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饺子
(2022-03-30 10:23:58)
标签:
文化情感美食历史 |
光轮刻到了2022年。
过了腊八,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了。
我家是北方人,按照北方的习俗,除夕夜要吃饺子。
除夕的饺子一般都要在除夕夜的24点之前包好,等到农历正月初一子时,就可以吃了。因为“子”为“子时”,“饺”与“交”谐音,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寓意。
或许是年老怀旧的缘故?每逢除夕夜,当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一边看着电视,一边聊着天,一边包着饺子的时候,我的思绪总会情不自禁地穿越时空的隧道,儿时的一些情景便如胶片般在我的脑海中一格一格的放映……
在祖国的正北方有一座富饶的边陲小城,说她富饶,是因为它蕴藏着世界最大的稀土矿而蜚声海内外,那就是我的故乡——白云鄂博。它像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乌兰察布大草原上。
矿区人口不多,充满着祥和、安宁。3号街坊是矿区里最早的一片楼房,我家住其中一栋的3楼,楼梯是转角的,从3楼可以俯视到1楼。楼道很宽,排放着几个大缸,因为白云鄂博是高寒地区,到了冬季,根本没有新鲜蔬菜,所以家家都把过冬储存的白菜腌在缸里,一直吃到开春蔬菜上市。我家人口多,父母都是东北人,吃惯了酸菜,所以,我家的缸也大,而且是2个。
那个年代,由于物资匮乏,所有商品都是凭票购买,因此,家里平时很少吃饺子,只有等到过年,才能好好过一把吃饺子的瘾。而除夕的饺子通常都是大白菜肉馅,或者酸菜肉馅。我母亲腌的酸菜味道很正宗,正宗的东北味道,可惜,我没有学到母亲腌菜的手艺,自她老人家去世后就再也没有吃到过那种味道的酸菜了。
矿区所在地距离包头市很远,那时候交通又不方便,乘火车还要4个小时的车程。虽偏僻,但逢年过节娱乐活动很多、很活跃。我家是1972年冬季离开白云鄂博的,在我家离开之前,矿区只有一所影剧院,大概能容纳1000多人吧!每年春节,那里都有联欢晚会,一般都是从除夕的晚上到初二连演3晚。演员都是矿区的职工和家属,节目都是自编自演。我家姐妹都是活跃分子,且都是矿区文艺演出的骨干,因此每场演出都少不了我们。年三十的晚上,演出结束后卸了妆再玩一会儿,回到家已经快11点了,我母亲一个人早已经把一大家子人吃的饺子都包好了,一盖帘一盖帘地摆在灶台边。
等到我们姐妹都上了中学,每年除夕演出我们都会把发给演员的入场券交到母亲的手上,让她晚上先去看演出,演出结束后,我们搀着母亲踩着没膝的大雪回到家里,再一起动手包饺子。
离开故乡五十年了,如今我也是儿孙三代同堂,我们家一直保留着除夕夜吃“交子”饺子的习惯。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一年四季都有各类新鲜的蔬菜,饺子不仅成了北方家庭餐桌上的常见食品,馅的内容也随着口味的需求经常变换花样。“每逢佳节倍思亲”,除夕夜的饺子,总是能勾起我的回忆:寥廓的蓝天、广袤的草原、奔驰的骏马、成群的牛羊、皑皑的白雪、巍峨矗立的矿山主峰,还有酸菜馅的饺子,那是妈妈的味道……
其实,吃,不是重要的,人们更追求的是一种氛围,一种气氛,从中得到一种乐趣,一种享受,那就是亲人的温暖,家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