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u/1743078545
盯盘的基本技巧
一、空间、时间、动量
看盘时,要掌握空间、时间、动量三要素。
(一)阻力与支撑——空间的两种表现形式
指数走势图是多空双方力量对比的明证,当多方力量强时,向上走,当空头力量强时,向下降,就这样简单。好比一个人爬山与滑雪。爬山时会遇到障碍,影响向上的力度,滑雪时也会遇到阻力以至于滑不下去,股市中便演化为阻力和支撑。
阻力:空头力量盛、多头力量弱的地方自然形成阻力。实践中,因大众预期的一致性,下列区域常会成为明显的阻力:
1.前收盘:若当日指数开盘低于前收盘,那么,在向上爬的过程中会在此遇到阻力。这是因为经过一夜思考之后,多空双方对前收盘达成了共识,当日开盘时会有大量股民以前收盘价位参与竞价交易,若指数低开,表明卖意甚浓。在指数反弹过程中,一方面会随时遭到新抛盘的打击,另一方面在接近前收盘时,早晨积累的卖盘会发生作用,使得多头轻易越不过此道关。
2.今开盘:若当日开盘后走低,因竞价时积累在开盘价处大量卖盘,因而,将来在反弹回此处时,会遇到明显阻力。
3.均线位置:短线运行中的5日线、10日线被技术派格外看重,一旦指数爬升至此处,会有信奉技术的短线客果断抛售,故而阻力形成便十分自然。
4.前次高点:盘中前次之所以创下高点,是因为此处有明显的卖盘积压,当指数在此遇阻回落又再次回升时,一旦接近前次高点,会有新的作空力量介入,同时多头也会变得小心谨慎。因此,在走势图上便形成了明显的M头形态,而且多数时间右边的高点会低于左边的高点。
5.前次低点:前次低点的形成缘于多空双方的均衡,表明买方力量强劲,而当指数在此低点渐渐失去支撑时,会有相当多的作空人加入抛售行列,从而导致大盘急泻,状如跳水,因“跳水”时间过于短促,会在此处沉淀下未成交的卖盘,故当指数反弹至此时会遇到阻力。
6.整数关口:由于人们的心理作用,一些整数位置常会成为上升时的重要阻力,如660、680、700、800、1000点等,在个股价位上,像9.8
元、10元、20元大关等等。特别是一些个股的整数关口常会积累大量卖单。
当然,还有其它的阻力区,但主要是这6种。
判明阻力区的目的是为了卖在最高点或次高点,一般可以在判明的阻力区之前卖出。如短线高手一般不会在10.00元卖出,而宁可在9.99
或9.98元报卖,以增加成交机会。或者,当指数从高处滑落后,在第 二次接近此高点时报卖。
支撑:跌不下去的地方即为支撑,常见支撑区有以下几类:
1.今开盘:若开盘后走高,则在回落至开盘价处时,因买盘沉淀较多,支撑便较强。道理与阻力区相似。
2.前收盘:若指数(或股价)从高处回落,在前收盘处的支撑也较强。
3.均线位置:主要是5日线、10日线等。
4.前次低点:上次形成的低点区一般会成为人们的心理支撑,其道理也与阻力区相同。
5.前次高点:前次高点阻力较大,一旦有效越过,因积淀下的买盘较多。因此,当再次回落时,一般会得到支撑。
6.整数关口:如指数从700点跌至600点时,自然引起人们惜售,破600点也不易,股价从高处跌到10元处也会得到支撑。
判明支撑是为了争取在低位区买进。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支撑与阻力是一对可以互相转化的矛盾,原先的阻力突破后反过来可以成为支撑,原有的支撑突破后反过来也可以成为阻力。
对支撑与阻力的把握也有助于对大市的研判。如当冲过阻力区时,表示市道甚强,可买进或继续持有;当跌破支撑区时,表示市道很弱,可以卖出或不买进。
(二)时间效应
1.开盘定性--首先要确认开盘的性质。相对于前收盘而言,若高开,说明人气旺盛,抢筹码的心理较多,市势有向好的一面。但如果高开过多,使前日买入者获利丰厚,则容易造成过重的获利回吐压力。如果高开不多或仅一个点左右,则表明人气平静,多空双方暂无恋战情绪。如果低开,则表明获利回吐心切或亏损割肉者迫不及待,故市势有转坏的可能。
如果在底部突然高开,且幅度较大,常是多空双方力量发生根本性逆转的时候,因此,回档时反而构成进货建仓良机。反之,若在大势已上涨较多时发生大幅跳空,常是多方力量最后喷发的象征,表明牛市已走到了尽头,反而构成出货机会。同样,在底部的大幅低开常是空头歇斯底里的一击,反而构成见底机会,而在顶部的低开则证明人气涣散,皆欲争先逃出,也是市势看弱的表现。其后虽有反弹,但基本上一路下泻。而在大市上升中途或下降中途的高开或低开,一般有继续原有趋势的意味,即上升时高开看好,下跌时低开看淡。
