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2018-07-15 08:08:08)
标签:

上方山接待痷

上方山云梯庵

上方山瓣香庵

上方山圣泉痷

上方山斗泉痷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韩村河镇是20021月根据房山区行政区划调整,由原韩村河镇和岳各庄镇合并建立的。

原韩村河镇历史沿革:1961年从长沟人民公社划出,成立赵各庄人民公社,1980年更名为东营乡,2000年更名为韩村河镇。

原岳各庄镇的历史沿革为:1953成立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并为长沟人民公社,1960年成立五侯人民公社和天开人民公社,1964年五侯、天开两公社合并为岳各庄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岳各庄乡,2000改为岳各庄镇。

 

韩村河镇的文物古迹较多,先介绍上方山的文物古迹。

乘公交房15路上方山东门下车,到达上方山东门。

上方山的开山祖师是东汉的华严法师。其实,上方山的佛教始于北朝东魏时期,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邺水赵广度大师到上方山建寺,距今已有1460多年的历史了。隋唐时期,以兜率寺为中心,上方山诸寺初具规模,辽金时期进一步兴旺,到了明代进入全盛期,上方山寺庵达到120座之多,清代康乾时期,上方山寺仅存寺庵72座。民国时期进一步衰落,所存寺庵不足50座。现在有迹可寻的只有五十七座,其中寺庵建筑四十九座,洞居八处。

在四十九座寺庵建筑中保存基本完好的有:云梯庵、瓣香庵、红桥庵、兜率寺、华严洞华严庵、舍利殿、毗卢殿、向阳庵、藏经阁、法华庵、退居庵、斗泉庵、尊圣殿等十三座,此外还有兜率寺山门、青龙峰钟楼。

残存的寺庵有:下佛殿、堂子庵、文殊殿、观音殿、净业庵、朝阳庵、吕祖阁、望海庵、弥勒殿、圣泉庵等十座。

已经倾圮,尚可找到残址的寺庵有:接待庵、菩提庵、药师殿、延寿庵、贤圣庵、东朝阳庵、送子庵、昙花庵、塔院庵、十方院、因果庵、福德庵、永亨庵、福吉庵、大悲庵、地藏殿、弥勒庵、西方庵、兴隆庵、苹果园、大藏殿、松棚庵、势至庵、普贤殿、普兴庵、普济寺等二十六座。

此外尚有延寿洞、文殊洞、九环洞、金刚洞、白牛洞、西方洞、背阴洞、观音洞等八处洞居。

1985年修复了兜率寺大雄宝殿、藏经阁、钟楼等,1993年修复了兜率寺山门、瓣香庵、云梯庵,2001年修复了红桥庵、舍利殿、毗卢殿,2002年进行了兜率寺大雄宝殿抢险工程。

先说明一点:“庵”本意是茅屋、小庙,未必都住尼姑。上方山大部分寺庙,除了兜率寺、舍利殿等以外,都称“庵”。

 

    上方山森林公园东门牌坊西侧的台地上,原为接待庵。接待庵规模不大,历代为接待入山香客和游客之所。一进为关圣殿,殿内奉关帝,左右二侍者。二进为住庵方丈的丈室和接待室,三进为地藏殿,奉地藏菩萨。20世纪70年代,接待庵被拆毁。现原址仅存几株古柏。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东门牌坊内,有一块顺天府示碑,字迹清晰。

碑阳碑首:顺天府示;

碑身已残。但碑文可见:

经筵讲官礼部尚书教庶吉士兼管顺天府尹事物加五级随带加一级已录二十二次万」

钦命二品顶戴顺天府尹加上级已录十次汪  为」

严禁晓谕事,照得房山县。上方山兜率寺建自前朝越今二千余载,住持方丈僧众人等均各」遵守清规,相传已久。此寺山峦耸翠松柏青葱实为」国家之祥瑞。前因不法僧人本参等勾串附近匪徒偷伐树株,隐匿契披,以及兇酒兹事不守清」规,经明宽之徒真轮来」辕呈业经訉明本参等实不守清规。即经照例治罪,断令真轮充当兜率寺方丈,掌管」上方山一切僧众,合行出示谕禁,为此示仰上方山兜率寺所管各寺僧人並附近乡民人等」知悉:嗣后倘敢偷伐上方山树株以及勾引不肖匪徒在寺兇酒骚扰,一经兜率寺方丈真」轮查知或被告发,即行严拿惩办。如系僧人故犯,立即勒令还俗。若系乡民藐法,定即加等治」罪。各宜凛凛,毋违特示。

