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子进入天道周期的轮回

(2022-08-08 00:28:55)
标签:

出生死亡率

人口红利

周期轮回

高房价

优化

分类: 金融动态
    前年,剑境就说过房子到了大周期顶部,是指一个甲子年的顶峰,对此遭到了周围人的反驳讥讽;然而,天道循环恒古不变,当朝托底也没用,真相永远在少数人心里。近日,有关媒体爆出一个人口出生SW统计表,上半年出生人口大概523万,但SW人口达到532万,已经是减少9万了;如无意外的话,明年1月份公布数据之后,大家会发现2022年迎来了划时代的分界年,这是建国以来除1960年第一次出现人口下降的时代。

房子进入天道周期的轮回

    前期,当朝卫健委也公开表态,我们十四五期间人口将进入负增长时代,这个话题冲击度挺大了,也算是这几天除了老巫婆访湾之外的一个大热点了。人口红利消失就是一轮天道周期的轮回,首当其冲的必然是房炮,还有比它更虚胖的泡沫吗?
房子进入天道周期的轮回

    查阅几张近20年来主要省份的出生人口的曲线图,着实可怕,尤其是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线,一个猛然俯冲往下 而一个平缓往上,甚至江苏都出现交叉了,死亡人口直接超过出生人口,这20年时间,称出生率腰斩也不为过。每次说到人口问题,都是一番争论不休,有人说高房价是罪魁祸首,现在的局面,不是单一的高房价和高教育成本高造成的。

    同为东亚的国家,日本和韩国都已经经历过负增长,中国也逃不掉周期轮回。当年,新加坡和北欧国家偿失过各种方式,甚至用直接发钱的方式来改变这种趋势,事实呢,根本没用还反受其害。新加坡的孩子从出生就开始发钱了,搞了个婴儿花红,生育第一二胎可分别获得8000新元,约折合4万元人民币的一次性现金补贴,在儿童保健储蓄账户中存入4000新元,折合2万人民币;此外,多生孩子的父母-可以多减税,在学费这块,一个新加坡孩子18岁以前的基本学费为320新币,折合人民币为1600元。

    尽管这样,新加坡的生育率并没用提高,一直在1%的低位徘徊,新加坡如此连我们的香港也如此,我们的台湾也如此,北欧十几个国家更是如此;韩国从2021年首次出现了人口负增长,而日本是从2011年开始进入负增长,此过程中,这些国家和地区想尽办法延缓人口负增长的到来,但结果事与愿违,事实表明,有些事不是靠努力和强权就改变的,我们不愿意生孩子不是单纯某个问题的激化导致的,二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的必然趋势,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就是面对人口逐渐减少的时候,提亲做好心理和规划准备。

    关注楼市的,大家都知道人口的重要性,没人你买的房子卖给谁,没人房子怎么击鼓传花,怎么继续上涨,大家财富怎么积累;所以,人口负增长真的是一个重大信号,对此,很多网友评论称,现在中国人口还是太多了,竞争太激烈了,人少了反而会更好,很多人把工作难找,房价太高医疗不够,都归结于我们当前人口太多造成的,如果人口少一点,或许现在的一切压力都不是问题,这只能说,想得有点草率了。

    人口出生率减少,大家不生了,我们最直接先面临一个问题,养老系统运转不灵了,,年轻人未来养老压力太大了;近几年,我们迎来了一波退休潮,我们国家过去有三波婴儿潮,第一波1955-1959年,第二波1965-1973年,第三波1986-1990年,按照目前我们普遍男性60速、女性55岁退休的时间节点,我们这几年开始进入集中退休潮,退休之后,养老金每个月都要领,可养老金从哪里来呢,我们国家现代养老制度是寅吃卯粮,老年人不工作,他们领的退休金实际是年轻人交的养老保险金,如果年轻人太少而老年人太多,交的钱就不够了,那就会导致一个问题,养老系统亏空将成无底黑洞,而我们国家考虑通货膨胀影响,每年养老金都会上调一定的比例,如果年轻人越来越少,养老金系统的资金能支撑多长时间呢。

