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话班主任】【对话专家】主持人:齐宪代

(2010-07-24 15:23:45)
标签:

教育

杂谈

分类: 立德树人

对话班主任

主持人:

齐宪代(北京教育学院 副教授)

班主任:

侯玮(北京市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吕乐彬(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第六小学)


齐宪代:

各位学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班主任与每个班级模块中的班主任与新接班专题,参加我们讨论的有来自北京市西城教育研修学院的侯玮老师,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第六小学的吕乐彬老师,在开始讨论之前,我们先看一段案例的展示。
我们刚才看了这段案例的展示,小孩子们背起书包来到学校,心里是对学校充满着憧憬和好奇的,但是从他们走进校园的那一刻起,老师就开始紧张的工作了。如何才能保证学生的安全,同时又使他们由自由散漫走向自主和自立呢?案例中的班主任可谓是绞尽脑汁,下了很大的功夫,他感觉到非常的累。那么作为一个新接班的班主任,接班之前,应该做好哪些心理准备呢?下面我们先请吕老师来谈谈她的看法。

吕乐彬:

我觉得作为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他们必定要经历一个由幼儿园以玩为主,到小学一年级以学习为主这么一个过渡期,作为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在入学前到每位学生的家里去进行家访,这样可以让师生有个见面的机会,另外,让家长和孩子能够了解这个老师,对老师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
在开学的第一天,班主任应该最早来到班里,迎接每一位新生以及他们的家长,这样,让家长和孩子们心里很踏实,对这个新的学校、新的环境逐渐有亲切感,之后再进行比如发放新书,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生身份,再给学生讲一讲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比如一年级入学教育,在接新的一年级的时候,前三天我们基本上在课间都是带着孩子一起活动的,先告诉孩子们厕所在什么地方,食堂在什么地方,给学生排好座位,带着他们亲自到食堂、到厕所、到操场、到他们的音乐教室等去走一走,看一看,让学生熟悉校园,这样孩子就不会在安全问题上出现大的问题。
尤其是对六岁入学的小孩来说,他们是特别活泼好动的,有时候你一眼看不到,他们就有可能追跑起来,甚至出现一些磕碰的现象,这样,作为班主任是没法向家长交待的,只有头一周、两周带着孩子们做一些安全的、有意义的活动,比如像案例里这个老师带着他们做一些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还可以让他们在游戏当中互相认识一下,让他们能够很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
另外,必要的安全常识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刚刚新接一个一年级的班,在开学的一周每天的晨检十分钟的时间,都会给学生讲一讲有关安全的知识,还可能讲一些学校之前由于在课间不是特别注意安全,追跑打闹的一些事故,提前要跟学生打好预防针,这样孩子们头脑当中有了一些纪律上的约束,可能就会好一些。
我还给学生编排了课前准备歌,也包括课间一些活动,还有课前的准备,因为就十分钟的时间,孩子要上厕所,要喝水,要准备下节课上的学习用具,所以孩子们基本上用五分钟时间完成他的课前准备,剩下的五分钟基本上就让孩子在教室里做一些比如说拍手游戏,或者在楼道里,我们学校给孩子都画了跳房子的格子,引导孩子在那儿跳一跳房子,这样,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既安全、孩子又觉得不是特别的枯燥。

齐宪代:

刚才吕老师谈得很好,侯老师对刚才我们看到的案例里面班主任的做法,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呢?有哪些是值得提倡的?

侯玮:

我觉得这个班主任是渐入佳境,一开始遇到了一些问题,然后她自己在想办法,然后她再解决,她做得越来越好。我感觉有几个地方还是挺值得我们肯定的,第一,这个老师很关注安全,我觉得这一点是我们必须要肯定的,因为安全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如果我们出现了一次安全事故,那么在学校里面,就像吕老师说的,很难向家长交待,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而且作为老师有一个师德,怎么体现对孩子的关心,关注孩子的安全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
第二,这个老师关注到了不同的孩子。她看到有些小孩课间的时候不出去,不活动,实际上,从安全的角度来说,你就在那儿呆着,没有安全问题,多好啊!但是这个老师他想到的是,对孩子长远发展不利。所以他采取了一些做法,开班会,介绍我是谁,我有什么优点,我怎么去认识,交朋友等等,这些我觉得挺好的。
第三,有一些小孩属于坐不住的,那怎么办呢?她在解决这部分学生的问题时,可能一开始小孩给她惹了一些麻烦,她进学校医务室,但是后来这个老师采取一种进攻的办法,其实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她拿出根跳绳,让学生到她身边来,大家一起来跳绳,这都做得非常好,她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她这儿来,就像刚才吕老师说的,有组织地有意义地带着学生度过这十分钟,我觉得这个是特别值得肯定的。
最后,这个老师到后来的反思也很好,这个十分钟是陪出来的吗?或者说我应该怎么去做呢?她开始进行自己在专业上的一个反思了,她今后会成为一个很好的班主任。
不过我想借这个机会,也跟这个老师沟通一下,我觉得可能有几个地方做得还不够,就是可以更高明些,可以有一个更好的改进。
我的第一个想法是,我刚一看案例的时候,觉得咱们的老师不像一个工作12年,当一年级班主任四轮这样一个老师,像一个刚工作的。