2.开盘后30分钟:多头为了顺利吃到货,开盘后会常会迫不及待地抢进,而空头为了完成派发,也会故意拉高,于是造成开盘后的急速冲高,这是强势市场中常见的。而在弱势市场中,多头为了吃到便宜货,会在开盘时即向下砸,而空头胆战心惊,也会不顾一切地抛售,造成开盘后的急速下跌。因此,看开盘后前10分钟的市场表现,有助于正确地判断市场性质。
多空双方之所以重视开盘后的第一个10分钟,是因为此时参与交易的股民人数不多,盘中买卖量都不是很大,因此用不大的量即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俗称“花钱少,收获大”。
第二个10分钟则是多空双方进入休整阶段的时间,一般会对原有趋势进行修正,如空方逼得太猛,多头会组织反击,抄底盘会大举介入;如多方攻得太猛,空头也会予以反击,获利盘会积极回吐。因此,这段时间是买入或卖出的一个转折点。
第三个10分钟里因参与交易的人越来越多,买卖盘变得较实在,虚假的成分较少,因此可信度较大,这段时间的走势基本上为全天走向奠定了基础。
为了正确把握走势特点,可以开盘为起点,以第一个10分钟、第二个10分钟和第三个10分钟【即开盘后10分钟、开盘后20分钟、开盘后30分钟】的指数为移动点连成三条线段,这里面包含有一天的未来走势信息。
a.如果是先上后下再上(即先涨后跌又涨),则当天行情趋好的可能性较大,日K线可能收阳线。因为它表明多头势力较强。若前30分钟直线上涨,则表明多头势强,后市向好的可能性很大,收阳线概率大于90%,回档是建仓良机。
具体来说,若第二个下跌幅度很小,不低于开盘值,则行情应较乐观。若第三个上涨创下新高,行情就更乐观了,当天一般会大涨小回收阳线。
若第二个下跌低于起涨点(开盘),则表明空头压力过大,当天的调整压力较大,一旦冲高无力,会出现急挫,只有在底部得到支撑,才会有较强反弹,但当天一般不太可能收在最高点。
若第二个下跌低于开盘,而第三个上涨又高于前高点,则表明多空分歧比较大,当天震荡会较大,但最终仍可能以阳线报收。
若第二个下跌虽没低于开盘,但第三个上涨却没创新高,特别是随后出现了较为有力的下跌,则说明在多空双方正面交锋时多头相对较弱,当天的回档会持续较长时间,收盘不可能为最高点,有时甚至会演化为“先上后下又下”走势,进而走淡并收出阴线。
b.如果是先下后上又下,则当天行情走淡的可能性较大,特别是如果是先下后下再下,则表明空头力量十分强大,当天的反弹均构成出货机会,后市下跌的可能性较大。若开盘较高,收阴线的概率超过90%。具体来说,若第三个下跌创下新低,则为典型的空头特征,当天的反弹一般较弱。在中长期头部形成时,常出现类似形式。
若第二个上涨创下新高,第三个下跌不创新低,则表明多头势力仍较盛,当天有冲高机会,尾盘可能不收在最低。
若第二个上涨虽没创新高,但第三个下跌无力创新低,且随后出现上涨,则表明空头压力虽大,多头仍不可小视,当天会先冲高后回落,但不会收在最低。
若第二个上涨创新高,第三个下跌又创新低,则表明当天会有较大震荡,但尾盘可能收在较低位置。
c.如果是先上又上再下,则表明多头势力较强,但空头压力也大,当天如果在底部得到支撑,向上的机会仍较大。
但若第三个下跌低于开盘,则表明空头力量过于强大,当天探底会比较深,这种探底一般是由于获利回吐所致。若第三个下跌较弱,甚至不低于第一个上涨,则当天多头势力较强,一般是大涨小回收阳线。
d.如果先下又下再上,则表明空头势力较强,但多头尚有反击余力,当天若高位压力略强,走淡机会较大,尤其是第三个上涨若软弱无力,特征会更明显。
若第三个上涨超过了开盘,则一般属于拉高出货的行情,当天在高位盘整后,可能出现急跌。
e.如果是先上又下再下,则表明开盘后的向上是多头陷阱,当天走淡的可能性较大。
f.如果是先下又上再上,则表明开盘后的向下是多头获利回吐的表现, 当天行情仍可能走好。
3.中午收市前:中午收市前的走势也是多空双方必争的。因为,中午停市这段时间,投资者有了充裕的时间检讨前市走向,研判后市发展,并较冷静或较冲动地做出自己的投资决策,因此主力大户常利用收市前的机会做出有利于自己的走势来,引诱广大中小散户上当。一般来说,收市前与开市后的走势应综合起来看,而不能孤立对待。
