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毯八韵》碑诗解读(一)
(2011-05-14 22:11:57)
标签:
绿毯八韵乾隆文化使者承德旅游 |
分类: 避暑山庄 |
作者:爱新觉罗·弘历
写作时间: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六月上旬
地点:避暑山庄湖区与平原区交界处,万树园西侧、试马埭东侧
一
山庄土美草丰,连冈遍野,而以鹿多恣食,不致蔚长,铺地不过寸余,诚绿毯也。对而引兴,用成八韵。
美:指肥沃。
诗前小序介绍了写作缘由:避暑山庄内土地肥沃,草木茂盛,漫山遍野,却因为麋鹿很多,随意啃食,使草不能够长得过高,铺在地面上高不过一寸多,确实像绿色的毯子一样。面对此景引发了我的诗兴,写成了八韵诗一首。
乾隆皇帝盛赞山庄的草地,芳草如茵,似席连冈,麋鹿成群,悠闲觅食。
绿毯试云何处
:zuì。
解读:试问哪里的绿毯最美呢?最美的应数这座避暑山庄里的了。却不是西方客人所织出来的毛皮制品,原本是北方蒙古人放马的牧场。雨水充足的时候,草地如同翠绿的褥子满满地铺在地面上;盛夏时节,草地就像碧绿的毯子覆盖了平地和山冈。白鹤在草地上毫无障碍地悠闲散步,在柔软的草丛之中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儿;麋鹿随意地啃咬着嫩草,哪里能让茂密的草尖儿长得过高呢?量一量草的高度,不足一尺,刚刚过寸;闻一闻草的气息,野草的芬芳不同于燃烧的香所发出的味道。
首联点明避暑山庄的草场是世上最美的,可以和任何绿毯相比而毫不逊色。
次联点出山庄草场的来源,言外之意,虽说是牧马场,却可以和能工巧匠编织而成的毛皮制品相媲美。
三联将草地比作毯子,写出了草的茂密、整齐。
四联交待了绿毯形成的原因:不是人工修剪,完全是自然界生物链所创造出来的奇迹。鹤行走其上,毫无阻碍;鹿觅食其间,任意而为,充当了园艺工人的角色,将茂密的绿草修剪得整齐、平坦。
五联写出了草的高度和芳香。与序中的“对”相呼应,这是乾隆皇帝面对草地所获得的直接感受,突出了山庄绿毯的真实感。
以上五联(10局)为第一层:乾隆皇帝套用杜牧《清明》诗中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法,又有创新,引出了自己的感受,明白地告诉大家,山庄中的草地不仅如同绿毯一般,而且是绿毯中最美的。接着作者就描绘了一幅清新的图画:草密而平,形同绿毯,鹤、鹿或漫步,或觅食,自由自在,不仅尽展一派自然野趣,而且草香怡人,沁人心脾。可以说写得既形象生动,又引人入胜。山庄草地既愉悦人们的视觉感官,又刺激人们的嗅觉感官,身处其间,定然会陶陶然难以自已。
奢哉温室氍毹汉,刺矣白家丝线唐。奚必郑元书作带,偶同李贺句归囊。莎罗小坐因成什,示俭因之缅训良。
奢:奢华、奢靡。
解读:太奢侈了,在温室殿中铺着毛织地毯的汉武帝;该受到讽刺啊,白居易笔下用丝线毯铺地的唐皇。何必效仿李玄,将自己封闭在宅院之中苦研经书呢,也该偶尔学学李贺出去到自然界中寻找一些写作的素材啊。我在长满青草的平地上稍稍坐了一会儿,想到这些,就写了一首《绿毯八韵》诗。用来缅怀先祖的训导,提醒自己同时也借以告诫我的后世子孙,要牢记勤俭的美德。
以上三连(6句)为第二层:乾隆皇帝由山庄绿毯想到了奢侈淫逸的汉、唐皇帝,并流露出自己戒奢尚俭的思想,同时希望后世子孙们也要戒奢从俭,以天下苍生为重。
辛丑季夏之月上浣
辛丑:1781年。
精美的诗文使人对避暑山庄的平原区产生丰富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