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村附近的文物古迹

标签:
奥运公园文物古迹卫武、兆惠墓碑图海、海望墓碑吴努春、阿山墓碑弥陀古寺、遏必隆墓 |
奥运村附近的文物古迹
这篇文章介绍奥运村及亚运村附近的文物古迹。
奥运村内水立方的南侧,有北顶娘娘庙(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及实物佐证,此庙早在明宣德年间为一土地庙,占地为二十二亩,原有宣德年造大钟一口,明万历年造香炉一。乾隆年间奉敕大修,并立有重修碑记。庙内正殿前原立有两通石碑,毁于文革期间,现仅存碑座和碑首,碑身早已挪作他用不知去向。原有四进院落,分别为:山门殿、天王殿、娘娘殿、东岳殿、玉皇殿。解放后,此庙山门殿和一进殿用作合作社;正殿和东西配殿被大屯乡铸造厂占用;正殿后的两进院由北顶小学使用。1987年合作社因经营亏损,无力进行修缮保护,将山门殿和一进殿交归区文化文物局。2006年“北顶娘娘庙”被列入北京市“人文奥运”修缮项目。它是奥运主场馆区域内唯一一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这里原来有4通石碑,有一块无字的早年被人卖掉。卫武家族墓碑是原址,未移动过,两通华表曾被收存于龙王堂,2004年重新立起。两座擎天柱相距40余米,柱身为八棱形,雕饰祥云,下设须弥座,顶端是望天吼。西侧擎天柱保存完好,东侧的云板和石犼为新配置,原物丢失。华表以南原有单孔石桥一座,我看到资料说现仍埋于地下,不知是否属实,我看到现在的华表南侧即为新建的楼房。
卫武家族墓的西侧,有龙王堂(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始建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明正德、清乾隆年间两次重修。原名龙泉庵,现名龙王堂,坐北朝南。据2008年初修缮龙王堂时挖出的明正德十六年(1521)《重建龙王堂记》残碑记载,明宪宗成化皇帝遇灾惊惧之时遣官“备祀物祈祷龙王祠”,“千金修之”,“坛公复捐己资而再造”,“柴公舍地一丛,在殿后善造方丈五间”。龙王堂原为三进院,民国之后因无力修缮而仅存山门、前殿三间。修缮后的龙王堂2008年奥运会期间作为历史上首座奥运会村长办公室。现在为三进院落,不能进入。
从龙王堂向西转向北,路东侧奥利匹克曲棍球场停车场内,伫立着清代乾隆年间的定西大将军,“加赠太子太保户部上书协办大学士一等武毅谋勇公兆惠”墓碑。兆惠墓(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额篆“恩赐”,碑文满汉合璧,碑阴无字。兆惠是一位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大英雄,中国反疆独第一人。兆惠(1708—1764),乌雅氏第九世孙,清乾隆时将领,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族孙,同族六世祖卫武、八世祖海望皆葬于周边墓地。螭首龟趺碑下有学名“水盘”的“海水江洋”石雕,四角雕鱼、虾、鳖、蟹;内有磐石、浪花、祥云构成的“海水江崖”石雕,象征四海一统、江山永固。
兆惠墓原有四通石碑,因修建八宝山公墓被运走三通,仅剩下兆惠的墓碑及一对华表。两根华表掩藏在墓碑南面的树林之中,可惜的是 2004年2月18日夜里丢失的墓表上面的坐龙“望天吼”,至今未破案归位。兆惠墓碑及华表是原址未移动过。