如果大市上午在高位整理,收市前创下全天最高,则一方面表明买方力量较强,大势可能继续向好,另一方面则表明主力可能想造成向好的假象,以借机出货。怎样判断呢?若是前者,则下午开盘后应有冲动性买盘进场,即大势应快速冲高,则回落后仍有向好机会,可以借机买入,如果是后者,则下午开盘后指数可能根本不动,甚至缓缓回头,即为主力故意拉高以掩护出货的开始。
如果大势连绵下跌无反弹,而反弹又迫在眉睫,则主力常做出大势跌势未尽的假象,在上午收市前刻意打压,使之以最低报收。下午开盘后,中午经过思考下定决心斩仓的人会迫不及地卖出,故指数仍有急泻,结果这往往是最后一跌,或者因此时卖压相对较少,主力唯恐拉高时吃不到更多的筹码,所以还会造成第二次下跌,但此时成交量常常开始萎缩,于是,此次下跌便是最佳的建仓良机。
如果大势平平处于上升或下跌途中,则收市前的走势一般具有指导意义。即若大市处于升势时午收于高点,表明人气旺盛,市道向好;反之若大市处于跌势时午收于低点,表明人气低,市道向淡。若升势时午收于低点,或跌势时午收于高点,多半是假象,改变不了其本来走势。
4.尾盘效应:尾盘在时间上一般认为是最后15分钟,实际上从最后45分钟多空双方即已开始暗暗较量了。若从全天最后45分钟到35分钟这段时间上涨,则最后的走势一般会以上涨而告终。因为此时参与交易的人数最多,当涨势明确时,会有层出不穷的买盘涌进推高指数。反之,若最后45分钟到35分钟这段时间下跌,则尾市一般难以走好。
特别是到了最后30分钟大盘的走向极具参考意义,此时若在下跌过程中出现反弹后又调头向下,尾盘将可能连跌30分钟,杀伤力极大。
这一尾盘效应也可以用于对中午收市前走势的研判。即离中午收市前15~20分钟的走势也具有指导作用,可以参照尾盘效应来分析。在具体操作上,当发现当日尾盘将走淡时,应积极沽售,以回避次日低开;当发现尾盘向好时,则可适量持仓以迎接次日高开。
5.持续的时间与力度:某一趋势持续多久也具有指导意义。T+0下的牛市和熊市(如1994年8~9月,当时股市实行的是T+0交易),一般每隔7分钟指数即转一次方向,显现出高投机市场中多空双方交战的激烈程度。而T+1之后,沪市某种趋势持续的最长时间是50分钟。持续时间的长短主要反映了多空双方的力量不同,具体表现在成交量的变化上,当投资者准备入市时,最好选择趋势持续时间在10~15分钟时进入。因为,趋势改变的频率增加,意味着交易趋于活跃,常是有大资金介入的迹象,因此进出从容,获利机会也大些。
(三)动量--看盘的核心:即时看盘的核心是上涨和下跌的动量。所谓动量,实质上也就是“劲头”。上涨有力,表明买意旺盛卖压不足,故市势强;下跌有力,表明卖意坚决买气不足,故市势弱。
那么,怎样判别动量大小呢?关键是看上倾或下斜的角度。上涨时的仰角α1和下跌时的俯角α2的角度大小即代表上涨或下跌时的动量大小。α1越大,说明买意越强,当α1>60度时,一般就属于超强势了;而当α1为45度时,算走势平稳;α1<30度时,属无力上涨型,一般紧随而来的是有力的下跌。α2越大,说明卖压越大,在暴跌时
α2常达到80度以上;而α2<30度时,一般为下跌乏力,随之可能出现有力反弹。
在实际走势中,可以根据走势的连续性来预测未来的走势,从而使自己在实战操作中常立不败之地。
1.下跌的征兆:大市在运行过程中,常有许多特征表示下跌即将开始。作为短线操作,应争取在下跌启动前卖出。
2.上涨的征兆:在实践中,无论上涨还是下跌都是极快的,一旦出现突破征兆应提前杀入(或杀出),等突破发生后往往已经来不及了。
3.全天强弱的判断:换言之,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涨跌预兆均可以应用到对于较长时间走势的判断,所不同者,只是要把起点与终点进行放大。把握了这种分析技巧,则甚至可以对日线、周线进行分析了。
如何看盘--看盘细节(第一部分)
看盘细节之一 开盘放量上冲的背后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某股在开盘后突然出现急速的放量上攻态势,往往半个小时甚至十五分钟的成交量就要超过平常一天的成交量。
对此有一种明确的说法:放量跟进。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于任何一个股票来说,抛盘每天都会有,而且上涨后抛盘会更大。所以股价上涨的话,成交量自然是会放大的。但这里所说的放大并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概念,比如大势走好的中期背景,或者个股基本面的长期利好等等。而如果在个股的基本面上没有任何消息,大盘的走势也比较平稳甚至下跌的情况下开盘后就放量上攻,那就不能轻言“放量跟进”了。
