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孤独的老愤青
孤独的老愤青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3046积分
  • 博客访问:6,672
  • 关注人气:2,955
  • 获赠金笔:193
  • 赠出金笔:17
  • 荣誉徽章:元老博主兑换图片博主服务兑换私密博文兑换金笔
正文 字体大小:

泰戈尔笔下的女性形象特征(之一)

(2010-12-29 19:13:23)
标签:

杂谈

分类: 1、缪斯厨房

泰戈尔笔下的女性形象特征(之一)

 

泰戈尔塑造的女性形象,与西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可谓是大相径庭。他笔下的女性没有艾思美拉达的纯情和奔放,也没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激情和热烈,更没有卡门那样的自主意识、对爱情的勇敢追求和野性的美,更不会有娜拉那样的愤然离家。在世界文学的女性画廊里,她们似乎是一群独特的异类。除了美丽、温柔、善良这些世界文学中女性正面形象的共同特征外,泰戈尔笔下的女性有着鲜明的、独特的印度特有文化印迹。

1、牺牲自我,丧失自我。

泰戈尔时代的印度妇女,可以说完全生活在家庭之中。丈夫就是她们的最高主宰,家庭就是她们的全部世界。泰戈尔笔下的女性形象最突出的品质就是自我牺牲的精神。她们尤其乐意为自己的丈夫做出自我牺牲。

《沉船》中,从未见过自己新郎的卡玛娜因一场变故历尽磨难。由于一个偶然机遇,她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丈夫纳里纳克夏,不由得大喜过望,她庆幸自己竟然有这样一位英俊体面的丈夫,庆幸自己苦尽甘来。怀着对丈夫的满腔挚爱,她悄悄来到他“坐过的那张椅子面前,以额叩地,亲吻着地上的尘土”。然而当她听说纳里纳克夏欲娶汉娜丽妮为妻时,不仅毫无怨言,而且决心“从明儿起,我决不让自己心里感到懊恼;我决不露出不高兴的样子;我决不为明明想不到的东西唉声叹气。我一定要心甘情愿在这儿做一辈子下人。我一定永远、永远、永远不再有什么别的想头”。一个妻子,为了丈夫的意愿,居然能做出这样的牺牲。不仅牺牲自己的名分、地位和终身的幸福,而且不愿意有丝毫感情的流露;不仅暂时没有,而且永远没有。这样的自我牺牲,实在令人感叹唏嘘!

《两姐妹》中的妻子萨尔米拉对丈夫百般呵护,照顾得无微不至,然而依然得不到丈夫的宠幸。当她见丈夫萨山格痴迷于妹妹乌尔米拉时,不但不发作、不吵闹,反而成全他,让他把妹妹接过来,并力劝妹妹嫁给他做妾。一个妻子对丈夫的花心和移情别恋能过容忍已经是最大的宽容了,然而她却玉成美事,让自己的丈夫心想事成。这样的自我牺牲在西方文学中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赎罪》里,贪心的丈夫为了出国逍遥而偷了岳父的钱财并携款出逃。糊涂的妻子竟然挺身而出,独自承担了负心丈夫的所有罪名,为了给卑鄙无耻的丈夫顶罪甘愿被所有亲友唾弃。

《判决》中,农夫契达姆为救残杀发妻的兄长,轻率地把杀人罪名推到自己无辜的妻子——聪明机灵、生气勃勃的琼德拉身上,而后者居然毫无疑义地接受了这一荒诞的安排。为了丈夫不失去哥哥,宁可自己去替他去死。为了满足丈夫的无理要求,心甘情愿把自己的青春美貌交付给绞刑架。

以上博主列数的泰戈尔文学作品里女性,都对自己的丈夫极为忠诚、百依百顺,并心甘情愿为丈夫交出自己的一切,牺牲自己的一切。她们独独忽略了自己,忽略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地位和这种合理的生活要求,她们不仅是自我牺牲,几乎是完全丧失了自我。对于这些女性形象的内涵解读,必须还原到印度特有的封建制度和传统文化习俗中去,才可以理解接受。

2、地位低下,苦难深重。

前边我在博文里说到了,印度是世界上封建制度比较漫长且甚为严酷的国家,印度妇女的命运尤其悲惨。除了和其他国家的女性一样受到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的压迫外,印度特有的童婚制、陪嫁制、殉葬制等陈规陋习都大大加深了印度妇女的苦难。因此,作为现实主义作家,泰戈尔笔下的女性是极其悲苦的。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毫无地位。她们终日戴着面纱,被隔离在社会和这个世界之外。她们无权主宰自己的命运,更无权在爱情和婚姻中做出自己的抉择。

