自由地选择更擅长的科目。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年前,儿子已经硕士毕业,现在发展得很好。母子两代人在同样的思维特质背景下,得到了不同的学业发展,金韵蓉认为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自己与生俱来的特质,而这个孩子能否发挥出自己的特质乃至以这样的特质获取成功,取决于父母和师长能否在孩子的成长中发现、理解和尊重这样的特质。如果父母和师长能摒弃统一的学习标尺,而用更贴近孩子特质发展的态度去看待孩子的成长,那么无论是孩子的学业还是性格养成,都会顺利许多。
让家成为一个沙堆
回过头来谈起四十多年前黑暗的求学往事,金韵蓉不忘充满感激地回忆起当时父母对她的信任和宽容:“也许是因为家里孩子多,父母没有及时发现我的学业退步,而即便是发现了,他们也没有拿我和别的出色的孩子相比
较。在父母眼中,我一直是个不需要太操心的孩子,他们相信我自己会懂得上进、努力学习。就是这份信任,是我不能也不敢更不会辜负的动力。”成长于传统家庭的金韵蓉幸运地拥有一个可以让自己“疗伤”的家庭,就像一只遇到危险的鸵鸟会把头埋进沙堆一样,金韵蓉也把家当作了自己的“沙堆”。看见如今的父母们对孩子求全责备,任何时候都追着孩子问东问西,希望对孩子的一切都了如指掌,金韵蓉深深感叹:家应该是一个温暖而安全的沙堆,过分的关注会让孩子觉得负担重重。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都不能放松,那他就会转而一头扎进他觉得新奇刺激而让你担心不已的网络世界、扎进他觉得轻松快乐而让你满腹怀疑的朋友圈。金韵蓉提起了和儿子之间的一件小事。金韵蓉的儿子现在是英国一家智库的全球市场总监,工作非常繁忙。有一天,金韵蓉母子刚好要在同一个机场转搭飞机,因为这个机缘,这对许久没有见面的母子有机会在候机楼短暂地见上一面。当金韵蓉的儿子抵达后,只是过来打了个招呼:“妈妈,你好吗?”就示意自己要到自己的候机位坐坐顺便休息一下。已经许久没有见到儿子的妈妈当然希望和儿子多聊聊哪怕是多看看儿子,可是因为体谅儿子的辛苦,金韵蓉只是满脸笑意地点点头,目送儿子在候机楼的另一端坐下休息。“我希望我给他带来的感觉是放松而不是负担,让他觉得家人是他最安全的沙堆,只要他愿意,他随时可以在这里安安静静地休息,我决不会胡乱去打搅;只要他愿意,他也可以随意在这里倾诉,我随时可以是他的听众。”
别滥用做父母的权利
谈起儿子的时候,金韵蓉不无骄傲地说:“我真的是非常幸运,很多人都羡慕我和儿子这么多年来良好的互动,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和儿子都以对方为荣,我们非常在乎对方的感受。”在儿子还小的时候,金韵蓉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有严重的经前紧张症状,在每个生理周期前都很容易动怒,为了免自己的情绪恶化伤及家人,金韵蓉就会在情绪低潮期在冰箱门上贴上一个黄色的、大大的、苦着脸的吸铁石。丈夫和儿子看见后就会奔走相告:“儿子,这两天要小心一点,妈妈已经挂起台风警报黄色风球了!”“嗯,我看见了!我会保重的!”这样参照天气预报的“提前预警机制”,帮助一家人顺利度过了情绪紧张期,让家里充满了理解与平和。
“我们的很多家庭都是由本身情绪有问题的人组成的,父亲可能处在创业期,母亲可能要面对复杂的家庭关系,爷爷辈也可能因为步入老年而充满了失落感,至于孩子,繁重的学业压得他透不过气来!”在采访中,金老师这样提醒我们—是啊,在家庭中,或许家长本身就是一个容易引发家庭争端的因素,这样的个人原因让我们在面对孩子的失误时更加不冷静和不客观,甚至会因为自己本身情绪管理不善而迁怒于孩子。这样的心态听上去很恐怖却又切切实实地发生着:在对待外人的时候,我们大多会考虑他对我们的价值,总是会客客气气、彬彬有礼;而在面对爱人的时候,我们相信他会宽容自己,有时候就会对他发发脾气;等到了孩子面前,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完全地属于我们,所以对他偶有打骂、颐指气使也是理所应当。没有谁可以滥用自己身为父母的权利,总是对孩子大喊大叫、随意指责不仅不能建立我们在孩子面前的威信,还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也不过是一个不能管理好自己情绪的失败者,亲子关系自然也会越来越疏远。而当我们更多地赋予孩子一些权利,比如回嘴,比如沉默,那么,无论的孩子是处在青春期的叛逆少年还是长大后完全独立的成年人,他都会如年幼时一样,乐于和你分享他的生活。