如果完全放弃类似“放量跟进”之类的个人主观意愿而进行客观分析的话我们就会对这种情况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假设基本面和大盘都比较平静,那么开盘后的一小段时间里成交量仍然应该是非常小的,现在突然出现放的很大的成交量,明显是不正常的,一般来说这其中大部分的成交只能是主力之类的投资人在运作。
可能性有两种:主力想往上做,或者是想出货。
既然想往上做,那么为什么还要自买自抛呢?就是冲着“放量跟进”这句话来的,想吸引市场的注意力,吸引市场参与。道理很简单:主力已经不愿意再增加筹码了。
在大盘盘整甚至下跌的途中要想不增加筹码而拉高股价是职业操盘手的最高境界,因此尽管有如此招数但主力最后的结果仍以失败居多。实际上在短暂的放量上冲以后股价马上就被打回原地的例子并不少见。
因此想短线跟庄的话绝对不是这种时候。
对于主力来说,这一招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对抛盘起到一种威慑的作用。
股价的上升有三种原因:市场买盘推进,主力买进推高和市场抛盘减少。
主力在大部分情况下面对的就是抛盘。对于手拿抛单的投资人来说,一旦股价涨上去以后就会把心里预期的卖出价提高,从而相对减少市场的抛压。
因此主力要把股价打高。
为了达到尽可能的少增加筹码,主力只有在一天中交易最清淡的时候往上打。闭着眼睛想一下就知道,开盘以后就是最好的时段。
尽管盘中经常会看到主力运用这种招数,但其实要达到这个目的并不一定要放很大的量。关键是股价上去以后不能很快就掉下来,这才是解决之道。
看盘细节之二 蛛丝马迹
说到从散股(即没有主力的股票)中寻找主力的痕迹,确实还是需要用一些办法的。
其实主力只是一个名称而已,因为进行实际操作的还是具体的人。而人的个性千差万别,反映到操作上面来说就是方法多种多样,建仓的过程也是五花八门,因此单靠某一种办法是很难识别主力的建仓行为的。
但我们还是可以根据主力做项目这个最终的目的来进行分析,从而可以用一些针对性的办法进行跟踪。
建仓的目的只是为了买进尽可能多的筹码,因此在这一个阶段该股票的市场买盘绝对会多于抛盘,也就是说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实际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的方法,只要某一个股票在市场上的表现出现了求大于供的状况,主力的身影就出现了。
当然这里还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该股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第二,整个市场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现在我们只需要将精力放到市场的供求关系上来就可以了。
供求关系只能通过市场交易来得到体现,因此成交价以及成交量是关注的唯一方向。但仅仅靠盘后的一些分析意义是不大的,有些观点认为放量就是信号,此言差矣。举例如下:
某股在低位徘徊,某几日出现放量,价跌,疑是主力建仓,实是某一大帐户因某种原因出货,大手笔砸出而已。后几日又出现放量,价再跌,实是前两天市场接进的筹码原想抢超跌反弹,因迟迟不见反弹而杀出。
实际上成交量到底多少才算多或者少是很难把握的,有时候随大盘的上涨或下跌也会放量,这是非常正常的。因此依靠日线图并非良策,只有在即时行情中才能寻找到蛛丝马迹。
睁大两眼盯着行情走势图,注意每一笔成交的情况以及随时变化的接抛盘价位和数量,这才是寻找主力建仓痕迹的根本大法。
只要有非常规的成交或者接抛单,就是主力的身影。
这里并不是说偶然的一次,因为,市场的偶然性很大。但如果这种非常规的交易连续不断的出现,就不能认为是市场所为了,而应视为主力所为。
比如在交投清淡的时候,每到上挡出现稍大一些的挂单总会有主动性的买单将之打掉,有时候还留下一点点装门面。根据市场规律,这类买单完全可以挂在下面,除了极个别心急的以外。这种现象表明有主力在要货。
