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标签:
金陵十字寺遗址车厂村瓮门车厂娘娘庙刘公之墓 |
房山周口店镇的文物古迹(二)
首先介绍一下周口店镇:1952年划归京西矿务区一部分。1958年3月,河北省良乡、房山二县划归北京市,并合并为周口店区。同年成立城关人民公社,为周口店管理区。1961年撤销周口店区,恢复房山县建制后,改属房山县。1983年改公社为乡,称周口店乡。1987年房山县与燕山区合并建房山区,复改属房山区。1990年改周口店乡为地区办事处。1993年长沟峪办事处、黄山店乡与周口店地区办事处合并,始称周口店镇,形成今辖域范围。
国祚长达120年历史的金王朝金陵,共埋藏包括金太祖在内十七位皇帝陵墓群。《北京的皇陵与王坟》中记载:金陵园以云峰山为主峰,向两翼展开,正中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和金太宗吴乞买的陵墓,称睿陵、恭陵,两侧依山而葬的是完颜家族的子子孙孙,其布局如同临阵对敌,雁翅展开,又像依山布列成一个“金字”,顶端是睿陵。
金陵,历史上曾经历三次劫难。天启二年~三年(1622~1623)明朝统治者下令对金陵进行两次大规模毁坏,把睿陵主陵脉龙头砍掉一半,在咽喉部挖一个深洞,填满鹅卵石,以断“王气”,同时,把金陵地面上的其它建筑全部砸毁。清朝入关后,重新对金陵进行维修后,顺治帝,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前去祭祀;康熙年间,康熙帝多次遣皇子前往祭祀,让后代不要忘记祖先;乾隆十七年,再次对金陵进行维修和扩建。乾隆十八年,乾隆帝亲自带领金朝皇族完颜氏祭祀金陵;乾隆四十九年,乾隆帝把金太祖、金世宗的牌位放入北京阜成门外历代帝王庙中,以表示对金朝正统性的认可。乾隆帝时期遵照先帝遗诏修撰《八旗氏族通谱》将完颜氏排名第一,写在爱新觉罗氏前,承认金代女真族是建州女真的祖先,金代是清朝的“先朝”。
为恢复金陵,陵寝设置了守陵户。康乾两朝命修葺金太祖、金世宗的享殿,陵垣,并御制碑文,逐渐恢复金陵的原貌。道光年间,二品大员麟庆(完颜氏)后裔所著《鸿雪因缘图记》中一篇游记和附图,描述当时金陵风貌及拜陵见闻。金陵,清朝多次维修和扩建,琉璃瓦,历代皇室宫殿特有。据当地村民回忆,解放前,这里尚存一道红墙,上盖琉璃瓦。关野贞(1918)来此拍摄时,金陵还存在,然而,金陵却神秘消失百年!!!
根据史书及文献记载,金陵主陵区内,埋葬五代帝王,即太祖、太宗、德宗、睿宗、世宗。该墓坑位于金陵遗址中轴线,专家初步认定该墓坑为金祖~完颜阿骨打~睿陵。
2002年,有关部门对金太祖睿陵、兴陵、景陵进行发掘,不仅挖出地宫,还从地宫内出土一批有价值的文物,其中包括三条金龙(铜质)铁柄铜剑和瓷器。 



金太祖陵睿陵考古现场,已建一所简易房保护地宫,平时,门是锁着的。




睿陵的西北侧有一条西北-东南向的皋儿沟,沟口有一座近些年新建的石牌坊,石牌坊西北面的小山坡上,即可见一坟墓,高约3米,围约16米,这就是金兀术墓,当地人称为“牛皋塔”。究其缘由,因明天启三年(1623年),明王朝为挽救与后金战争中在军事上的失利,采用迷信之说拆毁金陵,并在陵区建了若干座关帝庙以“厌胜”。同时取民间“气死兀术,笑死牛皋”之说,在金兀术墓上建一“牛皋塔”,以达到打压后金(即满清)“王气”之目的。那座牛皋塔已在多年前被当地村民拆毁后建了学校、猪舍。塔上的灰砖每块长47公分,宽23公分,厚10公分,重约几十市斤。墓旁的基石还在,石长100公分,宽60公分,厚30公分。












寺院内有汉白玉古石碑两通:
















车厂村金、元成村。因地属金代陵寝区,为金代皇室谒陵停存銮舆之处,故名车厂(场)。村内现有车厂村瓮门(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及车厂娘娘庙(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两项文物。据我在村内寻访的情况是:这村原有三座瓮门,分别为东、西、南三座,现仅存西、南两座。



房38路公交车胜利桥站以南路西侧的台地上,有那苏图墓(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在一片无人居住的平房的南口有一土堆,就是墓冢,现仍存。墓冢南侧原有石供桌、石香炉、石蜡扦等石刻,雕刻细致精美,2004年失窃,后被追回,移存他处。再往南原有两通龟趺魑首墓碑,倒伏、断裂,东碑篆额“谕祭”二字,西碑额坊无字,两碑碑文皆为“左满右汉”。2014年两碑及龟趺已被房山文物部门收存。
此两碑因碑首表示墓主身份位置被明显凿过,墓主一直未能明确。《图说房山文物》一书认为是清代雍正、乾隆两朝重臣那苏图墓, 2013年“文物三普”的成果也认为是那苏图墓。
杨海山所著《京郊清代墓碑》一书认为:这里的两块碑与资料所记载的那苏图墓碑文不符,这里不应是那苏图墓,那苏图墓原在今燕化北庄附近。
另据网友“石仪天下”老师请教王林、杨海山二位先生得知:根据碑上的满文考证,这里应为清康熙年间总督“卞三元”之墓。


房38路的西庄站的西庄村,《北京市房山区地名志》介绍:西山庄村明代成村,因位于今良各庄(原下良各庄)西北1公里处,原称上良各庄,后简称西庄。1979年地名普查时为避免与十渡镇西庄重名,更名西山庄。旧有康乐寺、峨眉寺,已毁,仅存寺中古松一株。
2013年“文物三普”的成果中有一项西庄关帝庙(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我去寻访时在村内北部看到一个院子,院外有一株国槐,院内有两株柏树。院内建筑已无存了。村民告我,这就是“老爷庙”,2009年时院南部的山门,院内东的东配殿还尚存,2010年全部被拆除了。估计西庄关帝庙今后将会原址复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