遵右仰知悉。

同治七年(1868年)六月 初九 日。

告示。

实贴兜率寺方丈 监院真修监刻 石匠赵建彦。


碑阴:额篆:芳名万古。

碑文可见: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提督两司房掌司礼监事」兼掌御用鉴印总提督礼仪房御马监太监马」保李志义并议重修兜率寺下院」接待痷正殿三间、东西两庑六间、韦陀殿、」山门一座。」内府各衙门太监信官(以下为人名)」大明天启六年岁次丙寅五月吉日立」原碑历久,字迹剥蚀,谨照原文重刻并将兜率寺历经重修新建各处工程附列于后:嘉庆十七年合山僧众由京都宝禅寺敦请博闻和尚至兜率寺住持,因年老…」缘和尚道光六年新建斋堂五间,十二年新建钟楼一座,十四年新建退居五间,配殿十二间。建舍利殿三间,配殿十二间。二十八年重修接待痷关圣殿三间,配殿、马殿共九间。…」传授 瑞云和尚同治元年装修大殿,九年五月吉日 住持方丈法孙真轮敬誌。

    看来这是清同治年间重新刻录明天启年间重修接待痷正殿、韦陀殿及山门的旧事并记录的当时各项工程的记事碑。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进入景区,沿涧底前行,到达筏汉岭,有一新建的地藏亭,从这里开始登台阶上行。到达云梯的下方,这里有一座土地庙,坐西朝东,只有一间小房,一般土地庙都是供奉土地爷,这里供奉的却是土地奶奶。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继续上行过云梯门,到达一处平台,平台西侧有山神庙,也是坐西朝东,只有一间小房。山神庵北侧崖壁上竖镌“幽燕奥室”四个楷书大字,上款楷书小字注明时间“民国壬申年十月”,下款属名“陈兴亚”。上方还有一处现代石刻“云梯”。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云梯始建于金代,明代曾三次重修,依壁随岩,阶阶而上,凡262级,垂直落差约40米。共分为五段,每段之间有平台供香客歇息。其中第三段西侧山壁凹处一小洞名“清陀洞”。云梯顶端为云梯庵山门,为一间楼阁式建筑,上下两重,下重前后开敞为云梯上端出口;上重窗轩俱全,为“签到楼”。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从其上面的小院内西上为“祈愿台”,有近些年信士所捐的铜观音像一座以及韦陀像一座。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小院内存有二碑一石。

刻石:

    南无阿弥陀佛接引殿,宣德八年正月日立。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重修上方兜率寺接引弥陀殿碑:

碑高1.71米,宽0.81米,厚0.14米;圆首,碑首边以线刻花纹为饰,中部刻一圆形背光,内尊坐一佛,左右为两侍。左竖刻“开山华严佛祖”,右竖刻“假菩萨正宗派”。碑首下端自左向右刻“广通、妙普、洪胜、禧昌、继祖、续宗、证道、惟方”。

碑文:

重修上方兜率寺接引弥陀殿碑记

盖闻弥陀佛者,出于西方极乐世界,是大圣人也。巍巍乎不言而自信,荡荡乎不化而自善。指人」而即佛心,举世兴崇。今者上方兜率寺梯头,寔弥勒之圣硛,乃接引之处所,山势嵯峨,境险峻。」自永乐年间,开山比丘然义并」内官监太监向福善等发心建造弥勒宝殿,塑画完备,今已年久,栋梁摧毁。是以发心比丘昌友,同」住持常文、檀越陈普寿等,募化众缘重修,殿宇顶新,塑画弥陀绀像,观音势至、童子善财、十六高僧、」观音八难、地藏十王一堂,并钟鼓磬板、香炉花瓶俱全。晨夕礼诵,焚香秉烛,祝」皇图而永固,祈黎庶以清宁,五谷丰登,万民乐业。涓取成化二年(1466年)岁次丙戌四月八日刻石立碑,以见」功德圆满,表当来之福果,普[耳頁]含灵,同生净土者矣。远近檀那请著芳名,开造于后。

涿州上庄村(人名略)、寺家庄(人名略)、房山县长沟店(人名略)、重义村(人名略)、韩村信人(人名略)、次盔村(人名略)、周口村(人名略)、下中院(人名略)、上中院(人名略)、胜水峪(人名略)、金台善人(人名略)、涿州信女(人名略)。