做父母最终是成就感和失落感并存的事业,你用心培养孩子,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他筑一个幸福的巢。当孩子长到足够强大时,就不再百分之百地需要你,直到有一天,他会彻底地离开你,去建自己的巢。你的巢空空荡荡,充满了失落。就以访谈中金老师最后的作答作为结语:“我想所有像我一般年纪的父母也都有这样的心路历程:孩子幼年时每时每刻都需要我们,慢慢地,他成年了,不那么需要我们了,这时,成就感和伤心失落就会一起涌上我们的心头。真心希望父母们都珍惜孩子们还需要你陪伴在身边的时刻,因为这样的时刻并不会太久。我的儿子现在工作很忙,和我们见面的时间很少,如果他打电话告诉我:‘妈妈,我明天晚上在北京,我们一起吃顿饭
吧。’我和先生就会觉得:太棒了!我们会马上推掉第二天的所有约会和不太重要的工作,大老远坐飞机去,简直是连滚带爬地去赴约——就为了和他吃一顿晚饭。”
金韵蓉答《家教》问
《家教》:我们之前读过您有关芳香疗法方面的书籍,精致出色,让人特别喜欢。现在看到了您亲子方面的新书《爱让成长不烦恼》,令人愉悦的芳香、美好的亲子关系,这两者看似毫不相干又不无联系,您是怎样看待自己从事的这两项事业的?
金韵蓉:我想这两项事业都可以让女性更快乐、更爱自己,我很高兴自己在这两项事业上不断付出,不断前行。
《家教》:就像您给了您的儿子非常良性的影响一样,您身上的这种幸福力应该也和您的长辈密不可分吧?
金韵蓉:是的,我对此非常认同,父母想让孩子怎样,自己就得怎样。我非常幸运地成长在一个传统而幸福的家庭,父母给了我们几个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我的母亲特别温柔,她和父亲从来没有在我们面前红过脸。可以这样说,“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在我们家体现得淋漓尽致,我的父母家人给了我很平和又很幸福的成长体验。就比如我在上高中时有一段成长低潮期,父母从来没有为此对我有任何责备,他们给了我很多的空间。
《家教》:您提到了“同侪关系”,每个孩子甚至每个人都身在其中,您怎样看待这种关系的利弊?
金韵蓉:“同侪团体”是儿童或者青少年自由组合的友朋团体,团体中的成员在年龄、喜好方面都比较接近,成员之间既可能互相帮忙,也可能互相比较、互相控制,也就是说“同侪关系”既有好处又有坏处。孩子会在这个关系中有丰富的人生体验:被他人接受、了解,或是孤立。这种体验是我们无法替代他完成的,我们没有权利去过多干涉他的体验,更好的办法是帮助他在这种关系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家教》:在您的新书里,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看法:一个家庭中女主人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家庭的情绪和氛围,但是不是每个女主人都可以游刃有余。在我们的读者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年轻妈妈,她们中的很多人都有一份需要努力奋斗的工作、一个需要无私付出的家庭,一段需要认真经营的婚姻,一个需要用心培养的孩子。我们接下来的这个问题可能会显得过于宽泛,但是我们很期待从您这里听到一点建议:作为一个职业女性,究竟应该怎样去平衡社会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关系?
金韵蓉:这个问题可以说没有完全的答案,我想要说的是,作为一个女性,你首先要知道自己现在所处的状态并且坦然地接受,只有在接受自己的前提下,你才能调整好自己的坐标,只有喜欢自己的、有能量的、快乐的女性,才能承担好女主人的角色,让整个家充满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