兆惠府邸位于恭王府东侧的前井胡同,兆惠府原有格局已基本不存在,如今只剩下面积285平米的建筑遗存,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兆惠墓的东南侧,龙王堂北侧的公园内有图海家族墓(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碑林,原在关西庄村南,墓早年被盗无存,原为坐东朝西的倒坐坟,有石碑六通,石狮一对,后只存五通,因建京师园住宅区移至花虎沟,2005年初又移至龙王堂村龙王堂暂存。其中图海墓的石狮先是放在龙王堂门口,后因石狮嘴部有残影响观瞻,移至五方桥旁肃慎亲王墓中宫门内安置,至今仍在该处。2008年初在奥运公园升旗广场周边绿林中,成燕翅状永久摆放了五通图海家族墓碑以及施工中在龙王庙之前的林萃路挖掘出的清代龟趺一座(不知这龟趺是否与卫武家族墓有关?)。
图海家族墓碑林包括:1.前为碑阳额篆汉文“诰封”,碑文为汉文,无落款时间;碑阴额题满文(应该是“诰封”),碑文为满文的“图海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诰封碑”。2.中左为碑阳额篆汉文“诰封”,碑文为汉文,无落款时间;碑阴额题满文(应该是“诰封”),碑文为满文的的“图海诰封碑”。3.中右为碑阳额篆汉文“御制碑文”,碑文满汉合璧;碑身顶端正中镌刻印玺式篆书汉、满文“广运之宝”,首题“太子太傅都统三等公议政大臣吏部尚书中和殿大学士佐领赠少保仍兼太子太傅谥文襄图海碑”,落款为康熙二十二年五月;碑阴额篆汉、满文“御祭”,碑文满汉合璧,落款为康熙二十二年五月的“图海墓碑及御祭碑”。4.后左为一块晃碑,碑阳、碑阴皆无额无字。4.后右为碑阳额篆汉、满文“诰封”,碑文满汉合璧,落款为康熙二十七年十月;碑阴无额无字的“图海之子三等公都统诺敏诰封碑”。
图海家族墓东侧百余米,有海望家族墓(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墓及祖坟墓丘均早已平覆,现尚存螭首龟蚨碑四统,一字排开均为南向,由西向东依次为:
1.立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碑额篆书“海公神道碑记”,首题“皇清诰封光禄大夫海公偕妻诰封一品夫人那氏神道碑”,碑阴无字的海望曾祖父母神道碑;2.立于乾隆十一年,碑额篆写“恩纶宠锡”的海望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上三代诰封碑;3.碑文漫漶不清的立于乾隆十一年(1746),额篆“世代恩荣”,碑文为儿子海望敬表
、孙子衡位书丹,碑阴无字的海望父母墓碑;4.立于乾隆二十年(1755)十一月初四日,首题“原任户部尚书海望碑文”
的海望墓碑,该碑碑额应为“恩赐□□”(后面的看不清,不知是汉文还是满文),碑阴无字,是四通石碑中碑文最清晰的。海望家族墓四碑是原址未移动过,水盘看不到,应该尚存。
海望家族墓的东面百余米,路南侧的广场内有吴努春墓(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是一座碑身左下角残缺的孤碑,这就是俗称为“独角碑”的吴努春墓“诰封”碑。龟趺几乎全陷于地,长方形缺角非常完整,原镶嵌石料丢失。罕见的“独角碑”系雕碑石料尺寸不够造成,埋于碑底和龟趺之间,明面很难发现。吴努春墓碑原被砌于墙内,建设奥运村时随拆迁露出,应近距离移动过,基本为原址,水盘看不到。
吴努春墓诰封碑碑首浮雕二麒麟瑞云戏珠,碑身四周雕刻仙草纹饰。碑阳额篆
“诰封”二字,落款“康熙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内阁纂修、《一统志》誊录、关中叶长苙顿首拜书丹”。碑阴额篆“永世忠恩”,为吴努春墓碑碑记,已漫漶不清,但碑尾“遵遗命敬镌,贞珉世享拜扫。康熙三十三年五月,内阁纂修、《一统志》誊录、关中叶长苙顿首拜书丹”清晰可见。证明墓主死于康熙三十三年(1696),
德胜门外双旗杆原来也有一座吴努春墓碑(此碑现存于五塔寺石刻艺术博物馆),两个吴努春是同年代同名之人。但其卒年略有差别:奥运公园这里的吴努春墓碑碑阳“诰封”碑落款为“康熙六年”,碑阴的吴努春墓碑落款为“康熙三十三年”。而双旗杆的吴努春墓碑落款为“康熙五十二年”。