又比如在大盘走弱时出现恐慌性的杀跌盘。根据市场规律,这类散股不存在集中性的打压盘。所以是主力在压价,一方面希望在更低的价位建仓,另一方面也希望吸引更多的杀跌盘出来。
类似的现象是非常多的,只要我们牢牢记住这是一家散股就可以了。具体的做法就是假设自己是一个散户,正在买卖该股,仔细观察整个交易过程是否按照散户的原则在进行。
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是辛苦。但一旦抓住了黑马,以后就不用这么费力了。
看盘细节之三 注意:买盘变了
几天前,一直关注的某股跳高9分钱以8.09元开盘并伴以5万余股的成交量,等于10天均量线的十分之一。
通过报纸找到了理由:一传媒公司成为ST金帝新的大股东。上海证券报上有一篇关于看好传媒类股票的文章,该股恰好也具有传媒概念。
随着ST金帝封上涨停,该股开始回落。我特别注意到:随着价位的回落,原先接在下面的单子开始出现频繁的变化。
比如股价从8.05元回落,下档的接盘价位分别为8.04元、8.03元和8.02元。由于今天放量,所以接盘都在三位数,也就是万股以上。关键是接盘的数量在不断变化。
假设8.02元有135手(即13500股)接盘,瞬间变成了87手,减少了48手,随后又变为120手,增加33手,接着又减少,又增加等等。但在经过了若干次的变动以后这一价位上的接盘数量与原来的差不多!
在几十秒钟的时间里几乎有相同的单子既出又进,这决非市场所为,一定是有人故意所为。那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一个价位上的接单数量一般是有几张单子组成的,而成交的原则是时间优先,因此排在最前面的单子将先成交。假如,将前面的单子撤下来,后面的单子就会往前移,结果,成交的将是后面的单子。所以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后面的单子成交。
显然,这个人希望排在后面的市场单子成交。那为什么又重新将单子挂上去呢?
这个人肯定希望市场能在此价位接掉一些,但又不愿意股价回落过多,因此增加一些接盘以壮声势,万一成交也愿意。
看来这个人已经有了不少底仓。
那么如何知道市场的接单排在第几位呢?实际上不需要知道。
假如有200手的接盘挂在电脑上,自己的若干张单子加起来共有130手,那么市场上就是70手,只要把自己的两张单子全部撤下来就肯定能够保证市场的单子排到前面了。然后再重新填一张买单进去,而且是撤一张填一张。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这个人的背景。
第一种可能性是老庄。三年前该股有庄介入,冲高18元多,如今只送过一股,等于跌去一半以上,即使庄家还在也已经半死。但不排除寻机上攻出货的可能。
第二种可能性是新庄的介入。从盘面看,新庄在目前的历史低位还希望市场接,因此所需筹码大部分已经到位,这样换庄应该已经在场外交易完成。
第三种可能性是基金介入。该股市盈率20倍略多,去年每股0.30元红利即将分配,完全具备投资价值,符合基金的投资理念。
不论哪一种情况,只要大盘走势合适,该股都会有一段上涨空间。
不断变化的买盘可以告诉我们这些信息,而同样的情况如果出现在卖盘时也会告诉我们不少的信息。
如何看盘--看盘细节(第二部分)
看盘细节之四 庄的痕迹
用于判断庄股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观察其走势是否独立于大盘,观察盘中是否有大手笔的接抛盘等等。这些观察当然很重要,但如果盘中的主力爬下了,那么这些方法就无法用上。其实有很多不太引人注意的小细节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比如,本文要谈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市场已经从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获得了很多,比如有几家基金入驻,有哪家券商重仓,是否有QFII感兴趣等等,但似乎还没有注意到通过十大流通股东我们还可以找到主力的株丝蚂迹。如果十大股东中全部都是筹码不太多的个人帐户,一般情况下,这种股票被认为是散股,也就是无主力的个股。但如果满足某种条件,那么,这些散股中仍然很有可能是有主力隐藏其中的。
