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2019-02-15 08:08:08)
标签:

金陵

十字寺遗址

车厂村瓮门

车厂娘娘庙

刘公之墓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首先介绍一下周口店镇:1952年划归京西矿务区一部分。19583月,河北省良乡、房山二县划归北京市,并合并为周口店区。同年成立城关人民公社,为周口店管理区。1961年撤销周口店区,恢复房山县建制后,改属房山县。1983年改公社为乡,称周口店乡。1987年房山县与燕山区合并建房山区,复改属房山区。1990年改周口店乡为地区办事处。1993年长沟峪办事处、黄山店乡与周口店地区办事处合并,始称周口店镇,形成今辖域范围。

 

    周口店镇车厂村北,背依燕山山脉九龙山,有金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大金朝完颜氏皇帝和宗室诸王陵寝,初建于金海陵王时期(1149年1160年)。经过60年的营造,共建有17座帝陵,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皇陵,北方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占地6万平方米,陵墓主要分为帝陵、妃陵及诸王兆域三部分。金陵的地面建筑,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的特色。
    金王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建都金中都,其后在九龙山下修建陵墓,将金朝始祖太祖、太宗、父亲、叔父以及大金立国前的十位祖先之陵迁于金陵安葬。
         完颜阿骨打,金太祖,1114年建都上京(黑龙江阿城区白城镇)国号为“金”,为女真族的统一和发展建立不朽的历史功勋。完颜亮是历史上第一位建都北京的皇帝。

国祚长达120年历史的金王朝金陵,共埋藏包括金太祖在内十七位皇帝陵墓群。《北京的皇陵与王坟》中记载:金陵园以云峰山为主峰,向两翼展开,正中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和金太宗吴乞买的陵墓,称睿陵、恭陵,两侧依山而葬的是完颜家族的子子孙孙,其布局如同临阵对敌,雁翅展开,又像依山布列成一个“金字”,顶端是睿陵。

金陵,历史上曾经历三次劫难。天启二年~三年(16221623)明朝统治者下令对金陵进行两次大规模毁坏,把睿陵主陵脉龙头砍掉一半,在咽喉部挖一个深洞,填满鹅卵石,以断“王气”,同时,把金陵地面上的其它建筑全部砸毁。清朝入关后,重新对金陵进行维修后,顺治帝,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前去祭祀;康熙年间,康熙帝多次遣皇子前往祭祀,让后代不要忘记祖先;乾隆十七年,再次对金陵进行维修和扩建。乾隆十八年,乾隆帝亲自带领金朝皇族完颜氏祭祀金陵;乾隆四十九年,乾隆帝把金太祖、金世宗的牌位放入北京阜成门外历代帝王庙中,以表示对金朝正统性的认可。乾隆帝时期遵照先帝遗诏修撰《八旗氏族通谱》将完颜氏排名第一,写在爱新觉罗氏前,承认金代女真族是建州女真的祖先,金代是清朝的“先朝”。

为恢复金陵,陵寝设置了守陵户。康乾两朝命修葺金太祖、金世宗的享殿,陵垣,并御制碑文,逐渐恢复金陵的原貌。道光年间,二品大员麟庆(完颜氏)后裔所著《鸿雪因缘图记》中一篇游记和附图,描述当时金陵风貌及拜陵见闻。金陵,清朝多次维修和扩建,琉璃瓦,历代皇室宫殿特有。据当地村民回忆,解放前,这里尚存一道红墙,上盖琉璃瓦。关野贞(1918)来此拍摄时,金陵还存在,然而,金陵却神秘消失百年!!!