在《素芭》中,哑女素芭是含着泪水,“怀着一种恐惧的心情”就像“一头牲畜一样”被嫁到了远方。她先是被自己的生身父母抛弃,又被自己的丈夫抛弃,在茫茫世界中,她孑然一身,孤苦无依。面对悲惨的命运,她只能在心里发出一种“除了神仙再也没有人听到”的哭泣。

《判决》里的两个媳妇只是兄弟俩乘坐的“一辆双轮马车”,丈夫既可以随意地揪住妻子头发锁在屋子里,也可以随心所欲地命令她替别人顶罪。拉塔只是在饥饿的煎熬下和丈夫顶了一句嘴,就被暴跳如雷的丈夫活活地砍死。

《海蒙蒂》中,二八妙龄、活泼美丽的海蒙蒂只因为过了童婚的年龄,便屡遭凌辱,最后连夫家也呆不下去了。《练习本》中,聪明伶俐的乌玛乳臭未干,便嫁到了婆家,活生生被剥夺了童年的欢乐和亲人的关爱,在孤独、陌生、冷漠的环境中,只能偷偷地在练习本上倾吐恋家的心声。最终这唯一的一本寄托她对家人思念的练习本也被丈夫粗暴地夺走了。

《摩诃摩耶》中的摩诃摩耶更是悲惨,只因兄长的一句话便只能离别情人嫁给了垂死的老婆罗门。丈夫死后,还得活活地为他殉葬。《一个女人的信》中长嫂的妹妹宾杜由于长相丑陋而备受歧视、虐待,后来被嫁给一个疯子。这个弱女子一方面实在不堪忍受疯子的折磨,一方面又无从解脱。无奈之下只好用自己的衣服自焚而死。

博主总感到读泰戈尔的作品,每每读到他笔下女性的悲苦和凄惨的时候,总感到心底在流血,灵魂受到强烈震撼和冲击。不得不说,泰戈尔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笔下女性悲惨的命运正是印度当时摧残妇女社会的真实写照。

3、异常压抑、特别矛盾。

泰戈尔笔下的女性不仅生活悲苦,而且内心异常压抑。她们经受了极为悲惨的命运,然而她们几乎从不呐喊、从不反抗、从不交流,甚至从不宣泄。她们的内心肯定是封闭的,她们把深重的苦难都默默地埋在心底。她们缺乏同情者,甚至连她们的父母兄弟都怕受到牵累而将她们拒之于千里之外,她们是一群默默背负着十字架走路的人。

《一个女人的信》中的女主人公,乡间少女姆丽纳尔尽管天资聪明,才华横溢,然而在那个不把女人当人的家庭里却极为压抑,自己经常感到有一块大石头压在心上,以至只能够在诗歌才可以感到自己“是自由的”。《河边的台阶》中,小库苏姆小小年纪被嫁到了婆家,被生生剥夺了童年的快乐,8岁“死”了丈夫,默默地熬过了十几年的寡妇生活,最后终于见到了自己的丈夫,但是丈夫却不愿意相认。绝望至极地库苏姆只好投河自尽。她短短的一生,一直默默忍受巨大的痛苦,在这悄无声息的岁月里她的内心该有多么的凄苦压抑呀!

《活着就是死了》中,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大难不死的迦冬比妮在重返社会后居然没有一个人承认她是一个活人,包括她婚前最好的朋友以及那个相依为命的孩子。于是她对着苍天喊:“我没有死,我没有死!”但是没有人相信,万般无奈她跳入池塘以死来证明自己没有死。明明没有死,竟然无人相信,偌大的世界,无法沟通,没有立锥之地。生活的悖论,活着抑或死亡的圈套,她内心该是怎样的压抑、孤独而又凄苦呀!

泰戈尔笔下的女性一方面被套上了沉重的人性枷锁,她们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本性去生活;另一方面她们毕竟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不可能没有女人的思想、感情和欲望。况且,她们又生活在这个交织着宗教、民族、种姓等众多冲突矛盾的印度社会里。同时她们既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又往往是泰戈尔对人生、理想和哲理等问题的深入思考的艺术体现。因此,又导致泰戈尔笔下的女性常常处于种种矛盾中。《眼中沙》中的寡妇比诺迪妮在面对比哈里求婚时,就陷入矛盾之中,一方面她深爱着这个忠厚的青年,一方面又不愿意看到心爱的人因为和自己结合而遭遇不幸。《四个人》里的达米妮也是这样,一方面深爱着沙奇士,一方面又深恶自己信奉的宗教;一方面渴望和心爱的人结合,一方面又无法忍受沙奇士的戒律最自己的束缚。

泰戈尔笔下的女性好多都是这样时常处于感情和理性、情爱和信仰、婚恋与习俗等的剧烈矛盾中,泰戈尔这样来塑造女性形象,使他笔下的女性更具有真实性和多面性,也更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

(未完明天继续)

 

阅读(1547) 收藏(2)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幻灯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