假如我们孤立的分析当期十大股东,如果都是持股不足30万股的个人帐户,确实无法判定其中是否有主力。但如果我们进行动态地分析就不一样了。现在,上市公司必须每一个季度都要公布十大流通股东,这样一来我们的手头上就有壹份每三个月变化一次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将连续几个季度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进行对照,如果有三个或以上的帐户持股数量频繁变动,哪怕每次变动的数量小到1股,我们就可以基本断定,这家股票有主力。其理论依据在于:只要是主力就不可能在一个季度的交易中一点也不动。一旦大盘拉出阳线,即使是半死的主力也很难抵挡拉升的强烈冲动欲望。在这种小规模拉升过程中,一般都会选择筹码较多的帐号,这样更便于操作。所以,这些排在前十位的帐号就被动过,持股数量就会改变。
这种方法唯一的反对意见就是认为这些变动的帐号依然是散户。一个散户如果在一个帐号中持有二十几万股筹码并且数量上有变化的话,就表明在三个月内进行过买卖,根据经验这种概率非常小,即使出现也不会超过一个帐户,而我们分析的条件是三个或以上的帐户。
通过十大股东的名单我们可以找出一些隐藏着的主力,但并不是所有的主力都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找到的,所以这是一个在数学上来说属于充分但不是必要的条件。
看盘细节之五 间断性交易
对于一个职业操盘手来说疏忽了某些小的不能再小的细节可能会带来前功尽弃的后果。2005年6月8日大盘暴涨,上证指数录得8.2%的升幅,盘中涨停个股无数,金宇集团(600201)尽管没有涨停,但317万股的成交量似乎也很火爆,只是其中一个细节出了问题。
该股流通盘为1亿股稍多,在目前的市场中属于中等水平,当天成交317万股,对于这样一家股票来说是绝对属于比较大的量,给人的感觉似乎是随着大盘的上涨也带来了大量的追涨盘,但我们要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当天的间断性交易。
所谓当天交易的间断性也就是交易的非连续性。它是指在当天交易时段内,某些时间段的交易出现了停顿。现在,一般的行情显示软件最小的单位时间间隔是1分钟,因此连续的交易实际上就是指每一分钟都有成交。将时间单位定为1分种,那么一天的交易时段就有4个小时共240分钟。以金宇集团(600201)一天317万股的成交量计算,平均到每分钟就是13000多股,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因此有交投活跃的感觉。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当天的走势图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全天交易时段内居然有14次每次连续3分钟没有成交量,加起来总计42分钟没有成交,占到全天240分钟的17.50%!这里,还仅仅只是统计了连续3分钟没有成交的时段,还有许多2分钟和1分钟没有成交的时段并未统计在内,如果再加上1分钟内成交不足1000股的零星散单,那么这个比例还将大幅度提高!
有那么多的时段成交为零,但全天的成交量仍然巨大,唯一的解释就是在成交的时候手笔都比较大。分析当天走势可以发现,数万股一笔的成交单子随处可见。通俗地说,该股当天的成交是以大单子为主。在该股一个长期的历史低位区,且不说哪来这么多的大买单,就是这么多的大抛单也是难以理解的。唯一的解释就是盘中有主力在运动,成交量是故意做给市场看的!也许投资朋友会有疑问,难道主力就不能再做得仔细一点把每一笔交易再分成几笔?确实,主力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但本栏以前就提到过,真正的职业操盘手是非常辛苦的,尽管有时侯庞大的单笔交易会吸引市场的买单,但更多的时候还必须完全模仿市场的自然交易将每笔的成交量压到甚至不足千股。如果当天要做出成交量大增的假象,那么交易的连续性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否则是会让市场看出主力做盘的意图的。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似乎能做到这一点的职业操盘手还真的不多。当然,对于我们市场上的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好的消息。这个小小的细节说明盘中是被套主力在运作,否则的话,绝对没有必要通过堆量来吸引买盘。其实让市场认识到这一点绝对不是主力所愿意的,但没有办法,因为主力疏忽了这一个小小的细节。
