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运城市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2016-06-19 19:20:57)
标签:
转载 |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运城市教育局教研室申请的全国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课题已通过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分会总课题组批复,批准列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语文“主体阅读实验研究”课题项目的启动,以推进我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提升课程实施质量为宗旨,力图通过构建科学、开放、多元的小学语文阅读体系,解决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追求阅读对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和升华的恒久价值;力图通过构建“大单元主题教学”的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追求课题研究对改变教师教学行为和阅读对教师语文素养提升的可持续能量,并探索适合我市实际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的评价方式,形成我市小学语文课程文化,使师生拥有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提升教育的品质和内涵。
一、课题基本情况
(1)前期准备工作:
2014年2月,运城市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课题实验区共83所实验校通过了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总课题组批复,批准列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期限自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课题编号为:【110020——221】
5.课题负责人:运城市教育局教研室
6.课题实验时间: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为期三年。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总课题组的主题阅读的课堂模式是“14课时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主题阅读研究,本着大阅读观、大语文观、大教育观的思想,不仅注重一个课时的教学,而且关注一个单元的教学效果,建构与之相适应的“大单元教学体系”,遵循“整体性原则”来组织教学。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把“一主两翼”中相关联的3个单元,组成1个“大单元”,用“单元主题”统领整个教学流程,而不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教,实现了阅读教学的高效。
“单元主题教学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以“大单元主题教学”为代表的教学流程改革;二是以“以读代讲,以读带讲”为代表的教法改革;三是以“批注式阅读”为代表的学法改革。“语文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独特研究意义则在于:
1.从课堂文化建构的角度上讲,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文化建构,它引领学生在课堂上关注文化,亲近母语,寻找语言文化的根源,汲取世界和民族文化的精华,通过体验与熏陶,理解与扬弃,鉴赏与反思,沉淀与创造,形成一种高品味的精神建构。
2.从课堂实施角度上讲,“语文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对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补充、重组、拓展,它将使教师成为课程的建构者、践行者、创造者,真正目的是让教师不再“死教教材”,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语文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还表现在:(1)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良好人格的形成,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心理,形成高品味的人生追求,学会辩证的思考,将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2)它强调阅读的连续性和递进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想意识高度、情感发展特点不同,它们的呈现方式、思想内涵等呈循环式递进。
3.从系统论的角度讲,主题阅读是以一个单元为单位,将语文教材中的单元内容以及与单元主题相关联的课外阅读内容,组成一个“大单元”系统。这样的教学密度高、容量大,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架构和思维重组。
4.从课程论的角度来说,主题阅读超越传统的、单一的、离散性的、壁垒化的学科课程模式,提出了一种以全面性、整体性、联结性、统合性、探究性为特征的主题课程模式,这种模式很好地践行了由“文字——文学——文化”的梯次提升。主题的经典性、时代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等,决定了主题阅读研究的目标——围绕主题,依托教材,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阅读。
5.从哲学的高度,以文化主题作为思想统领,对教材乃至课外的文本进行整合,可以达到“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语)的教学效果。
三、课题概念界定
结构主义家普洛普认为,尽管故事中有大量的细节,但是某一类故事的核心却是建立在一些基本“功能”的结构上。我们如果能找到这一类故事的基本“功能”结构,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主题阅读而言,这种基本的“功能”结构就是由单元主题所拓展出的核心知识、情感密码、价值认同等,它可以从一点出发,着力探究文本的历史阐释,刻画和解读时代特征,揭示和丰富学科内涵,并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相融,由浅及深,形成立体的教学网络。主题阅读就是是依托教材的有效拓展,在整合教材选文内容、活动内容、习作主题及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和实施方略。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学生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意识,注重学生语言积淀、情感体验及良好语感的形成,并逐步提高阅读速度和对阅读主题的把握能力,使学生有思考地读书,成为有思想的读者。进一步促进学生识字、口语交际、习作等相关能力的提高。