    此外,我们的另外一条养老方向,是传统的靠小孩养老,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已经40多岁,后边又全是独生子,年轻人比例越来越少,老人越来越多。2020年我们国家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是19.7%,比2010年还高出7.8%。也就是说现在我们100个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近20个老人。

    再现在看看80后的家庭构成模式。28岁成婚的时候,一般双方父母4个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身体好的话,那还有8个老人。8个老人+4个父母+2个年轻人+1个孩子,要买房凑首付的时候倒是有很多钱包可以掏。但一旦老人生病呢,就算不用贴身照顾,也得找个陪护吧,也得偶尔去医院看看吧,如果同时8个老人都轮班入院呢。

    这种场景不敢想,爷爷奶奶辈的子女多,或许轮不到自己陪护,但自家父母就生了自己一个,生病的时候只有自己,如果2个父母、2个岳父母如果同时病了呢,就2个年轻人还带一个娃,怎么跑?

    父母生病,孩子接送,自己上班,所有事情撞一起的时候,真的是陷入人生噩梦,就算花钱请人能放心吗?有可能你负担的会更多,现在3-40岁的青年人,还没轮到你拿养老金呢,未来干活的人都没了,锅里都没米了,你还分个啥?

    另一个问题,你们以为人少了,社会就不会那么内卷了?更错了,可能更内卷。人口数量减少,需求就会减弱,需求减弱,工作岗位就会减少,要竞争少数的工作岗位,只能深化内卷。

    比如,剑境去年曾指出3年后,将冲击教师职业,别看现在城镇学位紧老师好搞。孩子都越生越少了,哪来那么多学生?很快小学生源锐减缩编裁员,中学高中随后一片清退下岗潮,小学招生不足,教师行业衰退一波一波往上蔓延,这一天就在不远的前方。

    而且,越是经济落后、人口外流地区的,这种现象过不了几年就会出现,这些地方的老师只能提前转岗或者换地区。剩下来的那批教师,想保住铁饭碗的,只能拼命评级,考研考博才能在浪潮席卷之下留下来,也只是暂时保几年宿命难变。

    所以那批因为逃避社会工作内卷而靠教的那批人,只是换个行业继续挣扎而已。还有社会这几年,疯狂逃回家乡县城考公考事业编制的人,也以为是长久铁饭碗?有大家没有想过,随着年轻人口外流,多数村落县城沦为空城,我们一大批县城都面临人口收缩了。

    据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2020年,全国共有1507个收缩的区县,总面积为440万平方公里,覆盖了中国近46%的领土。对于一部分人口外流的县城而言,撤县并区是大势所趋。撤县并区影响最直接的也是体制内的公务员,对公务员需求不那么大了,招聘就会减少。

    这几年舆论反复宣扬一二线房子如何保值,试看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就像曾经大盘指数腰斩前,有人有大佬坚称茅台如何好不会跌多少一样可笑。未来人工智能将取代许多人工岗位,比如售票员、售票窗口、生产线上的普工、流水线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等。

最后,对于快速面对急剧的人口下降趋势,剑境在此给一些方向性的建议吧。

1、如果你正在一二线城市工作,请坚持下去。努力留在一二线城市,很难很苦,但为了下一代,咬咬牙坚持,因为你的孩子以后要想到一线城市工作并扎根,比现在的你难多了。

2、在三四线城市拥有房产的你,留下一套回乡居住,剩下的赶紧抛,尽快变现。水泥钢筋支棱起来的框架,你还期望给你什么温暖。

这2-3年时间,是你抛售非核心三四线城市房产的最后机会,往后的每一年,都可能面临贬值和变现难的问题。

3、如果你拥有多城的多套房产,请抓紧时间做优化。2022年我们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之后,城市之间只会进入更加内卷的进程。谁能抢到人,谁的房子才有价值。房子多没有用,得优质的同时多套。所以你既得优化城市,优化类型,甚至还得优化老房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