看盘细节之六“下空”走势分析
所谓“下空”是指股价的交易过程中下档的接盘明显比上档的压盘小,至于“下空”走势是指股价在一路上升过程中一直处于“下空”状态。这里的“下空”只是我用于分析的简称而已。比如2005年6月15日,堪称股改第一股的三一重工(600031)出现“下空”走势。当天跳高开盘之后股价在15分钟内直接冲到涨停价23.82元,随后回落震荡并最后仍然报收涨停价。在这前15分钟里,上档5档价位的压盘全部都是黑黑的一片,每一个价位上的压盘都在5万股以上,但反观下档的接盘,5个价位没有1个是超过1万股的,典型的“下空”。然而伴随着巨大的成交量,股价却是一路上冲,是标准的“下空”走势。以当时三一重工(600031)6000万股的流通盘,如此大的成交量是值得探讨的。果然,通过K线图发现,股价已经创出了一年来的新高,在基本面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出现大量换手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会有上档大量的压盘。
但这里还有一个疑点,那就是为什么始终不见10万股以上的压盘而8万股甚至9万股的压盘却屡屡出现?这是人为操控的一个疑点。
另外,既然是大量换手,那么市场上的单子为什么都直接对准卖盘打进而就是不愿意在下面接?其实这里所谓的“下空”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下空”,由于现在行情刷新的速度可高达1分钟10次,也就是每6秒钟一次,因此我们可以更细致地进行行情的实时分析。在三一重工(600031)这15分钟的“下空”走势中,下档是出现过万股以上的接盘的,甚至有几次还有过2万多股的接单。但最多在1分钟之内,有时甚至快到下一笔单子传过来这笔相对大一些的接单就没有了。是撤单了?绝对没有这么快的速度,而且每一次出现的大单子都被撤也不符合常理。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大接单一出现就被掌握着快捷跑道比如可以直接通过场内马夹的抛单给喂掉了。我们甚至可以怀疑,下档的所谓5档接盘尽管都没有到万股但也不全是市场的单子。
结论是很明显的,那就是说这只股票是有主力深度介入的,上档的压盘一定会有很大一部分是主力自己的盘子,“下空”走势的目的就是告诉市场该股的题材不错,现在正在放量上冲。至于上档的压盘,有人买更好,没有人买就自己买。因为股价已经明显高于主力的持仓成本,所以在下面挂大接单是不可能的,万一市场有大单砸出就会无故增加仓位。但为了营造热烈的氛围在下面挂万股以下的接单还是会的。因为在一路往上扫货的过程中尽管有自己的压盘,也会有市场的主动性买单,但总体来说买进的一般要多于卖出的。所以,一旦下档出现大接单,则立马砸掉也是必然的。既然确认了三一重工(600031)的庄股性质,有些结果也是水到渠成的。
从其大股东在第一时间声称要增持流通股这一点来看,其主力或者至少是主力中的一部分很有可能具有大股东的背景。因此,最后所谓的增持无非是把流通筹码从A字帐号换到大股东帐号而已,只不过多了一次对倒而已。从这个角度考虑股改方案的高票通过也就顺理成章了。因为,大量的流通盘在主力的手中,当然是能够决定成功还是失败的。
由此联想,同批的清华同方(600100)股改流产,很有可能是因为盘中主力与大股东无关,股改方案其实是被主力否定掉的。
顺着这个思路,股改对于参与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运作的大股东来说是一块真正的大肥肉,就算多送一些,比如10送5,而实际上掌握着七成的流通筹码,那么真正送到市场上的只有15%,而一年后陆续进入流通领域的非流通股又是一大块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的箱底筹码。如果把思路再反过来,现在尚未进行股改的大股东是否应该在各种条件符合的情况下考虑介入二级市场做主力呢?