根据史书及文献记载,金陵主陵区内,埋葬五代帝王,即太祖、太宗、德宗、睿宗、世宗。该墓坑位于金陵遗址中轴线,专家初步认定该墓坑为金祖~完颜阿骨打~睿陵。

2002年,有关部门对金太祖睿陵、兴陵、景陵进行发掘,不仅挖出地宫,还从地宫内出土一批有价值的文物,其中包括三条金龙(铜质)铁柄铜剑和瓷器。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金陵石桥及神道: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西侧的碑亭遗址:原应为顺治十四年碑。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东侧的碑亭遗址:原应为康熙二年碑。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金陵,现在仅存地面的建筑——神道上,一段石阶外侧雕有精美缠枝花卉图案,内侧雕刻游龙图案。据介绍,这段神道是清朝时期,维护金陵遗存的皇陵文物,现已用玻璃罩围护。金王朝,昔日的帝皇陵,虽然落寂于九龙山峦之下沉默着,其历史文物价值不可低估!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金太祖陵正门遗址: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金世宗陵旧址: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金太祖陵睿陵考古现场,已建一所简易房保护地宫,平时,门是锁着的。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睿陵碑:金陵的发现者为车厂村民刘江山,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响应国家号召,在自家后山种苹果树,偶然挖出一块雕刻着两条石龙的墓碑。经过考古人员清理后,看清碑文刻字内容为“睿宗文武简肃皇帝之陵”每个字都镀有朱砂和金子。考古工作者确认睿宗文武简肃皇帝是完颜阿骨打。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简易房内为全部凿山而成的地宫,内有雕刻精美龙凤图案的帝后椁,原物运至首都博物馆保存,在北京通史厅展出。这里的目前为复制品。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简易房后面的宝顶: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周围散落的汉白玉石刻构件: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睿陵的西北侧有一条西北-东南向的皋儿沟,沟口有一座近些年新建的石牌坊,石牌坊西北面的小山坡上,即可见一坟墓,高约3米,围约16米,这就是金兀术墓,当地人称为牛皋塔。究其缘由,因明天启三年(1623年),明王朝为挽救与后金战争中在军事上的失利,采用迷信之说拆毁金陵,并在陵区建了若干座关帝庙以厌胜。同时取民间气死兀术,笑死牛皋之说,在金兀术墓上建一牛皋塔,以达到打压后金(即满清)王气之目的。那座牛皋塔已在多年前被当地村民拆毁后建了学校、猪舍。塔上的灰砖每块长47公分,宽23公分,厚10公分,重约几十市斤。墓旁的基石还在,石长100公分,宽60公分,厚30公分

    从《金史·宗弼传》得知:“宗弼,本名斡啜,又作兀术,亦作斡出,或作晃斡出,太祖第四子也。”金兀术曾随他的二哥宗望进攻宋朝,宗望病逝后,兀术又作他三哥宗辅的副元帅继续攻宋。宋帝奔江南,兀术等分道进攻,沿途击破归德、江宁各州县,取越、湖、杭三州,迫宋帝入海。天会十五年(1137),兀术拜右副元帅,封沈王。天眷二年(1139)进拜都元帅。金定鼎于上京后,兀术为太保,领行台尚书省,都元帅如故,可谓集军事、民政大权于一身。天眷三年(1140),兀术力主攻占江南,既渡淮,宋廷乞和,结为“绍兴之盟”。还朝后,拜太傅,并赐金券。皇统七年(1147),又封为太师。皇统八年(1148)病死,封梁王,谥忠烈。海陵王从上京将金太祖等坟墓迁到房山时,金兀术的陵寝也一同迁来葬于金陵西南皋儿沟的诸王兆域中。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车厂村西北去往十字寺的路,路西侧防火检查站南侧有刘公之墓(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我去时,旁边的村民告我:这个墓碑“解放以前就在此地”。中国文物地图集•北京分册(下)介绍:刘公墓〔周口店地区车厂村西北•明代〕墓东向。封土高1.5米,直径2.5米。前立圭首碑(无座),楷书:明故刘公之墓妻赵氏  孝男刘权立。万历十七年(1589年)夏月吉日。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继续前行到达十字寺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字寺及其碑刻遗物在中国大陆是独一无二的,其宗教文化价值人文价值无与伦比。十字寺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唯一比较完整的景教寺院遗址,坐北朝南,原有大殿三间及东西配殿、钟鼓楼、僧舍等。民国年间倾圮,目前仅存寺庙地基。这处原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直接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十字寺遗址目前仅存辽碑一通、元碑一通及一株古银杏树,另有一通新碑。古银杏树为雌株,树围5.24米,树高约30余米,高耸入云,枝叶繁茂,生机勃勃,树龄有近千年。古银杏树的东侧另有一棵较小的银杏树,为雄株,挺拔茂盛,似有竞生之态势。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寺院内有汉白玉古石碑两通:

    东侧的辽碑:圭首方趺(座为新配),碑高237厘米,宽91厘米,厚20厘米。碑阳上方浮雕二龙戏珠,碑上部双勾横题:三盆山崇圣院碑记,首题:大都崇圣院碑记(北京在辽时称南京,金称中都,元称大都,故“大都”两字不应提前出现)。落款:大辽应历十年(960年)丙子岁四月吉日。碑阴上方浮雕二龙戏珠,碑上部正题:檀越芳名,首题:东晋建武元年(317年)丁丑岁二月上旬,落款:大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己未岁二月吉日重立碑。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西侧的元碑:龟趺魑首(龟趺颈部已断开,龟首已无存。我在网上看到网友2011年的照片,龟首尚完好),碑高200厘米,宽92厘米,厚20厘米;龟趺高58厘米,宽90厘米,长142厘米。碑阳额顶端圆球内刻有十字,左右各有一条石雕云龙,圭形额单行篆书:敕赐十字寺碑记,首题:大元敕赐十字寺碑记,落款:大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乙巳岁正月吉日立碑。碑阴额楷双勾:万古流芳,首题:夫此碑者,经代深远,雨霖日曝风吹,字画模糊,难以辨认。是以抄写前文,磨洗镌刊。后贤观视,以为明鉴者矣。落款:大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未岁二月吉日重立碑。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碑、元碑的碑阴均有明嘉靖时期的落款,说明明代时曾重新镌刻过,且碑文中很多地方有错误,估计碑首等部位仍是辽、元时期的原刻,未曾改动。
    
