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有孔铜钱
有孔铜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101
  • 关注人气:4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2011-08-08 08:07:28)
标签:

佛手公主墓石刻

完颜氏墓及常保墓

蟒吉图墓碑

小郊亭尼姑庵、普门寺

平津闸上闸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这条线路更适合骑车前往,也可以开车或乘公交。

 

首先到达东三环庆丰公园,庆丰公园的西园内,有乐家花园(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在东三环与通惠河交汇处的西侧700余米河道南侧的公园内。2009年拆迁中发现,后修缮。现有两进院,山门一间、前廊后厦的正房五间,后厦东外接出廊。从山墙门窗形制、砖瓦砌法看,该建筑群属典型民国式样。该地原为元代都水监张经历的花园,时名双清亭,后亦称张家花园。另有同仁堂乐家花园建在此地,故称双花园。现仅存乐家花园。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到达西大望路与通惠河北路交叉点的光辉桥。

在光辉桥的东南,通惠河北路与通惠河之间,有乾隆皇帝四公主和硕和嘉公主(因其指间有蹼相连,故又称佛手公主)及其夫婿一等忠勇公兵部尚书福隆安(傅恒之子)的合葬墓,常被人称为佛手公主墓,公布的名称为和硕和嘉公主坟石刻(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墓紧邻通惠河,尚存有四柱三间的石牌坊一座。可以从光辉桥走通惠河北路辅路向东,路南侧有“北京大望之星桌球运动俱乐部”,石牌坊在一层运动大厅的南侧。南面横额“银汉分光”,联曰“马鬣景鸿仪心弛霜露”,“龙光垂燕翼气协风云”;北面横额“金枝玉德”, 联曰“凤杳丹霄肃雍昭典策”,“翚骞碧落灵秀巩封阡”。字迹阴刻,至今清晰。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20056月在修建通惠河北路时,挖出了佛手公主墓的石翁仲及福隆安墓碑(含龟趺碑座),现存于高碑店乡小郊亭村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的门前(见后文)。

 

沿西大望路向北,在大望桥的东南角,有一“长安8号”高大的未完工的楼盘工地,从其南侧的铁门进入(有施工单位值守,需登记),在那座半圆形高楼的东侧,仅存一块汉白玉驮龙碑(满文,有碑座,第二张照片是我从网上摘出的)及以及其东侧10米的另一个驮龙碑的碑座(据说碑被埋存在旁边的地下,是汉文的,我未能看到),我认为这里应该是佛手公主家族墓(从石碑及龟趺的体量来看,不应该是佛手公主本人的,佛手公主与福隆安的墓碑已出土,存放于在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冯其利老师曾在《清代王爷坟》一书中提到:公主坟西北是公主府第二块坟地,圆形红墙,有两方驮龙碑,满、汉文各一,厅房三间,大宝顶一座。因此这里应该是佛手公主家族墓碑。

但这里到底是公主府第二块坟地(公主之子丰绅济伦),还是公主府第三块坟地(公主之孙松颐),我尚不能确定(《京郊清代墓碑》的著者杨海山老师认为是丰伸济伦;而《朝阳文化网》普查队长手记认为是松颐)。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2015年12月,我再一次到达这里,看到:在原碑的东南方20-30米的地方,新建了两座绿琉璃瓦的碑亭,碑被树立起来,是丰伸济伦墓碑,东侧的是汉文碑,额篆:御赐碑文,碑阳全部为汉文,碑阴无字;西侧的是满文碑,碑阳全部为满文,碑阴无字。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四惠桥的西北角的热电厂院内北端的铁路附近,有镇南将军蟒吉图墓石刻(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蟒吉图,兆佳氏,乃清初平南功臣,康熙十九年卒于军中,葬于今朝阳区熏皮厂村境。在乾隆间予谥襄壮。现存两座赑屃,一座螭首石碑,以及半块残碑。两座赑屃的体量较小,感觉不像是康熙年间的,倒是有点想清末的。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回到通惠河北路沿辅路向东,绕过四环路继续向东,从四环路跨通惠河大桥及辅路桥东侧约300米的一座小桥过到通惠河北侧,顺巡河道向东500余米,距河北岸约四、五十米,一片很长的房子的南侧,有完颜氏墓(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其中一块为诰封赛必汗碑,额篆“诰封”,另一块为诰命保德祖父母、父母碑(传喀夫妇碑),额篆“奉天诰命”。前者为龟趺麒麟首,后者为龟趺螭首。实际上这两块碑就在四惠公交总站长途站的南侧。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继续沿通惠河北侧的巡河道向东,经过一南北向横跨通惠河的大桥(桥西南向西200余米的路南侧,有西店村古七叶树,为一级古树,可顺便看一下)。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桥东约百米的河北侧,在一座南北向跨建国路的立交桥(即陈家林桥)的东南角,桥下有两座箱式变电箱及通信高塔,变电箱北侧有陕西协领常保墓(陈家林皇清碑),额篆“皇清”,立于康熙四十一年岁次壬午三月十九日。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看完陕西协领常保墓(陈家林皇清碑),向北到达建国路的辅路上,在八通线四惠东站以东的铁路桥以东百余米,建国路北侧的步行道绿地边,有席氏墓碑,实际是图库碑及席图库父母碑(在华润饭店的西南角,八通线从建国路路中过渡到路北的线下绿地内),席图库碑额篆“诰封”,席图库父母碑额篆“奉天诰命”,两碑均立于康熙二十七年十月二十三日。估计这两块碑是从附近不远处迁移过来的。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从高碑店桥桥下经过,顺高碑店路向南,高碑店水库南岸,有平津闸上闸(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通惠河动工修建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竣工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为时任都水监的郭守敬主持勘察设计和率领修建。通惠河自西向东流,为运输大运河转运的粮食,在坡度大的河段设置上下双闸甚至三闸,交替起降,用以调剂水量,以节制水流,解决逆流而上运输的难题。