教师目标: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具有高品味的教育教学技艺,能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规律,灵活机智地驾驭课堂教学;使教师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开,能够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能够不断地反思现状,从问题中提炼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通过理解“新语文主题阅读”的理论建构,掌握“主题阅读”的方法引领,使教师的阅读素养、知识涵养、文化学养有更大的发展,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教师。
学校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构建科学、开放、多元的小学语文阅读体系,解决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追求阅读对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和升华的恒久价值;完善和加强学校教育内容,调动广大语文教师的内源性动力,构建“大单元主题教学”的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追求课题研究对改变教师教学行为和阅读对教师语文素养提升的可持续能量,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意识,专业基础扎实,学术功底深厚,文化视野广博,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上乘,结构合理,整体优化,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探索适合我市实际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的评价方式,形成我市卓有特色的小学语文课程文化,提升教育的品质和内涵。
(二)研究内容
(1)“主题阅读”的理论建构
包括主题的生成研究、主题阅读内容的选择研究、主题阅读的心理研究、主题阅读的行动研究、主题阅读的方法与规律研究等。
(2)“主题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
研究和探索主题阅读的操作策略、教学模式,搜集、筛选和整理阅读资料,编写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主题阅读读本。其中,重点围绕“小学语文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方法、策略、体系、适用范围、研究重点等进行以“小学语文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
(3)“主题阅读”的评价研究
以综合性、过程性、导向性与激励性为原则,以能力、习惯、兴趣和态度的评价为重心,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围绕“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理论建构、方法、策略、体系、适用范围、研究重点等,我市进行了以下子课题研究:
(1)主题阅读与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意识、阅读精神形成的研究
(2)“主题阅读”中主题的深化与拓展研究
(3)“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4)“主题阅读与智慧表达”的研究
(5)在主题阅读中生成习作智慧的研究
(6)“主题阅读课外活动体系构建”的研究
(7)“主题阅读评价机制”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
(一)方法
(1)在“主题阅读与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意识、阅读精神形成的研究”中要注意使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查字典、认真思考、讲求阅读方法、自觉寻找有价值的文本的习惯,并通过对学生阅读目标、阅读时间、阅读数量、阅读类别、阅读品味、对阅读主题的把握及学生阅读前后的表现(口语表达、朗读、习作等)来判断学生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意识、阅读精神。
(2)在“‘主题阅读实验研究’中主题的深化与拓展研究”中要善于搜集与文章相关、相似、相近甚至相对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全面地了解,不断在阅读中丰富对主题的认识、感受,丰富自己的语言。同时要挖掘主题内涵,在文章的关键点、相似点、生长点等处进行适当地拓展,从一文拓展到多文,从一本书拓展到整本书,使“新语文主题阅读”的一个个文化连缀点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关键点。
(3)在“‘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要努力做到:组构、建构、整构教材,从“主题”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出发,打造大容量、多角度、同主题、重文学濡染、关注文化传承的高品味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从主题阅读教学计划的制定、阅读主题提出的依据、主题阅读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主题阅读教学的措施和方法、主题阅读教学的效果评价等几方面进行研究,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主题内涵,强调阅读的整体和综合,并结合相关语文知识灵活地创意、规划、实施,建构立体的、开放的、多角度的、结构灵活多样的主题阅读教学模式。
(4)“‘主题阅读’与智慧表达的研究”宗旨是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文明态度、语言修养、语言智慧和语言风格。因此,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①学生复述、讲述、演讲等基本能力的培养;②学生倾听艺术的培养;③学生交际中的双向互动;④学生表达交流中的语言智慧;⑤学生交际中的合作精神;⑥学生交际中的文明习惯养成。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智慧表达的能力和习惯。
(5)习作的技巧不是总结出来的,而是在阅读中一点点熏陶习得的。为此,“在主题阅读中生成习作智慧的研究”要从积淀(积淀生活素材、情感素材、语言素材、习作方法等)、立意、构思、选材、布局、语言这几方面入手,倡导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写出有一定思想主题,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形式活泼自然的习作,构建以“主题阅读、主题积累、主题创作”为主旨的习作教学体系。
