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行业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标签:
旭化成美国磷酸铁锂电池负极材料小罗纵横上海浦东股票 |
分类: 行业研究 |
http://blog.sina.com.cn/qq544051257
小罗纵横上海浦东

这一个行业的个股我暂时还是看上杉杉600884,杉杉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的第一股---拿着等涨几倍吧
|
锂电池行业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
聂文书
报告提要 1.锂电池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电池行业的主流(机会)
1.1铅酸电池, 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1.2镍氢电池很难再有机会 1.3燃料电池机还难以形成的规模产业化 1.4锂电池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相当长时间的过程 2锂电池行业的发展现状 2.1国际发展现状 2.2国内低端产品竞争激烈,高端产品还未导入 2.3阻碍锂离子发展的问题 2.4锂电池发展趋势展望 3锂电产行业的产业链及其投资机会分析 3.1上游资源 3.2正极材料 3.3负极材料 3.4电解液 3.5薄膜 3.6电池回收 4.总结 1、锂电池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电池行业的主流(机会) 1.2镍氢电池发展机会有限 1.3燃料电池形成规模商业化尚待时日
1.4锂电池的发展机会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从2G网络向3G网络迁移,对锂电池的需求也将会起很大的拉动作用。 新能源汽车将带来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爆发式需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以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为主要动力方式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目前各个国家、各大企业、相关配套系统都在为抢占行业的制高点而努力,相关的投资政策、消费补贴 2、锂电池行业的发展现状 2.1国际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重要锂电池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中、日、韩三国,2009年出货量前6的企业及市场份额如下图所示,中国的比亚迪、比克分别位列第 5 和第 6,另外,进入全球前十的中国锂电池企业还有 ATL和天津力神。 图1:2009全球重要锂电池企业出货量市场份额。 2.2国内低端产品竞争激烈,高端产品还未导入 国内主要为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MP3、MP4、蓝牙、PDA 和便携摄像机等的消费和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首先应用于电动自行车,已经批量进入市场。汽车电池方面,国内也有多个单位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已经装车进行示范运行,但总体水平离真正商业化尚有距离,单体电池在寿命和一致性方面和日本产品有明显差距,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组技术水平也亟待提高,关键材料的水平和产业化能力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锂电行业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分析 3.1上游资源 锂电池原料中,对锂的需求巨大。每辆新型动力汽车预计需要0.08吨左右的碳酸锂,一旦动力锂电池大规模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上,碳酸锂的市场潜力将十分巨大,预计到2012年仅新能源汽车对碳酸锂的需求每年就将达到5万吨以上。到2015年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可达266万辆,如果以每辆纯电动轿车消耗50千克锂材料来计算,大概需要锂材料13.3万吨。相比于此,201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0亿辆,锂资源的相对匮乏可见一斑。目前国内碳酸锂工业级价格在45000元/吨左右,电池级碳酸锂价格70000元/吨左右,高纯碳酸锂价格更是高达100000元/吨以上,国内涉及的新建项目由于是采用盐湖卤水提取碳酸锂,生产成本在10000-15000元/吨左右。因此,市场普遍认为碳酸锂产品盈利能力非常高,将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幅增长。 锂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种方法是通过沉淀、溶剂萃取等方法从盐湖卤水中提取,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青海和西藏两地,相对成本较低;第二种方法是通过转换法从锂矿中提取,相对成本较高。 3.2正极材料 由于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占有较大比例(正、负极材料的质量比例为
3:1~4:1),因此正极材料的性能将很大程度地影响电池的性能。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最为关键的原材料,直接决定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和电池能否大型化,约占锂离子电池电芯材料成本的30%左右。 3.2国内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
3.3负极材料
与正极材料相比,负极材料占锂电池成本比重较低,而且国内已经实现产业化,负极材料以石墨、固体碳粒为主。目前国内从事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的前三甲企业是中国宝安、杉杉股份、长沙海容,目前负极材料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未来这一块的市场需求将出现巨大缺口。 3.4电解液 电解液对电池的放电倍率影响很大,适当的添加剂将大大提高电池的倍率放电容量和电压(最高能提高
60~90%)。电解液约占锂电池成本 12%,毛利率约 40%,是锂电产业链中盈利能力较强的环节之一。目前全国产能约 1.8
万吨,供需基本平衡。但新能源车对电解液需求拉动较大。通常一辆 PHEV需要电解液 40 公斤,按国内 2015 年汽车产量
982万辆,5%使用锂电来计算,约新增 1.96 万吨电解液需求,未来 3-5
年电解液行业需求较为旺盛。目前国内电池生产商电解液配套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只有少部分使用进口电解液。国内定位高端的厂商主要有国泰荣华、珠海赛纬电子、天津金牛、东莞杉杉等等,可满足我国锂离子电池生产的需要,并有部分出口。 图 3.5薄膜 隔膜系锂电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的一种高附加值材料,在锂电池成本中,隔膜约占 25~30%,但毛利率却高达
70%,在动力锂电池中盈利能力最强。 全球主要隔膜生产企业产能分布 我国在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与开发方面起步较晚,锂离子电池隔膜主要仍然依赖进口,导致市场价格高居不下,隔膜的平均价格在