齐宪代:

我也有这个感觉。

侯玮:

第一轮新手,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呢?您看您都当了四轮了,还发现十分钟有的小孩不动,有的小孩动得特别厉害,我觉得一般来说,第一轮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即便老师给你说了好多,同行给你出了好多主意,你也可能忘了,对此体会不深,然后出现很多实际上的问题,第二轮可能好多了,当然也可能矫枉过正,以前可能对学生太松了,第二轮又太紧了,但是第三轮很成熟了,到第四轮的时候,我觉得这个老师她就有一个未雨绸缪的能力了。所以我觉得,你是不是还缺乏一个预先的设计啊。
第二,我给你的提议就是,是否应该分清轻重缓急,比如说孩子们在这儿,他有不动弹的,他还有特别闹的,先关注什么?我觉得应该先关注那个特别闹的,但是她用了好几个班会的时间关注那个不动弹的,她这一关注,班里的气氛就火热了,是不是有点推波助澜呢?
所以我觉得,轻重缓急,什么事先干,先保证他的安全,先立规矩,然后再考虑是不是还有一些小孩太规矩了?有点死了?我再去调动他?我觉得可能需要你继续考虑。
另外,咱们老师说过,幼儿园的时候,都是带着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可是到了小学,课间十分钟,就成了孩子们真正的自由时间,高年级可能是这样的,但是一年级幼小衔接,是不是应该慢慢放手,逐步放手,每放一下就要有明确要求,然后你有奖励、批评同时都跟上,然后一点一点把孩子最后放成独立的孩子。

吕乐彬:

我也挺同意侯老师说的,因为刚入学的孩子,不可能说一下撒手,或者像案例当中这个老师说的,天天每个课间都在这儿陪着,因为那对于班主任来说,工作量确实特别大,长此以往,肯定体力是不支的,只有通过各种评价、奖励机制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刚才侯老师也提到了,一定要建立班规,别看一年级,你给他立了很多规矩,他实际上就像一张白纸,你给他有哪些规矩,比如像我刚才说的课前准备歌,我们课前先做哪些准备,之后再干什么,一步一步的告诉他,他就知道自己课间该做些什么,这样呢,逐步再通过一些奖励的办法,每周评评比如说安全之星,课间安全员,设立课间安全监督员来帮助班主任,来监督同学们的这种活动,这样,小干部和班主任共同配合起来,可能孩子的课间十分钟就更加安全有效,老师也不会觉得太累。

侯玮:

我觉得陪是为了不陪,这四个字很有讲究,第一要陪,陪的时候要有技巧,陪什么?怎么陪?当然目的是不陪,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很长的时间,但是也许您那个班是用两个月,可能有的班只用两周,或者有的班也许得用三个月、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

吕乐彬:

要根据班里孩子的不同情况,有的班有一些特别能闹的,特别好动的,也特别让班主任操心的,像现在我教的这个班里,真的就有不少,他们一到课间,可能铃刚打了,就像案例里面说的,已经没有影了,那么怎么办呢?让他们,尤其让这几个特别爱跑的孩子当课间安全员,让他们去监督其他的同学,给他们戴上一个小小安全员的帽子,他们就管住自己了。

齐宪代:

以身作则。

吕乐彬:

对,然后再去管其他同学,管住几个闹的,再带动中间跟着他们走,可能效果要好一些,我在班里实验是比较好的,再加上每周我们都要进行评选,到月底的时候,我们要评选本月的安全之星,要把他的照片贴在我们的光荣榜里,所以孩子都特别高兴,在课间里走也是慢步轻声,搞活动也有秩序,非常安全的。
所以,就像刚才侯老师说的,必须给学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导,他们知道该干些什么,可能就要好得多。

侯玮:

先陪着,然后再慢慢放。

吕乐彬:

对,先陪,也就是说教扶放,有这么一个过程,就会好得多。

齐宪代:

二位老师对一年级新生怎么做好帮扶的工作谈了很好的意见,但是在学校里面,作为班主任来讲,从原来的一个班到新接一个班,当然不一定是一年级的班,可能是三年级、五年级的班,都是有可能的,那么,新接班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应该提示给大家吗?