    旹大明成化二年(1466年)岁次丙戌季夏四月八日比丘昌友立石。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万历四年碑:

方首方趺,通高1.96米,碑高1.54米,宽0.61米;碑座高0.40米,宽0.73米,厚0.40米。额篆:芳名万古。

碑文:

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提督两司」房掌司礼监事兼掌御用监印总」提督礼仪房太监冯保,施财修建」接引」佛殿、静夜堂、石梯等处。

万历四年(1576年)四月初八日立”

    碑阴:督工太监庞仓」万寿。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小院东侧有一门,进门有北殿间,这是云梯庵的正殿。云梯庵又称接引弥勒佛殿,明永乐年间由上方山僧人然义与内官监太监向福善发心创建。成化二年(1466年)僧人昌友与兜率住持常文及信士陈普寿等募化重修。万历四年亦曾重修。当年接引弥勒佛殿内奉泥塑接引弥勒佛,壁画诸佛影像如“观音势至、童子善财、十六高僧、观音八难、地藏十五”等。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继续前行,到达一三岔口,有路西南行去往华严洞。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前行到达款龙桥。这是一座单孔券形石桥,桥长8.30米,宽2.90米,孔径3.10米。桥对面路边的山崖上嵌一方石刻,高0.79米,宽0.52米,云纹首,竖题:“款龙桥”,上款:“康熙丙辰年仲春吉旦”,下款“住山沙门智眼捐资造”。可知此桥为康熙十五年(1676)二月上方僧人智眼所造。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前行到达兜率寺山门,门外有六块石碑: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六碑之一:应该是放反了,碑阳朝东,碑阴朝西:

碑阳:上方山供众地亩碑:

方首方座,通高1.57米,碑高1.19米,宽0.47米,厚0.11米;碑座高0.39米,宽0.70米,厚0.34米。

碑阳碑首双沟阴刻:万古流芳

碑文:

上方山供众地亩碑记:

盖闻舍身而算跻无量,普心而泽周万物,见泯人我功被尘刦。是以克诚胜果光映名山。舌轮先转,法轮常覆也。本山药师殿住持上穆下然开头为弘深,施洽无尽也。同徙通经、通律、通论、同徒孙佛住捐银贰百柒拾伍两肆钱契置旗地,东西贰段壹顷陆拾亩,坐落涿州西北杨胡屯,岁取租钱捌拾吊均散阖山供众,日后倘有眷属争兢,阖山证盟。於若原主回赎,仍将地价银两阖山共议,另置地亩供众。红契大小贰张并存文殊殿自如师收执。自雍正陆年将银托人置地,因为地契不明,至乾隆三年立碑为证,示冀于后矣。

乾隆叁年岁次戊午拾月吉日立。

三楚沙丘明跃撰。


碑阴额篆双钩:阖山供众。

碑文:

兜率寺 隆字,房山城内信士李友德。

毗卢庵 觉利,小营村观音庵住持照现。

大藏殿 洪贵,药师殿 善德。

文殊殿 自如,辨和痷 慧勇。

观音殿 行锳,昙花庵 通方。

大乘庵 普润,崇宁庵 宗泰。

淡远庵 福缘,云水洞 沙宾。

西域庵 照心,十方院 行实。

兴隆痷 寂鑑,接待痷 法晟。

西方痷 普焚,普济寺 实宝。

地藏殿 圆鑑。

宋慈痷 姓贵。

大悲庵自修。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六碑之二:

邰世贵舍地契约碑(邰氏兄弟捐地碑),方首圆角,通高1.18米,碑身高1.03米,宽0.40米,厚0.13米;碑座高0.16米,宽0.59米,厚0.28米。

正面碑额:万古流芳

碑文:涿郡顺天府宛平县属住奉信心弟子邰世贵、妻周氏暨二男一女邰尧相、邰光臣、女瑞妲、官家赵来,同议发心将自置旗地壹段计地肆拾亩坐落襄驸马庄村东南角,东至姚胜西至本主,南至本主,北至官地,四至分明。诚心施舍于上方山众僧承管屡年,自施之后,恐有亲眷户族等争竞者,故立此舍契文约,永远存照。为记。康熙六十一年九月贰拾柒日立 施舍人邰世贵。