奥运公园内现存14块龟趺螭首石碑及2组(4根)华表,实在是值得一看。
奥林匹克公园内原来还有:兆惠墓地东北250米处原有清高宗乾隆皇帝的第九女和硕和恪公主与兆惠之子札兰泰合葬墓,和硕和恪公主生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下嫁兆惠之子札兰泰。乾隆四十五年(1780)公主病逝。八年后札兰泰也病逝,与公主合葬在此处。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被盗毁。
另外,在原洼里乡办事处(现奥运村街道办事处)办公楼处,原有四公主(寿安固伦公主,是咸丰皇帝的姐姐)坟,尚存门槐一株,楸树二株。
这两处古迹现已无存。
在奥运村地区的北辰绿色家园天居园小区内(原洼里乡羊坊村),有弥陀古寺(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坐北朝南。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重修,民国时期,再次部分重修。解放后曾用作学校、印刷厂,1991年5月由村大队接收,2003年村居民因北京奥运会占地拆迁,古寺原址保留修缮,成为奥运记者村的“人文奥运”景观。
如今的弥陀古寺尚存:山门一间,小式硬山箍头脊筒瓦;南殿三间,大式硬山箍头脊筒瓦;北殿三间,大式硬山箍头脊筒瓦;东侧耳房基址尚存,西侧无存;东配殿三间,合瓦;西配殿无存。院内有盘龙状古槐一棵,胸径约2米,为二级保护古树。山门内东侧现存一块民国十四年的青石质重修碑记,以及一块2008年的汉白玉质重修碑记。
慧忠北里秀园附近的佛斯特动物医院院内(属大屯地区办事处),有遏必隆墓。主楼前有一对石狮子,为旧物,应是遏必隆墓地之遗存。主楼南院院内地面中埋着一件赑屃,歪斜在地里,仅仅出露一小部,无法看清其全貌。旁边还有一件青石板,上有孔,应为牌坊或地宫的门梁遗物。由于遏必隆墓以前曾有其母和硕公主、一等公遏必隆、以及遏必隆妻郡主墓碑三座,所以不能判断此赑屃是哪座墓碑的赑屃。也不知这土地下是否还埋了其余墓碑等物。
遏必隆墓旧有石狮子一对、驮龙碑三座、擎天柱一对、石牌坊一座,如今仅有赑屃一、门梁一、石狮子一对可见。
在安慧桥东北角的安慧里三区18号楼前的草坪上,有阿山墓碑:属亚运村街道。肯定不是原址,但估计移动不远。
碑额处满汉合璧“诰封”二字。碑文首题
“皇清诰封通议大夫阿公之碑”。阿公,名阿山,朝廷赠之“通议大夫工部郎中佐领”,这里实际是一方诰封碑。目前碑仆地,碑阳朝上。碑文满汉合璧,碑文实际就是对墓主之诰命文书。周边十二条精美四爪游龙,双螭首,仅存石碑,碑座无存,不知其方趺还是龟趺。
安定路与北土城东路交叉点处的西侧的元土城遗址公园内,有金布、宋郭托诰封碑,属亚运村街道。是2003年左右从原大屯乡白庙村东南铁路附近迁移过来的。我在“元土城遗址公园附近的文物古迹”一文中曾写过。
安定路安贞桥以北,路东的胜古北路北侧原有北京市第三机床厂(属和平街街道),其院内有吴纳哈墓碑,又称江宁将军碑。该墓碑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设第三机床厂时被推倒,原墓葬已平毁。2009年因拆迁开发建设住宅区,墓碑于迁至王四营乡古塔公园内。我为此特意去了王四营乡古塔公园,在古塔公园北园内看到了这碑。目前仍还是仆地放置,估计为暂放,今后仍将移往他处。
清顺治十六年(1659)设京口(今江苏镇江)驻防总管,后改镇守京口等处地方将军,乾隆二十二年(1757)裁并,所部归江宁将军兼管。吴纳哈在1732至1736年任镇守京口等处地方将军。碑高3.6米,宽1.1米,厚0.40米。碑额处楷书“圣旨”二字,碑文为:
原任江寧將軍諡簡愨吳納哈碑文
本文参考了冯其利先生的《京郊清墓探寻》、杨海山先生的《京郊清代墓碑》等书,以及网友“石仪天下”老师的博文。在这里表示由衷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