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述如何高效分配课堂45分钟

(2010-06-18 09:29:35)
标签:

杂谈

    浅述如何高效分配课堂45分钟  

                        邓艳玲

   物理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而在教育厅高中学科周课时安排中,物理只有4课时,内容不减,难度不降,还要遵循教育厅“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升学率”。那么我们物理教师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挥更好的课堂教学效率呢?但是如今的教学不同以往,如今是又要争取时间,又要争取效益。如果争取了时间,就没有效益,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果争取了效益,又失去了时间,赶不上教学进度。最后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那如何才能让“鱼和熊掌”兼得呢?

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际,列举几种课型的时间分配方法,以供参考及商榷:

一.新授课(凤头——猪肚——豹尾式)

新授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有一个好的开端,才能提高整个教学效率。为使课堂效率更高,课前师生都要充分准备实验器材,进入课堂后才能“有米可炊”。

1.凤头

进入课堂后,老师与学生先进行短暂的目光交流,然后再顺势地用1~3分钟引入新课。

引入一定要像“凤头”一样短小精悍,找准本堂课的切入点。如果时间太长,学生的思维就会发散地太远,从而使导入失效。

2.猪肚

在讲授新课主体内容时,要做到有结构、有条理、有重点、有难点。这才能让猪肚似的内容不但饱满,而且又层次分明。

主体部分又可分为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自主练习三大部分:

(1)实验探究犹如胃,完成知识的前期消化,消化程度决定后面的吸收情况或吸收率。

老师在实验之前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在规定好此实验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的同时,适当指导学生如何去完成实验。

让学生花5~10分钟完成探究实验,不能让学生为了凑热闹来完成物理实验,等实验结束之后,学生还不能得出实验的结论。

所以,如果在胃“消化不良”的时候,教师应该适时地给胃来点“吗丁啉”,让其恢复胃动力。老师可以走进学生中间,对学生做的不对的地方进行指正,但如果遇到有好的方法应该及时表扬。但不能全盘端起,变成老师一个人的实验,从而才能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2)得出结论犹如小肠,整节课的精华全靠它来吸收。

待探究实验做完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用1~2分钟得出本节课的主要概念、定理、规律、定律等。

再用3~5分钟进行简短精粹、具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

例题的选择应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本堂课的精髓。为了节省时间,让课堂效果更高,可以用多媒体或讲义将题目事先准备好,由学生一起回答。

(3)自主练习犹如大肠,它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吸收前面遗漏的知识点。

所以就留下20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堂自主练习。在练习时,可选择一些典型的例题。第一,保证题目的深度和难度;第二,保证学生能在课堂上能及时完成;第三,还可保证在剩下的时间内,教师能将题目点评一下,简单的题目一笔带过,难题则做一些点拨,以便学生更好把握解题方向,掌握解题方法。

3.豹尾

最后,用2~3分钟对课堂知识以及应用进行小结,针对性地布置好作业,要好比“豹子尾巴”,干脆而有力度。

二.实验课(任务驱动式)

物理实验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能完善课上的演示实验,而且还可以对重难点进行巩固。

这里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方式,让学生完成实验。

首先,将45分钟分成几个小的任务,同时几个任务之间一定要有联系,有层次。例如,在做《练习使用游标卡尺》时,从游标卡尺的结构到各结构的功能、从游标卡尺的调节到游标卡尺的使用,再到读数,都要有一定的联系,这样才能使整个课堂有机地串联起来。

第二,要保证各任务的容量,能充分利用45分钟,学生要来得及做,也不能太松懈,从而才能使知识得到巩固,又不浪费时间。

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而教师要做的仅仅是帮学生找任务,然后选择适当的时间交代学生去完成,何乐而不为呢?

三.习题课(总————总式)在完成新课及实验教学后,那就需要用习题课来温故知新。习题课同样也要注重课堂结构,不能就以题目论题目,一堂课从头讲到尾,不能突出整堂课的重点和精彩的部分,整节课就会枯燥无味。

巩固练习不是越多越好,但不排除题目多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但这可能会使脑力资源浪费。应该让题目在横向和纵向上都有延伸,而且每个知识点之间要有血有肉,相互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大而有生命力的知识系统网络。

这里,我们可以采取“总——分——总”的形式。

教师一下子将全部知识点复习、讲述完毕,然后再发几道题目给学生练习,等练习完后,再做一个评讲。最后,将这节的知识点再

复述一。

  所以,我用这样的方式:先视知识点的多少和难易,花3~5分钟时间,把总体知识脉络概述一下。然后再花30~35分钟时间,将各知识点分配到这个时间段内,对每个知识点做针对性的复习,然后再板书出题目让学生练习,复习完一个知识点再做下一个知识点。最后,剩下3~5分钟,综述一下这节课讲到的知识点,将解题技巧方法总结点拨一下。

四.复习课(承上启下式)

习题课需要在复习的基础之上进行,而复习课也更需要用习题来巩固,所以复习课和习题课是相辅相成的。

复习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将整个知识点串联起来的最有效的方式。

复习可分为习题课上的针对性复习,还有新课讲解前的引入复习。

在进行小节复习时,学生已经掌握了85%~95%的知识,我们教师根据平时学生的表现,以及答题的情况,采取蜻蜓点水式的复习。

如果是比较难的一节,或者是一整章的复习,在概括知识点时,不能统而笼之,也不能面面俱到,这时应注重重难点的剖析,“突出重点,剖析难点”。然后再以专题形式将题目打印出来进行复习,争取当堂课评讲。

如果知识点多,而且比较难或者是重点的话,那在前面的习题课上,就只能先做一个“箭在矢端”的练习;到总复习时,而将做一个“离弦之箭”的练习,有力而且正中靶心。

如果是某一小节的复习的话,如果知识点少,或者比较简单的话,可以不必另外开设专门的复习课,可以把复习穿插入前面的习题课的每个知识点的习题之中,还可以把它作为一堂新课的开始的导入部分。

学无定律,教无定法,这里只是简单的将一些课堂时间分配方法总结出来与各位老师进行讨论,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正,并与各位老师共同进步。                           

 

 

                                                 2010年3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