     平津闸原名郊亭闸,元延祐年间改建石闸,更名平津闸(分上、中、下三闸)。明宣德、正统年间都曾重修此闸,以利漕运。元、明、清三代都曾在该闸设官吏管辖,有定额编夫船户。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高碑店村通惠河湖边俗称老闸口的地方,保存较为完整的元代闸一处,即平津闸上闸,是北京现存的唯一一座元代通惠河闸口,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闸口呈对头燕翅型,巨大的长方条石有序叠压,石与石之间挖槽用银锭型铁固定。闸口长 13.9,两边对称堤坝54.44延米,南侧保存完好,北侧因湖水侵蚀残存堤坝约30延米。南侧堤坝占地780平方米,北侧残存堤坝占地约400余平方米。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平津闸上闸的北侧有新建的将军庙(实际是关帝庙),南侧有新建的龙王庙,不知这两处是否属于复建的文物古迹。龙王庙内有一块古石碑,碑阳额题“龙王庙记”,首题:通惠河龙王祠记,落款:嘉靖辛酉岁孟夏。碑阴额题:万古流芳。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沿高碑店路南行,过铁路平交口及立交桥后转向东,到达小郊亭村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门前有20056月修建通惠河北路时出土的佛手公主墓石翁仲及福隆安墓碑,稍向东有近几年新建成的“华声天桥民俗文化园”。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从科举匾额博物馆向西转向南,小郊亭村平房区内有普门寺(又称小郊亭尼姑庵),是坐东朝西的一进四合院落。这里据说是京城唯一的还有师傅的庵庙,院内有一棵高大的古柏,为二级保护古树。寺院内住着一位发愿重修庙宇的老师傅——200874岁的妙方师傅,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看着残破的寺院能够得到重建,但可惜:那座残破的寺院仅有的正殿在2011年春节前后竟然着火了,来了两辆消防车,火被扑灭但屋顶已经坍塌……这是我从网上摘出的山门殿着火前的照片。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2015年12月,我再一次到达这里,看到普门寺已修缮,原址复建了西侧的山门殿,东侧的正殿,以及南北配殿,土建工程即将完工。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小郊亭村西的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内,有两座驮龙碑——西安将军博济(博霁)家族墓碑(位于厂区东南角的绿地内,石碑已被保护,用铁栅栏围上,真想不到污水处理厂内还有这样的文物古迹)。我是在休息日去的,不能进入,但在厂区东南角外面的土堆上,拍到了两座驮龙碑的远景——两座碑都是坐东南朝西北的,很少见到这种方位的墓碑。第二张近景照片是我从网上摘出的。

2012年2月,从网友“三品官”那里得知:两座驮龙碑已被迁至朝阳半壁店路口以北约200米的路东侧栏杆内,游人可以看到了,但仍不能近观。我只是在院外照了一张照片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

 

看完这些就可以返回城里,带着丰硕的成果结束一天的访古之旅了。

 

我曾在此文的后面,写过广渠路以南的其他古迹,现已转移到“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一文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