(6)“‘主题阅读’课外活动体系构建的研究”是要建立一种注重文化提升,注重成果展示、带有主题研究意义、符合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活动体系。包括以语言积累为主的活动(如:成语接龙赛、读书成果交流会等),以展示为主的活动。(如:书法比赛,查字典比赛,汉语拼音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诵读比赛,习作展等),以评比为主的活动(如:最佳背诵明星,最佳写作之星等)等。要注重活动的主题和文化内涵,保证活动的连续性和长效性,使活动成为展示“新语文主题阅读”成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7)“‘主题阅读’评价机制的研究”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新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为指南,从阅读兴趣、阅读态度、阅读习惯、阅读量、积累与运用、写作水平、活动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跟踪性评价。
(二)实施途径
(1)根据总课题组成员、课题组顾问、专家做好课题方案,市、县、校做好相应的开题论证,总课题组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市、县两级课题组做好实验校跟进工作。
(2)定期召开研讨会,内化精神,了解实验进程,对实验效果和实验方式进行监测。
(3)课题组专家定期点对点、有针对性地对子课题进行指导。
(4)定期举办课题校联片教研活动,定期举办科研沙龙、课例评比、科研论坛、阶段性成果交流会等,展示和推广子课题组的实验成果。
(5)市、县、校跟进“新语文主题阅读”网站,进行网络培训、网上交流、网上论坛,及时了解前沿信息,解决困惑,明晰方向。
(6)成立“运城主题阅读”工作室,创建“运城主题阅读” QQ群,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积极加入“运城主题阅读” QQ群,交流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7)积极参加总课题组各项课题交流研讨会,了解其他地区同类研究课题的新成果;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考察,了解其他地区同类研究课题的新成果。
(8)做好资料的收集、积累与归档工作,包括文件、计划、方案、总结,各种理论学习材料,会议及活动记录、图片等。
六.实验步骤
课题整体实验为三年,从2013年9月到2016年12月。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4年4月)
1.课题申报和论证。2.成立课题领导小组;3.确定实验校4.撰写实验课题、各小组制定实验计划。5.实验教师培训,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理论,收集资料,做好有关课题的调查,为实验做准备。
第二阶段:研究操作阶段(2014年4月—2016年6月)1.“运城主题阅读”工作室完成和完善“语文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发,在全市课题校范围内推行;2.各实验教师进行子课题研究;3.定期开展课题实验校校际联合体教研活动,各片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以简报的形式发至“运城主题阅读” QQ群;4.开展“主题阅读”课堂教学大赛活动和各种形式的教研沙龙活动;5.跟进“新语文主题阅读”网站,进行网络培训、网上交流、网上论坛,跟进“运城主题阅读” QQ群网络教研。6.召开阶段性成果汇报会;7. 教师撰写实验论文,各子课题组撰写阶段实验总结报告。
市级课题组邮箱:yunchengyuwen @126.com
市课题组博客地址:www:∥bolg.sina.com.cn/xp158598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验收阶段(2016年6月—2016年12月)1.课题组召开实验研讨会,对实验从计划、实施和实验成果等进行验收,撰写实验工作报告。2.各种成果材料收集、整理; 3.对本课题进行成果鉴定。4.结题;5.宣传研究成果,推广课题成功经验。
七.实验成果
1.运用小学12册《新语文主题阅读》、《主题式•经典诵读》读本,并总结经验。
2.各子课题组课堂模式、课程实施的个案、经验、论文集。
3.记录学生和教师成长的各类音像制品、VCD光盘。
4.光盘、图片、录音、专题片等。
八、课题实施管理
1.建立市、县、校三级课题网络管理机制。为保证课题实验的顺利开展,市、县、校建立三级课题网络管理机制,及时跟进国家总课题组“新语文主题阅读”网,学习前言信息,参与网络教研、网络培训,网上论坛,即时分享主题阅读经验。市、县两级课题组根据课题实施中的问题,不定期组织课题实施经验交流,解决主题阅读7种课型的操作策略;各课题校根据实际情况每学期参与总课题组高级研修班培训,提高课题研究的行动力。经验报告交流、课例观摩研讨、优秀案例、论文评选交流等内容。
2.加强课题校校际联片教研活动。为推进课题实施,完成和完善“语文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创建相互开放、优势互补、共同发各展的课题研究机制和教研平台,解决主题阅读7种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提高课题实验的行动力。市级课题组每学年定期邀请专家对课题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培训和引领;各片区每学期进行校际联片教研一次,每次活动要求做到有主题、有计划、有目标、有成效,并做好做好资料的收集、积累与归档工作,包括文件、计划、方案总结、材料、会议及活动记等,发至市级课题组邮箱和“运城主题阅读” QQ群,让广大实验教师了解课题实验的新动向、新成就。市级课题组将通过博客课题管理公布各实验校的实验动态。
3.定期开展课题实验年会或阶段推进会。每学年,由全国总课题组、市、县(区)三级课题组定期开展课题实验年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如组织课题实验经验交流会、专题研讨会、教学评价课例观摩活动、评选优秀案例、论文、实验成果展示等等,交流各地实验研究的实践经验和在探索中取得的新成果。通过年会,广泛听取各实验区的意见和建议,明晰课题实验研究方向;总结经验,扩大课题实验的影响力,提高课题实验效果。
4.加强专业示范和引领。不定期邀请专家与实验区负责人、主题阅读工作室成员、实验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座谈,听课评课,并对实验工作做出进一步指导。
5.加强成果意识。做好课题实施过程中资料的收集、积累与归档工作,包括图片、录像、论文、课例、文件、计划、方案总结、材料、会议及活动记录等,总结经验,推广课题实验成果。
八、课题的组织机构
1.总课题组组织机构
(1)顾问组:
崔 峦: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任 洁: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
张俊洪:华南师大教科院教授
于永正: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陆 恕: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赵志祥:深圳市小学语文教研员
陈金才:深圳市福田区天健小学校长
吴师军:深圳市松坪小学教科室主任
赵进春:吉林省北华大学师范学校校长
(2)课题研究组
课题负责人:刘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