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人的欲望是相通的,无论老外、还是华人,大家都是一样的。你有了钱,就会想到买车、买房、享受。。。
现在世界的空间距离已经大大降低,一日之内你就可以从一个繁华世界来到一个赤贫的国度,但是,你会发现,即使在赤贫的国度你也同样会看到其中的富人住着豪宅大屋,享受着汽车、可乐。所以,你如果看看别的国家、别人曾经走过的路,你就知道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国民有可能的未来之路。
曹仁超,香港的民间股神,白手起家炒股直到现在赚得亿万身家。曹先生开设有专栏,每日写些投资方面的文章,看看会长很多经验,拓展自己的眼光的。比如下面的:
“由1997年8月至今,恒生指数每年平均只上升2%,代表长线持有股份已没有意义。”
这个观点与股神巴菲特的理论已经有所不同,不再是找到一只便宜的股票,然后握住终生,让股票给你赚钱,做个踏踏实实的投资人,坐收渔利。
1967年至1997年,在香港欲成为百万富翁的方法是买楼。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回归后此路已不通(2011年普通住宅楼价才重返1997年7月水平)。1998年起,在香港欲成为百万富翁方法是投资优质二线股,不是所有二线股都值得投资,但1998年至今,不少二线股升幅实在可人,能提供十倍或以上利润的二线股比比皆是。上述情况不但在港出现,在美国及日本同样出现。过去十多年,不少二线股远远跑赢蓝筹股升幅!例如98年下半年到2000年首季的科网股,曾为Trader带来惊人利润,2001年至2007年的资源股亦一样。2009年初至2010年的消费股、汽车股同网络股,利润一样惊人。二线股已成为投资者的寻宝对象。
未来,在中国会不会也是同样,炒楼不再有前途,买了楼升值,可能也未必就是你的懒人投资经了呢?
自1971年美元同黄金脱钩后,财富由努力工作及储蓄人士口袋流向“炒鬼”户口。忠直及勤奋的人不再受到社会人士尊重,投机及懒惰的人却坐享其成。货币供应上升引发信贷膨胀、百物腾贵,信贷泡沫爆破又引发通缩压力,然后另一次货币供应上升又开始……上述情况一次又一次重演。
其实,我认为他并不是号召你也整日不工作,而只是去炒什么,而是,在努力工作的同时,把握住现在的投资机会,把你的财富加倍。
曹先生有句话「能知三日事富贵万千年」。真正成功的人都有良好策略,而不是盲目跟大队;所以,在事前对事件了解多一些,就好过事后后悔。
重体字部分转自曹仁超的财经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