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2011-07-15 08:21:14)
标签:

紫竹院

郑亲王墓

中央民族大学

法华寺

齐白石墓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这篇文章,介绍中关村南大街以西至西三环路的文物古迹。

 

在紫竹院公园内大湖的北侧,有紫竹院行宫(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万历五年(1577),万历生母李太后(慈圣皇太后)出巨资,在广源闸西边兴建万寿寺时,也在紫竹院湖西,南长河北岸兴建庙宇,将其并入万寿寺,成为万寿寺的下院。清乾隆时,将庙宇改名为“紫竹禅院”,后简称紫竹院,由于万寿寺和紫竹院正好在紫禁城到颐和园的中间,又在“紫竹禅院”西侧修建了一座行宫,作为帝后皇亲乘船游颐和园中途休息之处。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在大湖北侧,游船码头的东面,有“跨海征东”雕塑棋局。中间的长方形石桌(很像是石供桌的上半部分)、其东面的两个方形石桌(很像是石椁堂的上半部分)、西面的一个长方形石桌(很像是须弥座的上半部分)都是利用汉白玉老物件加工制成的。真想不到这里还有这样的文物古迹。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紫竹院公园内,还有冯保墓地内双林寺砖塔的遗址。明万历五年,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为李太后督建万寿寺时,在今天的紫竹院湖边为自己建寺一座,命名为双林寺,并准备自己死后葬于此地。不过,这位著名权宦最终并未归葬这处预建的墓地。1953年紫竹院公园建立时,双林寺已被毁,仅存密檐砖塔一座也于1975年被拆除,现在仅留下一圈地基(这是我从《旧都文物略》一书找到的双林寺塔老照片,不知何因,我感觉老照片是八角的塔,而现在的地基却是六角形的?)及其南侧一座汉白玉的须弥座的上半部分(方形,四周雕“佛八宝”图案,不知是否是石椁堂的基座,位于南门一进门绿地广场的东侧)。在儿童乐园内,有一座石马,根据其所在的位置及造型判断,有可能是双林寺的遗物(待考?)。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另外,在青莲岛的南部,八宜轩西侧的竹林甬路边,也有一块石刻。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在东门内北部的双子渠与南长河的交汇处东南面的一条甬路旁,也有一块石刻。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这是位于国家图书馆院内东南角的两棵古银杏树(一级保护,两棵均为雌株)。现在的国图所在地,是当年元朝帝师八思巴(12351280)所居的元朝官寺—大护国仁王寺的旧址(另有说法认为是元世祖(12151294)贞懿皇后所建家庙镇国寺旧址,而今天的五塔寺是大护国仁王寺的旧址?),无论哪一种说法,两棵银杏树都是公元1300年以前种下的。明初寺院已被毁(清代朱彝尊所著《日下旧闻考》一书提到“大护国仁王寺无考”),到了清代这里成为郑亲王家族的墓地,即白石桥郑王坟,很多文章都认为这两棵银杏树是郑王坟的唯一遗物。其实应该说:这两棵银杏树在近400岁的清初时期,眼看着郑亲王家族墓地的兴盛;在其600多岁的战乱时期,眼看着郑亲王家族墓地的毁灭。又经过十年动乱到今天,幸免于战乱和动乱的它俩已经在这里站了七百多年了……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在国家图书馆以北的中央民族大学校园内,2号办公楼门前路北侧的那棵柏树下,有块只露一面碑首的墓碑,碑额上书“皇清”二字,碑身文字应为:诰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本生考王公。网上有人考证,认为是清初宛平人王崇简的本生考王南松的墓碑。上世纪80年代,王崇简的儿子王熙的墓志铭也在民族大学出土(现保存于动物园北的五塔寺),由此推测,民族大学南墙一带,很可能是王家的家族墓地。而在3号办公楼,也就是现今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的门前绿地内,有汉白玉石供桌一座,很可能与前面的墓碑为同一墓葬所有。民族大学校园内还曾有很多的太监墓葬,现在我们能眼见的遗存,仅剩校医院门前的汉白玉碑座,以及民族大学校浴室门前的那两棵古槐了。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从中央民族大学西门走出校园,向西去往法华寺(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在民族大学西门的路口的西北侧,山门临街),现为民族大学幼儿园,寺坐北朝南,中轴线对称布局,共有两进院落,三重殿宇,分别为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第二进院内有古柏两株。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从民族大学西路向北,到达魏公村路,去往国画大师齐白石墓地(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魏公村路南侧魏公村1号楼西侧的绿地内,这里原为湖南义地,1957年齐白石葬于此,碑文为李苦禅书。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回到民族大学西路向南,一直到达万寿寺路,转向西的路中绿地内,有号称李自成栓马树的古银杏,据说明末李自成攻打北京城时,起义军曾在这里扎下大营,李自成还在树上栓过自己的战马,相传树上有一道特别的痕印,就是当年李自成那匹暴烈战马的缰绳勒下的印记。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李自成栓马树的路北侧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故居,这里曾是中国地质力学研究所的办公地,现已改作李四光纪念馆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沿万寿寺路向西,去往广源闸及龙王庙(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源闸就在路南侧的南长河河道上,广源闸桥历史上具有调水、桥闸、码头等多种作用,被誉为长河第一闸,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一座河闸。现在已失去了控水的功能,实际是一座闸桥。龙王庙在闸桥的东北侧,只有一间小庙,现在名为紫金观。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继续走河北侧沿河向西,路北侧有延庆寺(为海淀区文物暂保单位),山门的沧桑感十足,据我看到的资料,比万寿寺建寺更早。现院内多为居民住宅,院内北侧尚存青砖筒瓦房屋,从其位置来看,应该是后殿。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从延庆寺门前继续向西,就到了万寿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万历五年(1577年),万历皇帝之母慈圣李太后出资,司礼监冯保督建而成,改名万寿寺,成为皇家寺庙。占地三万余平方米,寺内分东、中、西三路。中路为主体建筑,共七进院落,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即大延寿殿)、万寿阁、大禅堂、御碑亭、无量寿佛殿、万寿楼等,各殿两侧有配殿配房。东路为方丈院和圃园,即僧人生活区。西路在乾隆年间改为行宫院。永乐大钟曾存放于此,后移至北三环的觉生寺(今大钟寺)。万寿寺现已对外开放,为北京艺术博物馆。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南长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二)

 

万寿寺的西侧即为西三环北路。

 

下一篇文章,介绍西三环北路至颐和园绣漪桥的文物古迹。

 

  我的这篇文章,参考了“新浪博客 北庭小白杨 民大古迹随谈”一文,并得到了网友“积雨误樵”的热情指点。在此,向他们表示由衷的谢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