看盘细节之七_阻截式大单析
盘中出现大单是常有的事,但如果某一类大单频频露脸就值得细细品味了,比如阻截式的大单。所谓阻截式的大单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当上档抛盘较大时在第一接盘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大单。比如某股现在的价位是6.94元对6.95元,从6.95元到6.99元的五挡压盘以万股左右,第一压盘6.95元更是有4万余股,接盘方面,下档四个价位全部为数千股接单,唯有第一接盘6.94元出现了5万余股的接单。显然,一般情况下至少短时间内6.94元以下的接单是不可能成交的,因此本栏把6.94元的大接单称为“阻截式大单”。
由于下档除了第一接盘以外其它的接盘都比较小,所以如果市场上要抛出来的筹码绝不会因为第一接盘大而不敢出来,反而会更愿意对着第一接单砸下去。但我们没有看到大单砸出来,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市场上想抛的大单不多,或者干脆说市场的大单已经不多了。再分析买盘。既然第一接盘比较大,而且短时间也没有变化,那么要想挂在下面的话比较难以快速成交,如果希望在短时间内成交的话就应该对准第一卖单去打,因为第一卖单本身的抛盘量也不小。由于再上面的抛盘不大,如果这个价位不买进的话说不定被别人买掉以后股价就上去了。这种心态在大盘盘中回升的时候会经常出现。从这里我们又得出一个结论:市场上真正想买的单子会对准上档的第一大抛单打。
再进行深入分析。说市场上想抛的大单子不多,只不过是一种理论上的结论,其实,不论股价在什么位置,哪怕是在多少年来的最低价,市场上永远会有想出来的大单子。确实,没有大单子抛出来的真正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真正的所谓市场上的大单子已经很少了,或者说大量的单子已经被主力封存,其结论就是主力已经进驻这家股票。至于“阻截式大单”只是主力的一种操作手法而已,其真正的目的无非是希望市场能够将第一卖单打掉。至于上面的抛盘到底是市场上的还是主力自己的则仅从“阻截式大单”这一点还很难看出来,但有一点很明显,目前,不是主力的建仓阶段,否则主力不会愿意让市场买。另外,这与主力的成本区也没有关系,主力的成本也许更高也许更低,反正主力希望市场买盘跟进就是不愿意增加过多仓位的信号。但由于“阻截式接单”还是有可能成交的,至少会有一部分成交,因此,目前的价位主力还是觉得比较低,即使迫不得已增加一部分筹码也是可以接受的。
总而言之:“阻截式大单”的出现表明盘中有主力在运作,目前的价位主力认为不高,但主力希望通过适当的换手将股价推高。如果“阻截式大单”只是偶尔出现一次,或者出现以后股价并没有出现向上的推升,那么这里所说的“阻截式大单”的有关结论并不一定成立。
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ibor)直接反应了市场对资金的需求状况,ibor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股市的每一根神经!
![Ibor与股市:疯狂预示着不安![图] Ibor与股市:疯狂预示着不安![图]](//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从历史数据分析来看,国内A股市场长期趋势与ibor存在着严格的对应关系,甚至是领先信号:
2006年中A股正处于筑底阶段,这时“短期ibor”曾经急剧拉升过一个波峰,这里可以认定为建仓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
2006年底股市进入大牛市中,市场对短线资金需求呈现出阶段性,且都基本对应股市上升行情中的阶段高位;而整个牛市初期及中段市场资金较宽松,但对资金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这可以从shibor一年期拆息趋势看清楚:2006年底时3%不到,随后稳步爬升,但仍基本保持不高的位置;2007年9月底开始出现加速上升,于9月21日突破4%大关,而A股不久便见大顶;
2007年10月后股市进入大调整,市场中资金持续紧张,这可以从“shibor一年期拆息继续攀升,并维持4%高位,直至2008年末”得到印证;
2008年第4季度金融宽松政策作用下,股市中资金面得到根本性改观,股市终于见底(1664),并进入持续近9个月的大反弹行情;有意思的是:ibor的各顶短长期均保持极低位准!这印证了此轮反弹行情更多的是流动性泛滥资金行情。
2009年8月后股市再次进入振荡,随后出现了逐级盘下,直至现在仍处于这一趋势中;而ibor又是率先发出的信号:早在2009年7月短期ibor就出现了走高,而且是逐级上台阶,这可以从长期ibor平稳推高的趋势上看的很清楚!市场资金面正在不断的紧张
2、ibor对股市的影响
可以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股市向好时的赚钱效应会吸引资金不断加入,后期则加速资金需求,直至峰值;由于资金无法支撑股价水平则出现调整;当股市失去赚钱效应后,股份的大幅回归,直至资金面逐渐宽松!然后,就又进入新一轮的往复过程!
这里可能要注意几个有意思的现象:
①股市的大底部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资金需求阶段,可能对应建仓行情对资金的需求!
②ibor的峰值基本上对应股市的阶段关键点;
③ibor的极端峰值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里极有可能对应着重要的转折点!
3、目前ibor令人极端不安:2010年12月份就开始出现了对资金的极度饥渴,短长期shibor均出现了极度峰值,而且有继续加剧的趋势;更加令人担心的是代表长端趋势的“3个月的shibor”竟然呈现加速突破2008年峰的现象!
![Ibor与股市:疯狂预示着不安![图] Ibor与股市:疯狂预示着不安![图]](//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个人感觉:
目前资金的短缺可能是系统性的,不仅仅是股市一方面,这从银行理财产品的承诺收益全面性不断攀升可以侧面印证;由于这次的资金需求是全面性的,特别是长端也出现大幅升高,对股市影响深远,短期内这里起码不具备发动整体型大行情的条件;当然不排除局部和板块行情。更要防止出现短期资金面殃及股市的可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