吕乐彬:

新接一个班,作为一个新的班主任,应该向上一届老班主任了解班里的情况,可以细到每一个孩子,尽可能找到这一个班孩子的照片,一一对应的认识他们,在初次家访的时候,能够一下叫出他们的名字,这样会给家长和孩子一个惊喜,给家长跟孩子留下一个非常好的印象,说这个老师特别重视我们家孩子,为日后的家长跟班主任之间,还有班主任跟学生之间情感的沟通,以及班主任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另外,我觉得,在开学第一天,也是特别要注意,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孩子,他有一些想法,也经历过一两年、两三年的学校生活了,他会对班主任之间进行比较,那么第一天能够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会给学生留下一个非常好的印象,觉得这个老师工作起来很有方法,办事有效率,这个老师一定能力很强,那么从第一天,他可能就会很佩服你,那么也为日后的班主任工作打开一个好的开端。
另外,我还特别习惯于在开学的第一天、第二天找一些孩子来谈话,因为我基本上都会在暑假的时候,进行家访,或者通过对老班主任的走访,了解到班里的一些特殊孩子,比如说特别淘气的、打闹的,或者学习上有一些问题的等等,我可能会在开学的前两天、三天找他们进行个别谈话,有的时候也可能是几个人的谈话,让他们觉得,新班主任上来就非常关心我、关注我。
我前几年接过一个班,那个班里有一个孩子,可以称得上是全校的打架大王,虽然是四年级,但是他把六年级很多高个的男生都打得很服他。所以我也就认识他了,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发完新书、新本之后,我就把他留下来,进行单独谈话,他没想到我一下子就能叫出他的名字,而且很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他觉得很意外,之后我就问他有什么想法,你在我的眼里是个好孩子等等,先给他一个很好的印象,觉得这个新班主任可能不太了解我打人打架的事情,她很了解我的优点,所以他会在之后尽可能把自己好的表现展示给同学老师们,我觉得这样的效果还是很好的。

齐宪代:

在学校工作当中,新接班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作为学校的班主任来讲,这些工作都是经常做到的,所以我们欢迎所有的朋友对这个议题发表一些意见,也欢迎各位学员对此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


对话专家】

主持人:

齐宪代(北京教育学院 副教授)

专 家:

杨一鸣(中央教科所)

 

苏尚峰(北京师范大学)

 

汤丰林(北京教育学院)


齐宪代:

各位学员,我们下面进入班主任与每个班级模块,班主任与新接班的专题,参与我们今天讨论的有三位专家,他们分别是中央教科所的德育专家杨一鸣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专家苏尚峰博士,北京教育学院心理学专家汤丰林博士。
小孩子从第一次背着书包走进校园,心里对学校是充满着憧憬和好奇的,但是从他们走进校园那一刻起,班主任就开始绷紧自己的神经,面对这些娇生惯养、被视为掌上明珠的独生子女,教师怎么做才能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使他们由自由散漫逐渐走向自立和自主,案例中这个班主任可谓是绞尽脑汁,花了很大功夫,但是她感到真的很累,她也想摆脱这种疲于奔命似的辛苦,但是她敢吗?她应该吗?在新入学的小学生管理方面,教师怎么做?我们想听听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请问杨一鸣博士,教师到底应不应该干预学生的课间生活?学生不出事,老师是不是就尽到责任了呢?

