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央行公开市场进行1000亿元人民币7天期逆回购操作,因今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投放900亿元。截至10月20日,两市融资余额增加48.83亿元,上交所融资余额报9057.8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30.66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7989.0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8.17亿元;两市合计17046.8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48.83亿元。
10月19日,境内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最高跳涨幅度逾0.8%,分别创下7月份以来的最高值,引发了市场各种猜测。其当日涨幅约为其过去一个月日均波幅的6倍左右。这一异动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和担忧。尤其在10月18日中国发布(大幅不及Wind一致预期的3Q和9月经济数据之后,人民币这一走势似乎和基本面有所背离。
应该看到,这是市场力量推动的正常市场表现。其一,美元指数回落是近期人民币汇率走高的主要触发因素。目前,市场已经逐步消化美联储缩表预期,再加上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加息预期升温,美元汇率暂时缺乏上涨动力。其二,中国外贸延续高景气态势,人民币汇率足以抵御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的冲击,有望保持上涨态势,海外资本买涨人民币意愿较高。
整体来看,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波动,总体保持稳定。与此同时,外汇市场交易也保持了理性有序,汇率预期比较平稳。从外汇衍生品市场看,远期价格符合市场定价,没有隐含升值预期和贬值预期;外汇期权市场的有关指标也反映出汇率预期是比较平稳的。在即期市场上,市场主体表现为“逢高结汇、逢低购汇”的理性交易方式,有利于人民币保持稳定。
从后续走势看,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同时,美联储货币政策逐步正常化,以及美国经济恢复对美元走势形成支撑,人民币不存在持续升值或贬值的基础,汇率保持稳定双向波动是大概率事件。近期,国债收益率从8月6日最低位2.82%上升到本周五的3%,是今年一路下行以来首次翻上3%,对应社会资金需求是前松后紧的;而且,国债收益率连续走高与人民币大幅跳涨增值方向是一致的,短期看并无直接关联,却显示了国内外资金的脉冲趋向。
市场担忧的风险判断在于,中国政策调整过晚或者幅度过小,而实体经济现金流进一步恶化会加大金融体系的压力。2021年3季度,中国GDP环比增长降至0.2%,为疫情之外的数十年低点。同时,第3季度PPI接近10%。目前的总需求增长和原材料价格的“组合”应该说是罕见的。其中隐含的实际经济的盈利恶化速度、及现金流萎缩的压力可想而知。由此可见,即逆周期调节政策可能会滞后于周期、预计北京会在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出必要的调整。而如果调整窗口继续后移,增长下行和金融风险的负反馈可能的非线性发展,继而对人民币风险资产的定价、包括汇率,带来压力。
本周A股市场,前3天成交均量重上万亿,隔夜美股道指再创历史新高。对于恒大倒下的连锁风险,三部委的刘鹤、易刚、郭树清齐发声,称恒大债务风险可控,并纠正市场的误解,银行称对房企建房继续提供贷款。受此影响,周五上午煤炭、保险、房地产、有色、化工、银行股等领衔大盘上涨,沪指重返3600点整数关,但是权重周期二股强而八股弱,个股整体上跌多涨少,前期光伏新能源白酒等周涨幅较大的个股则集体回调。大盘震荡探底趋势不改,内部仍是结构性洗牌,投资还是应轻指数重个股,投机就看运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