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究竟什么样的孕妇需要保胎?

(2012-04-17 14:48:34)
标签:

保胎

怀孕

不孕不育

健康

育儿

保护胎儿

避免流产

杂谈

    究竟什么样的孕妇需要保胎?又该如何保胎?需要注意些什么?
    有些医院病房,没有一张床位是空着的,住的除了妇科病的病人外,大多是保胎的孕妇。从门诊量来看,现在每天有二三十位孕妇来医院就诊,许多都出现阴道出血、腰酸、背痛等先兆流产的症状,要求保胎,但真正需要住院保胎的则在为数不多。
    
    十年了,终于再次怀孕
    孙英,35岁,十年前她怀孕过,但不小心流产了,之后夫妻俩做了许多努力,但一直没怀上。
    今年春节,孙英到婆婆家过年,夫妻俩准备了品种繁多的礼物,有时一天要赶两家,不可避免的吃饭应酬,把她折腾得够呛。初六回到杭州后, 孙英下身出现了流血,开始还以为是“迟到”多日的月经前来“报到”,但是阵阵肚子疼让她感到不对劲,到医院一检查才得知,原来她已经怀孕了,流血是先兆流产的症状。
    这个消息对孙英来说是又惊喜,又担心,惊喜的是自己十年后,竟然怀孕了,担心的是因为自己的不小心,导致有先兆流产的症状,目前最关键的就是要保胎。
   “幸好这次出血的情况不是很严重,医生给我配了点保胎药。”孙英说,为了这个孩子,自己已经辞去了原本收入不错的工作,开始靠着丈夫每月3000元收入过活。
    孙英说,日子可能会困难一点,但孩子是最重要的。她说以前公司的同事中,像她这样的“专职保胎员”并不少见。
 
    工作压力大是保胎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
    所谓保胎,是指在医生的指导下,监测胎儿的各项指标,以起到保护胎儿,使之健康发育,避免流产。
    之所以现在要求来保胎的孕妇越来越多,有多方面的原因,最主要还是因为现在年轻人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来之不易的岗位,许多孕妇在怀孕初期也不休息,甚至加班工作,外加频繁地使用电脑,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又大,自然需要保胎。
    除此之外,现在高龄产妇(一般指35岁以上)越来越多,而环境污染等也是导致保胎人数增加的一大原因。
    有些孕妇从怀孕前就开始补充叶酸和各种维生素,比较时髦也比较费钱。在前来就诊的孕妇中,约有一半人是因为自己恐慌来要求保胎。其中有过不愉快孕史的可以理解,而首次怀孕就因为恐惧要求保胎是不值得提倡的。

  只有三类人需要保胎
    以下3种情况需要及早做保胎治疗:有过两次以上复发性流产(习惯性流产)、有不孕不育史以及有腰酸小腹隐痛出血等症状。

  保胎包括孕前保胎(孕前3个月)、孕期保胎。有复发性流产史、不孕不育史的孕妇,应及时做孕前保胎。
    一般在84天(14周)以前,如果出现异样的症状,应该2—3个星期来医院复诊,做B超,查激素指标,来监测胎儿状况。如一切正常,也建议孕妇一个月左右去医院做孕期检查。
    至于高龄产妇是不是应该保胎?只要没有前面所说的自然流产因素,就无须保胎,因为临床中高龄并不是自然流产的关键因素。如果一旦出现小腹隐痛、出血等流产前兆,最好及时进行保胎治疗。 
    还有不少人认为保胎就是躺在床上不动,其实这并不科学。孕妇在保胎过程中,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运动,起到活络静脉的作用。

  不要盲目保胎
    对于每位要求保胎的孕妇来说,医生都会打这样一个比喻:“如果种子是好的,我就会给你保好的,种子的营养问题包在我身上;但如果种子有问题,则没有任何办法。”
    还有一种流产,既不是“种子”不好,也不是孕妇孕激素分泌不足,或是宫颈机能不良,而是由于刮宫次数过多。由于个体差异,有些人刮宫七八次照怀不误,有些人只刮一次,子宫内膜就刮伤了。
    这就相当于在盐碱地上种庄稼,根本没法扎根,所以一有就流产。刮宫次数过多也是早期流产的原因——“土地”一旦破坏,“种子”无处落脚,给足孕酮也没用。

  孕前检查比孕期检查更重要
    对于有自然流产尤其是患习惯性流产的女性,最重要的是应该在前次流产后、下次妊娠前,与丈夫一起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找出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孕育一个健康的胚胎。
    孕前检查要比孕期检查更重要,但从目前的门诊情况来看,孕前检查的门诊量只有孕期门诊量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十个人中只有一个人会来做孕前检查。
    现在都提倡“治未病”,一级预防。通过孕前检查,可以检查出你所不知道的一些妇科状况,如宫颈机能等。与孕前检查相比,孕期检查只能查出10%—15%的疾病,有许多胎儿的流产或是胎死腹中,仍是不明原因。
    孕前检查的内容主要有B超子宫附件、染色体检查(有两次自然流产以上)、基础体温、弓形虫病以及男方的精液,需要做基因分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