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价值逻辑或现简单的重复

(2021-03-28 13:12:44)
标签:

消费

分歧

业绩成长

可期

经济复苏

分类: 趋势分析
    在宏观动态上,3月25日国家发改委、中网信办等28部门发布《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了24条细则,包括加大金融、财政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融资支持新型消费领域,进一步支持在线教育、智慧出行、“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新型消费多领域发展,培育壮大零售新业态。还提出探索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消费相关用地用能新模式等。

     据工信部25日披露,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24日主持召开了汽车芯片供应问题研讨会;这是时隔不到一个月,工信部再度出手化解汽车缺“芯”难事,其对产业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3月26日,银保监会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布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严打经营贷违规进楼市,这是郭主席公开指出房泡灰犀牛后,面对热炒城市开启严打的重拳态度。

    近期,A股市场大跌后震荡回落,投资者对后市的判断出现了一定的分歧,但业绩为王依然是市场的共识。受访业内人士认为,不管风格如何转换,业绩增长仍是市场追逐的一条投资主线。当前,应着眼业绩,把握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随后,市场即将进入年报兼一季报的密集发布期,市场价值逻辑或轮回不是简单的重复。
  
  尤其在4月份,是年报与一季报交叉密集披露的时段,市场容易出现业绩行情,可关注业绩成长股。随着年报及一季报预告逐渐披露,基本面较为强硬的公司有望走出调整,迎来一波行情,部分机构坚定看好估值合理及基本面持续变好的公司,这类核心资产有望穿越牛熊,凭借强硬的基本面持续带动股价上行。

  从历史数据来看,4月份由业绩催生行情值得期待。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自1991年以来,沪指走过的30个4月份行情中,有16个出现上涨,上涨几率超过五成。最近3年的4月份行情中,尽管2018年和2019年沪指分别出现了下跌2.74%和0.40%的弱势调整,但业绩成长性股票的上涨几率更高,仍十分明显。

  具体来看,受市场整体走弱的影响,2018年4月份A股中仅有836只个股上涨,其中有517只个股实现了2017年年度与2018年首季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双增长,占比61.84%。2019年4月份A股中有938只个股上涨,这其中有458只个股实现了2018年年度与2019年首季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双增长,占比近五成。

  由于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首季实现净利润增长的上市公司大幅减少,但从年报来看,业绩增长股仍在4月份得到市场认可。2020年4月份有2003只个股上涨,这其中有1315只个股实现了2019年年度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65.65%。

  从目前已披露的977份2020年年度业绩快报来看,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增长的公司多达715家,占比73.18%。已披露的581份年报中也同样有超过七成的公司实现净利润增长。由于2020年一季度净利润基数较低,预计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长表现会好于以往,从目前已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情况来看,也有超九成公司预喜。

    基于历史数据,今年4月份的业绩成长股走势可期。4月份A股将密集披露业绩,从历史经验看,一季报在业绩预期博弈阶段对市场影响度最高,在实际业绩落地之后影响程度下滑。也可以理解为,市场在4月份对一季报业绩预期敏感度最强,之后逐步回落。

  随着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机构投资者占比逐渐提升以及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业绩对股价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因此业绩会成为整个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只有业绩持续优秀甚至超预期的公司才可能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并赋予更高的估值溢价。而年报和一季报则是验证上市公司未来业绩的重要参考,尤其是受疫情的影响,上市公司年报和一季报的价值显得更为重要,也会因此获得更多的市场关注度。

  从已披露2020年年报归属行业的业绩表现来看,截至3月26日收盘,剔除去年呈现亏损的综合与纺织服装后,有17类行业2020年净利润实现增长,其中,电子(275.25%)、电气设备(160.17%)、家用电器(122.85%)、食品饮料(89.48%)、医药生物(69.48%)、有色金属(64.60%)等六类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超60%。

  在这类市场预期中,市场向来较为关注行业景气度的变化。从今年的一季报前瞻中,顺周期方向钢铁、煤炭、有色、化工较为乐观,这也正是近期市场较强的板块,2021年的业绩浪已经显现出合力。我认为在当前位置,市场对此的预期已经有所反馈,投资者可从经济复苏深度收益的方向继续挖掘,各细分龙头、隐形冠军等标的仍有空间。”

  当前,市场对年报和季报已经有所预期,特别是年报,消化已较充分。一季报由于去年受到疫情影响,在低基数下,季报会有明显的改善,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恢复强度和幅度都有待确认和验证,如果超预期,可能带来一些机会。比如旅游、酒店、航空等行业,去年受到疫情冲击较大,今年一季度恢复情况能否超预期,是市场较为期待和关注的。

    从行业布局的角度,在经济复苏的趋势下,看好顺周期低估行业的投资机会,例如保险、银行、地产、家电等,这些行业中的龙头公司长期成长确定性较强,目前估值处于合理和低估的位置,具有较好的投资性价比。但相反,那些抱团白马群在去年的业绩受影响较小,今年业绩就会放缓,从高位下跌后所对应的估值仍然高估,当市场热炒风过去,这种泡沫巨量大顶,可能会成为未来几年的筹码套牢高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