碑阴额无字,碑文刻:承管住持兜率寺、兴隆殿、文殊殿、观音殿、大悲殿。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六碑之三:

通高1.59米,碑身高1.24米,宽0.56米,厚0.12米;碑座高0.35米,宽0.78米,厚0.34米。

碑阳和碑阴分别为两则碑记:

碑阳为《华严米会碑》。

碑额:华严米会。

碑文:夫上方华严开辟,唐宋兴隆。皇恩浩荡,檀越信心建立兰若七子有二。乙未春有金台善人光降拈香,睹此名山胜境,为是慨然将自置田地二顷拾亩,落顺义县南廓冢地方,情愿喜舍上方,永远供众,勒碑铭石俾后之览者一知所种之福田,万古不朽示尔。

舍地主:傅有光、朱士奇、朱门卢氏、会首魏德俭、吴恩问……大清乾隆四十年四月   初五日立。

 

碑阴为《上方山施舍供众地亩碑记》:

碑额双钩阴刻:万古流芳。

碑文:上方山施舍供众地亩碑记。

房邑西南五十里许有上方山,内有茅痷古洞七十二座,亦系古迹。原为罢密老衲止棲之所,早晚苦志焚修。旧有香火地亩,以为养道之资,靡费艰难。不料遭逢岁月,众将云散,无奈,故将本山香火地典当得价以为大众资助,即多年不能备价赎,只可叩募大檀越,念其山中僧众资助淡泊勤苦,情愿将典当价值悉作布施,并将契纸义得奉还本山,诚恐后来遗漏,勒于碑碣以垂不朽。

檀越名目众善人等开列于后:

以下为人名,住址,施地数量及捐款数额。

助善人:(以下为人名)

京都西护广济寺宗公和尚撰

修建碑亭功德人武举张其珵,住瓦井村

大清嘉庆肆年岁次乙未孟春吉日立兜率寺住持了业、了常、广和同阖山僧众诚立。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六碑之四:在山门外西侧:

建立供众斋僧碑记

方趺方首,通高1.65米,碑身高1.19米,宽0.56米,厚0.15米;碑座高0.47米,宽0.65米,厚0.40米。额题:万古流芳。首题:建立供众斋僧碑记。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大清乾隆岁次丙子(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夏月   吉日立   兜率寺长老慈光、普济寺监管实住、文殊殿耆旧自如、观音殿耆旧福澄  仝置
    碑阴无字。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六碑之五:在山门外东侧:

明贤圣修尊宿供众碑记

通高1.65米,碑身高1.29米,宽0.59米,厚0.14米;碑座高0.36米,宽0.74米,厚0.33米。额题:万世永久。首题:明贤圣修尊宿供众碑记。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大清乾隆岁次丁丑春月 吉日

兜率寺长老慈光、普济寺监管实住、文殊殿耆旧自如、观音殿耆旧福澄  仝立。

    碑阴无字。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六碑之六:在山门外东侧:

    魑首方趺。碑额及碑文已漫漶不清,为雍正三年(1725年)捐地碑。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兜率寺山门南向,门嵌石额,楷书:“兜率禅林”,右竖式落款:“大清光绪七年四月初八日”。可知山门为光绪七年(1881)重修。山门内侧也有石额,楷书:“兜率禅林”。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进山门有碑一通: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上方山寺义田碑记》:

通高2.17米,碑身高1.62米,宽0.74米,厚0.15米;座高0.55米,宽0.85米,厚0.34米。

额题:万古流芳。

碑文:上方山寺义田碑记。

都城以西,西山其巨镇也,而上方山之名特著。余以丁丑冬岁来宰是邑,窃自幸探奇讨胜访幽,庶几如愿以酬,则官事羁牵,卒不果。去年春案牍稍闲,又邑中同志二三辈适有游山之约,遂偕往焉。余闻之,是山旧结痷七十二处,僧尔住持其间,岁入不足,卒以募缘为生活计。其闭关静摄者,则僧众公给之。香积萧然,斋僧或且不充矣。夫释氏之言慈舍,犹儒家之言施惠也。念此一邑中老有饥、幼有寒,为之宰者斯不得不经营措置。偶无或失其所,彼居吾土均吾民耳,而独能恝然乎哉?爰是即取俸所得聊与捐助,特念斗升之水难济辙鲋,乃谐诸同官,同官曰然。又告诸邑中之有力而乐施者,几十数人,各出余赀共襄盛举。计置地一倾八十余亩。田在上方山下之孤山口,地甚近,殊便僧也。从兹修真无恙,有赖宝地常宁。护法有功,福田益广。虽诸同志勇于为善,生平可纪之行当不独此而即此已,足为邑人劝。是亦宰是邑者沂深幸也!于是乎书。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大清乾隆二十六年崴次辛已四月初八日立。