8~15 元/m2,其成本占到了整个电池成本的约 1/3。 3.6电池回收 4结论
市场秩序的重建带来企业竞争环境的好转、企业地位的稳固
规模的扩张
新产业的诞生--供给创造需求
结语:在现在和未来间思考
|
|
锂电池行业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
聂文书
报告提要 1.锂电池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电池行业的主流(机会)
1.1铅酸电池, 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1.2镍氢电池很难再有机会 1.3燃料电池机还难以形成的规模产业化 1.4锂电池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相当长时间的过程 2锂电池行业的发展现状 2.1国际发展现状 2.2国内低端产品竞争激烈,高端产品还未导入 2.3阻碍锂离子发展的问题 2.4锂电池发展趋势展望 3锂电产行业的产业链及其投资机会分析 3.1上游资源 3.2正极材料 3.3负极材料 3.4电解液 3.5薄膜 3.6电池回收 4.总结 1、锂电池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电池行业的主流(机会) 1.2镍氢电池发展机会有限 1.3燃料电池形成规模商业化尚待时日
1.4锂电池的发展机会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从2G网络向3G网络迁移,对锂电池的需求也将会起很大的拉动作用。 新能源汽车将带来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爆发式需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以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为主要动力方式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目前各个国家、各大企业、相关配套系统都在为抢占行业的制高点而努力,相关的投资政策、消费补贴 2、锂电池行业的发展现状 2.1国际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重要锂电池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中、日、韩三国,2009年出货量前6的企业及市场份额如下图所示,中国的比亚迪、比克分别位列第 5 和第 6,另外,进入全球前十的中国锂电池企业还有 ATL和天津力神。 图1:2009全球重要锂电池企业出货量市场份额。 2.2国内低端产品竞争激烈,高端产品还未导入 国内主要为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MP3、MP4、蓝牙、PDA 和便携摄像机等的消费和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首先应用于电动自行车,已经批量进入市场。汽车电池方面,国内也有多个单位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已经装车进行示范运行,但总体水平离真正商业化尚有距离,单体电池在寿命和一致性方面和日本产品有明显差距,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组技术水平也亟待提高,关键材料的水平和产业化能力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锂电行业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分析 3.1上游资源 锂电池原料中,对锂的需求巨大。每辆新型动力汽车预计需要0.08吨左右的碳酸锂,一旦动力锂电池大规模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上,碳酸锂的市场潜力将十分巨大,预计到2012年仅新能源汽车对碳酸锂的需求每年就将达到5万吨以上。到2015年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可达266万辆,如果以每辆纯电动轿车消耗50千克锂材料来计算,大概需要锂材料13.3万吨。相比于此,201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0亿辆,锂资源的相对匮乏可见一斑。目前国内碳酸锂工业级价格在45000元/吨左右,电池级碳酸锂价格70000元/吨左右,高纯碳酸锂价格更是高达100000元/吨以上,国内涉及的新建项目由于是采用盐湖卤水提取碳酸锂,生产成本在10000-15000元/吨左右。因此,市场普遍认为碳酸锂产品盈利能力非常高,将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幅增长。 锂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种方法是通过沉淀、溶剂萃取等方法从盐湖卤水中提取,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青海和西藏两地,相对成本较低;第二种方法是通过转换法从锂矿中提取,相对成本较高。 3.2正极材料 由于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占有较大比例(正、负极材料的质量比例为
3:1~4:1),因此正极材料的性能将很大程度地影响电池的性能。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最为关键的原材料,直接决定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和电池能否大型化,约占锂离子电池电芯材料成本的30%左右。 3.2国内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
3.3负极材料
与正极材料相比,负极材料占锂电池成本比重较低,而且国内已经实现产业化,负极材料以石墨、固体碳粒为主。目前国内从事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的前三甲企业是中国宝安、杉杉股份、长沙海容,目前负极材料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未来这一块的市场需求将出现巨大缺口。 3.4电解液 电解液对电池的放电倍率影响很大,适当的添加剂将大大提高电池的倍率放电容量和电压(最高能提高
60~90%)。电解液约占锂电池成本 12%,毛利率约 40%,是锂电产业链中盈利能力较强的环节之一。目前全国产能约 1.8
万吨,供需基本平衡。但新能源车对电解液需求拉动较大。通常一辆 PHEV需要电解液 40 公斤,按国内 2015 年汽车产量
982万辆,5%使用锂电来计算,约新增 1.96 万吨电解液需求,未来 3-5
年电解液行业需求较为旺盛。目前国内电池生产商电解液配套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只有少部分使用进口电解液。国内定位高端的厂商主要有国泰荣华、珠海赛纬电子、天津金牛、东莞杉杉等等,可满足我国锂离子电池生产的需要,并有部分出口。 图 3.5薄膜 隔膜系锂电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的一种高附加值材料,在锂电池成本中,隔膜约占 25~30%,但毛利率却高达
70%,在动力锂电池中盈利能力最强。 全球主要隔膜生产企业产能分布 我国在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与开发方面起步较晚,锂离子电池隔膜主要仍然依赖进口,导致市场价格高居不下,隔膜的平均价格在
8~15 元/m2,其成本占到了整个电池成本的约 1/3。 3.6电池回收 4结论
市场秩序的重建带来企业竞争环境的好转、企业地位的稳固
规模的扩张
新产业的诞生--供给创造需求
结语:在现在和未来间思考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