    后面,还有一通新碑,是国宝的复制品。原件《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一座记述景教在唐代流传情况的石碑,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为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出文物之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于唐建中二年(781年)由波斯传教士伊斯建立于西安大秦寺的院中。碑文由波斯传教士景净撰刻,朝议郎前行台州司参军吕秀岩书并题额。碑身高197厘米,下有龟座,全高279厘米,碑身上宽92.5厘米,下宽102厘米,正面刻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颂”,上有楷书三十二行,行书六十二字,共1780个汉字和数十个叙利亚文。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碑的附近还有汉白玉雕刻的龟趺两个,石柱础4个,柱础边长78厘米,高20厘米,柱础上刻有葵花图案,花盘平整,直径54厘米,花盘周围刻有花瓣16个,花瓣上刻有团状云纹;另有直径48厘米的圆柱础一个。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车厂村金、元成村。因地属金代陵寝区,为金代皇室谒陵停存銮舆之处,故名车厂(场)。村内现有车厂村瓮门(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及车厂娘娘庙(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两项文物。据我在村内寻访的情况是:这村原有三座瓮门,分别为东、西、南三座,现仅存西、南两座。

    从十字寺回到车厂村,可以直接从村西北进入“西瓮门”。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沿路东行,在一处转弯处(转弯处的东侧原有“东瓮门”,上世纪50年代已拆除)转为南北向,路东侧有一处有古迹风貌的小门楼至今仍存(村民告我:那就是一处普通民宅,不是寺庙旧址。在这处小门楼的院外原有一座“五道庙”,就是一间很小的房子,是村民去世后“报号”的地方,早已被拆除)。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沿大致南北向的主街南行,路西侧有一座保存尚好的如意门宅院,门前有一株高大的国槐树。村民告我:院内即为娘娘庙(不知何故娘娘庙在这样一座宅院内,或许是院内?亦或是在院外的西侧坡上?)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主街的南端是“南瓮门”,门楼内有一通清光绪二年的青石碑(碑文无法看到,只能看到落款)以及一块汉白玉石门额,门额上的字迹不清,可以看到“古刹(普济?)禅林”。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村民还告我:南瓮门内的路东侧原为“老爷庙”,应该就是原车厂村关帝庙的旧址,庙早已被拆除,改建为村民的宅院,现存庙前古柏一株、古槐一株。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38路公交车胜利桥站以南路西侧的台地上,有那苏图墓(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在一片无人居住的平房的南口有一土堆,就是墓冢,现仍存。墓冢南侧原有石供桌、石香炉、石蜡扦等石刻,雕刻细致精美,2004年失窃,后被追回,移存他处。再往南原有两通龟趺魑首墓碑,倒伏、断裂,东碑篆额“谕祭”二字,西碑额坊无字,两碑碑文皆为“左满右汉”。2014年两碑及龟趺已被房山文物部门收存。

此两碑因碑首表示墓主身份位置被明显凿过,墓主一直未能明确。《图说房山文物》一书认为是清代雍正、乾隆两朝重臣那苏图墓, 2013年“文物三普”的成果也认为是那苏图墓。

杨海山所著《京郊清代墓碑》一书认为:这里的两块碑与资料所记载的那苏图墓碑文不符,这里不应是那苏图墓,那苏图墓原在今燕化北庄附近。

另据网友“石仪天下”老师请教王林、杨海山二位先生得知:根据碑上的满文考证,这里应为清康熙年间总督“卞三元”之墓。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38路的西庄站的西庄村,《北京市房山区地名志》介绍:西山庄村明代成村,因位于今良各庄(原下良各庄)西北1公里处,原称上良各庄,后简称西庄。1979年地名普查时为避免与十渡镇西庄重名,更名西山庄。旧有康乐寺、峨眉寺,已毁,仅存寺中古松一株。

2013年“文物三普”的成果中有一项西庄关帝庙(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我去寻访时在村内北部看到一个院子,院外有一株国槐,院内有两株柏树。院内建筑已无存了。村民告我,这就是“老爷庙”,2009年时院南部的山门,院内东的东配殿还尚存,2010年全部被拆除了。估计西庄关帝庙今后将会原址复建。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较多,无法一次写全,请看下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