    碑阴无字。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从兜率寺山门上行就是瓣香庵,为兜率寺东南诸寺第一寺。背北面南,保存最为完整,正殿三间,原奉玉皇大帝神像,左右耳殿各一。东西配殿各三间。

    瓣香庵外原有《当寺瑜珈院故山主崇公灵塔记》石幢,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立。石幢上有《大宝广博庵楼阁善住秘密真言》梵文。我们未能看到。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瓣香庵的门前过一小桥,有路西行去往兜率寺南塔院,北行即为红桥庵。

瓣香庵的西南,过小桥有一片空地,原为延寿庵。已圮,遗址仅存。背北面南,原有北殿三间,山门东向。目前尚未复建,为一片空地。

瓣香庵的东南角,有一条山谷,一直沿山谷上行,可去往天坑以及钟楼,是一条上山的近路。稍东北行右侧坡上(其实就在瓣香庵的东侧有药师殿。药师殿坐东面西,山门内有影墙一道,正殿间,南北配殿各间。尚存四周围墙、正殿山墙及后墙、南北配殿殿基。现正在整修、复建中。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瓣香东北有菩提庵。背北面南,原为三间规制,唯存残基。山门西向。这处遗址目前尚未清理、复建。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瓣香庵后面高处有东朝阳庵。背北面南,山门南向,残存。前有古柏一株。正殿间,已圮。孤山口普济寺开山圆银和尚初居于此,现正在整修、复建中。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东朝阳庵的西北侧有贤圣庵。其实就在红桥庵的东侧坡上,与红桥庵隔兜率寺东涧相望。有小门楼一座,院内正殿间,东西配殿各间。古称竹子园,现正在整修、复建中。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北行到达红桥庵。

    上方山有东西二涧,东涧由一斗泉、甘泉、圣泉汇流而成。分别自法华庵西侧、南侧流过,至法华庵西南交汇,南下至红桥庵,过红桥与西涧汇。西涧自望海庵北,南下经净业庵,至观音殿西,转而东,经观音殿前,又南下经兴隆庵前过听梵桥,经西方、弥勒、地藏诸庵转而东,又经永亨、福吉、福德、因果诸庵,再过十方院转经红桥庵西南,于红桥庵前与东涧汇。两涧汇而南下,东有瓣香庵,西为兜率寺南塔院。再南经延寿庵东,南下,直达云梯。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红桥庵门前有便桥横跨东涧,这就是上方山诸桥之一的红桥。过红桥便是红桥庵山门。山门东向,正对红桥。红桥庵背北面南,院内有正殿三间,西侧有一间耳殿。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红桥庵院内有一块石碑:

碑阳碑首,万古垂青。

碑文:盖闻福自善修诚愿如获绵延超创成比崇德巍奕兹上方山旧禧松庵一所年久失修十方老衲缺之栖止过有新城县马官屯王善人九兹……香月庵上零落因发心捐银贰十金并萧官管会有善人尊客宝户会共捐钱六十余千付主僧从起修葺俾该罢参去祸来者答诚前不浅古爷遗风威全养道坛场主僧估计工程敬谨修饰盖得正殿楹及西房二门群墙均克月工竣焕然新界殊积檀即得功焉助以领圮成为采碧大觉之场从得经络矣捐花篆另为不专用所去后常伍措盛举已成勒石永表将善德誉矣

诸上善信芳衔碑于碑阴……

大清光绪十八年清佛诞日    兜率寺作……

 

碑阴额题篆字,可能是“笔下芳永”:

    碑阴碑文,均是人名及捐款数额。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正殿后面,从院子外面有便路向西南,过西涧上的一小桥可通兜率寺南塔院。院外北侧有坐西朝东依山崖而建的配殿三间。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向北行,到达一桥(此桥无名,因位于法华庵南侧,暂称为法华庵南桥),西上可通兜率寺。向东过桥,路转向北,即到达法华庵。法华庵山门南向,院内有北殿三间,东殿三间,看样子北殿应为正殿。庵内原有金贞元三年《金山院比丘尼了性幢》,我们未能看到。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从法华庵院外上行,到达退居庵。退居庵背北面南,山门南向。院内正殿七间,东西配殿各三间。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从退居庵门前西行,有小路可达兜率寺东门。
    