杨一鸣:

学校生活区别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学校生活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带着社会文化的托付展开的,所以学校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应该都是具有教育性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课间活动表面上看来是孩子自由活动的时空,但是对于教师来讲,这同样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契机。
课间活动可以看作是一种隐性课程,如果充分运用好,对儿童的发展会起到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刚入学的孩子。这是每一个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对于课程实施来讲,安全是一个条件,但不是功能,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课程有效、有意义的展开、进行,如果没有安全,那么一切都谈不上,所以安全应当是课间活动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和保障。
另外,对于孩子,尤其是刚入学的孩子来讲,班主任如何尽快、尽早的认识每个孩子的特点,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实施有效的教育,也是保证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
在这个案例中,面对如何运用好课间活动这个主题,班主任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变,最初,她是放任,发现放任不行,她就开始介入,开始的介入是一种全员介入,只有一种活动方式,只有她一个人在想,孩子该怎么活动,所以她会感到很累。
接下来,她发现,她可以调动孩子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课间活动还给孩子,把课程的主动权还给孩子,慢慢的她发现,用课本剧的方式,用排歌舞的方式等,让每个孩子都活动起来,她变成一个陪伴者,变成一个牧羊人,变成一个活动的伙伴,课间活动真正到了有意义的教育活动的本意上来,这样一种课间活动,既可以保证安全,同时又能保证它的教育意义的实现。

齐宪代:

课间只有十分钟,班主任在这个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杨一鸣:

应该说,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间,课间十分钟如何运用好,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低段的孩子,多动,好奇心强,希望不断的有变化,活动有变化,活动没有变化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想方设法来制造各种各样的意外,其实也是孩子一种能量发泄的方式,性别有差异,孩子的年龄也有差异,班主任如果能够尽量利用好班级现有的组织,比如小队、小组、小团体,创造出能够让孩子们自己活动的时空,让更多的老师帮助他一起来实现,比如副班主任帮助他实现课间活动的安全监控,发挥小干部的作用,这样能够使课间活动变得轻松、活泼、安全、有效。

齐宪代:

杨博士在刚才谈的时候,已经涉及到小学生的心理状态问题,因为他们已经到了一个学龄段,但是他们的心理跟幼儿阶段可能还没有明确的变化,那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怎样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来开展活动呢?下面我想请汤博士来谈谈这个问题。

汤丰林:

从小学生刚刚入学的情况来看,他从过去比较松散、自由的生活进入到一种比较规范、守纪律的生活状态,肯定在许多心理特点上发生变化,作为老师还是需要关注的。有这样几个特点需要我们老师关注。
第一,从孩子注意的角度来讲,他的注意力存在一个适应过程。从注意的稳定性来看,有一个起伏现象,在一段时间内,注意力肯定能够保持一段,但是也会出现一些分心,有这样一个波动过程。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7-10岁的孩子,集中注意大概能保持在20分钟左右,而对10—12岁的孩子,他的注意力能够保持在20分钟—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的孩子,能够保持在30分钟左右,这样一个注意力稳定的特征,是老师应该关注的,我们在课堂上,在有效保持注意力这样一个时间范围内有效的调控。
第二,从注意力的分配看,刚入学的孩子,同时能做两三件事情,同时关注两三个事物这样一个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分配会逐步加强。从注意力分配的角度来讲,他所做的这些事情还必须熟练化,比如说孩子一边听课、一边写字,他字必须会写,他才能够有效分配注意。
第三个需要关注的就是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低年段的孩子,他好动、好模仿,容易受暗示。这样一些特征也是我们老师需要关注的。

齐宪代:

刚才您谈到了一个好模仿,其实我们发现,在幼儿园里面,孩子可能更善于模仿,跟着老师做得比较多,所以我们经常说,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就是要言传和身教,从幼儿园到小学,毕竟是一个过渡,从管理学的角度,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学生的管理有一个衔接问题。从管理学来讲,我们应该有哪些更多的认识,另外,到了小学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职责应该怎样确认,我想就这两个问题,请苏博士给我们谈谈。

苏尚锋:

其实借这个话题,也回应一下刚才杨博士的观点,就是说在学校里面,安全是一个条件,这句话肯定是正确的,但是小学跟幼儿园之间有一个衔接,这个衔接在于,幼儿园阶段保护孩子的职责,到了小学低年级阶段依然存在,也就是说,保护孩子依然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这点没有改变,因此教师设计的任何教育活动,要以安全保障作为第一步,同时,小学生跟幼儿园阶段还有一个不同,就是要培养孩子自主管理的意识。不仅仅教师要创设安全的情境,还要让孩子自主的产生保护自己的意识。
杨博士刚才有一个话题,我也想回应一下,就是教师怎样精心设计课间十分钟,其实教师过多的进行设计,反倒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自主管理自己课间十分钟的问题。

齐宪代:

这也是这个案例中班主任讲她累的原因。

苏尚锋:

一方面对教师来讲,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但是同时,教师在发挥自身主体性的时候,同时也应该考虑一下孩子的主体性,教育永远是一个辩证的艺术。