    从退居庵门前东南行,过一山崖,到达一三岔口,有山路北上或南下。北上左侧山崖下,有庵依崖而建,这就是圣泉庵。圣泉庵坐西北面东南,正殿四间,左右各二,中设佛龛供佛。据说圣泉庵内有清泉三眼,但我们只在北侧看到一眼。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再北行,到达斗泉庵。斗泉庵坐落于山峪尽头,上有斗泉岩,下为一斗泉。斗泉庵背北面南,凹于绝崖之内,院内正殿一间,为悬山筒瓦屋面。殿堂东西两壁绘华严开山与毒龙斗法的故事。后壁绘怪石,左为玉净瓶插柳枝,右绘《在法华妙莲经》一部。正殿两侧各有耳殿一间。东西配殿各二间。东配殿内侧一间为穿堂门,于此进庵。

院内有古石碑两通:

第一通为一块卧碑,上镌两首诗:

其一:

春游上方晚眺

春来无事与偏长,蹑蹬穿云到上方。

山树有情容我乐,世途无限任他忙。

逢僧且问三声话,礼佛先供一住香。

随喜不妩天色慕,漫劳钟声出回廊。

 

其二:

一斗泉

一斗清泉出自然,红尘不染自涓涓。

流来净土钟云秀,造化生出不计年。


落款:万历已未孟夏八日邑尉李宗希诚勒石以识一诗之胜倘请君子观览望为俯原。

 

第二通:圭首方座,朝外的一面应该是碑阴,刻捐款人姓名及地址。

    
    庵基为山石垒砌,庵前基下中开一洞,方门,入为一斗泉,泉深三尺许,方二尺,可汲可饮,经年不竭。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斗泉庵东南,攀山而上,一庵矗于岭巅,这是尊圣庵。尊圣庵为茅庵草寺,一间规制,坐东朝西,内开一龛,山门北向。现已被改建为三间,一明两暗。内供佛像。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回到圣泉庵三岔口东南行即到达阴阳洞,阴阳洞背东面西,洞为天然形成,洞门规整,砖石砌墙,清灰涂表,木门框长方形,原设有木门,现已失。洞内为半圆形。南北各筑一室,南侧有明室一间,向北开窗,早年为僧人居住。北侧有暗室一间,原供有佛像,现仅存基座。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前行攀上青龙峰,半途有普贤庵。庵背东面西,山门南向,山门及庵墙残存。现正在整修、复建中。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继续南行(经过从辨香庵沿山谷上来的近路路口)约十分钟到达天坑,又称旱龙潭。因位于大山之上,是一处罕见的地质奇观。学名叫“崩塌漏斗”。上口直径约30米,下面直径约60米,最深处71米,最浅处约40米。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再前行约十分钟到达钟楼。钟楼为凉亭状,内悬一铁钟,高1.8米,直径1.06米。钟为铁铸而成,龙钮,钟身上端饰莲花纹,下饰法轮垂流苏。镌:“发心人屈福成、沙门普英、善敬;善人爰贤、刘福海”,落款:“宣德    乙卯年五月吉日铸匠周福清造”。钟楼内原本为一口铜钟,高约两米半,铭文为“民国十六年四月八日造”,“江夏傅狱敬署”。抗日战争时期,为抗日军民捣碎,制造了军火。后来,才换了现在的这口钟。钟楼附近原为普兴庵,现已无存,仅存钟楼。附近有看山人的休息室及防火瞭望塔。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原路回到法华庵南桥,西上去往兜率寺。路上有下佛殿、堂子庵。下佛殿、堂子庵在同一院落,山门北向。进山门有西殿间,这便是堂子庵;过堂子庵而西,有北殿五间(现在东侧增建了二间附属用房),这是下佛殿,西侧还有两间附属用房。下佛殿北侧院外有小径曲折而下可达十方院。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下佛殿院外的北侧有龙王庙一间。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再上行即达上方山七十二庵之总汇的兜率寺。
房山韩村河镇上方山的文物古迹(一)


上方山森林公园的文物古迹较多,无法一次写全,请看下一篇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