齐宪代:

刚才大家就班主任与新接班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们现在想请各位专家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所谈问题的主旨。

杨一鸣:

课间活动对于孩子来讲,是一个发展的重要时空,对低段孩子来讲,这种时空如何进行有利的运用?他既需要积极的参与,同时也需要教师积极的帮助,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个教育的机会,帮助孩子实现在这个时空中的有效发展,使课内和课外形成一个有机统一,这样对孩子的发展能够产生一种综合作用。

汤丰林:

我想先补充一句,刚才我谈到了孩子的心理特征问题,其实我也非常赞同苏博士的观点,课间十分钟还是应该还给孩子,因为从他的注意力调节角度来讲,给他一个放松、自主活动的空间,这样更有助于他上好下一节课。
用一句话概括,从老师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心理特征,有效的开展教育。

苏尚锋:

坚持保护、爱护同时又具有教育的功能,是班主任工作艺术的重要方面。

齐宪代:

感谢苏博士,我还有一个问题,在学校里,教师对学生到底有哪些管理职责?我想专门请您谈谈这个问题。

苏尚锋:

其实我刚才也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第一,教师保护职责依然存在;第二,正像杨博士所说的,教师的教育职责无处不在,即使是在课间,他也要行使教育的职责;第三,作为一个新接班的老师,尽快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班级环境是很重要的,刚才案例里面,老师做得非常好,组织了一个主题班会让大家来熟悉。
第四,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规则这也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让学生尽快融入到学校生活里来,让学生尽快实现学生角色的自我认同,这也是教师重要的职责。

汤丰林:

刚才我从孩子的注意特点,从课间管理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老师在关注孩子注意特点的同时,应该给孩子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这样的话,在一个比较安全的环境当中,老师在空旷的操场上、在课间、在室外,让孩子自由活动,让孩子同时关注的事物少一点,一般来讲,在教室里面打打闹闹的,肯定会容易碰撞到自己,安全上就会出现一些情况。
另外,从注意分配的角度来讲,因为孩子同时不能做好几件事情,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一下,让孩子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课间有一个放松,应该是很好的。

齐宪代:

我接着想问一下,学生安全问题毕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小学生,尤其一年级的学生,他本来不是故意的,但是可能他就直接想往前跑,但是他跑的时候,只看到自己想去的目标,根本没有注意到其他的别的东西,因此,就容易产生偶发的安全事故,是不是有这种情况呢?

汤丰林:

这种情况有时会发生,从他自己的心理特点来看,是属于正常的现象,当然我们必须从学校管理、学校安排的角度,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宽松的环境,课间带到室外,在操场上,让孩子有自由的空间。

苏尚锋:

我补充一点,学校创设一个安全的环境格外重要。学校要承担这个职责,比如说在教室里面,课桌的角不宜过于锋利,室外活动的一些器材,一定要保证安全,应该有防护的包裹,不应该因为学校安全环境的不完善,导致对学生的约束过大、控制过强。

杨一鸣:

首先,对于新入学的孩子来讲,课间活动作为一个有效的教育时空,很多班主任帮助孩子尽快熟悉学校环境,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教室周围的环境和自己教室的环境。
第二,课间活动是很多老师用来让孩子熟悉学校生活规则、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一个时空,常常老师在课间的时候,会提醒孩子,要及早上厕所,要做好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
第三,课间十分钟作为建立新团体、结识新伙伴的重要时空。
第四,课间十分钟,有些孩子把它作为一个梦想、自我想像的时空。
对于课间活动的安排来讲,应该体现它的教育性,并不是像这个案例中的老师一开始所做的那样,把它作为铁板一块的活动,应该容许孩子充分利用好这个课间十分钟,既有设计,又有自主的活动,很多男孩子把课间的奔跑当做自己释放能量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和途径。可能在幼儿园阶段,这种游戏是有老师看护的,往往是被允许的,但是在小学阶段,可能这些游戏就不被允许,老师这个时候就要体现引导的作用,帮助孩子从这样一种枯燥的无意义的奔跑中,引导他做一些游戏,既帮助孩子释放能量,同时又能保证孩子的安全,但是,也要注意,老师不一定课间十分钟把所有的孩子都拢在自己的身边,应该容许不同的孩子有自己的享受课间十分钟的机会。怎么更好的体现课间十分钟对孩子发展的意义和对于我们做教育的意义,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