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被遗忘的村落系列之仑头村

(2010-07-09 05:09:00)
标签:

杂谈

 

走访仑头村

 

在一个黄昏,无意中窜入了广州仑头村,由此有了二探仑头之行。

头一次,是寻吃而去。事先也没有查找有关这里有什么好吃。在路上,见了村子的路牌就走进去了。当天是在河堤的一个海鲜饭店吃,对这里的菜没有太好的印象,倒是对河堤边的热闹和凉爽印象深刻,头顶着大榕树的须根,旁边就是河,当河风吹拂着疲惫的身躯时,此情此景,是何等的享受啊。

 

 

 

 

第二次,是在冒着火热的太阳去专门拜访村子。首先拜访的是黎氏公祠,建于明代。乍看翻新得就像刚建的,细看还是有历史。隔壁的南溟黎公祠更宏大,门口的旗杆石分明写着村子的荣耀,老黎公还做过我家乡的七品官呢。

 

 

 

这两个宗祠不仅有历史,也有新鲜事。据网上的介绍,仑头村和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荆鸿合作,把黎氏宗祠建成全国首家图腾博物馆,把南溟黎公祠建设成全国首家姓名博物馆。最值得一看是姓名博物馆里面开国名人签名录,整整两面墙上几乎可以找到参加开国 所有革命先辈笔迹。可我去时,这两个博物馆已不知搬迁到哪儿了,不过在廊道,还有一些关于姓氏的石刻镶嵌在墙上。今天看到的宗祠维护得很漂亮,屋檐、屋顶和梁顶的装饰在几百年后,又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古建筑。

 

 

 

  

 

 

回来查看网络上有关仑头村的信息,据说仑头村是明洪武年间黎氏先人自北方迁居于此。不过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数百年来陆续有“疍民”(水上人家)在此落脚安家。所以,在今天 四千多村民中,虽仍以黎姓为主,但零散 杂姓多达二千余个(可能吗?)。

网上有篇文章还介绍,仑头村环村路旁的黄蜡石上刻有已故著名国画大师黎雄才的亲笔题字“仑头村”。由于时间仓促,只待下次再细细询问。

 

宗祠前面的“笔牌坊”算是非常有特点的建筑了,四根水泥大笔直插天宇。我想,黎氏先贤留传下来的文化崇拜才是最重要的遗产吧。

临江的河堤及宗祠旁边的榕树下是村民的极乐世界之一,只见在树下酣睡的、谈心的、论家常的、做家务的等等统统集合在这里。白天熙熙攘攘,晚上是热闹非凡,晚上的舞蹈专场只到十点多才偃旗息鼓。偷得浮生半日闲,在这里根本不用偷,也不是浮生,是实实在在的舒坦着。

 

 

 

 

 

对面就是涫州,涫洲岛的古村已经没有了,古村民也迁走了。看到今日涫州的变化,仑头的明天会怎样呢?只要村民快乐着,那向天的文笔书写着用文化来推动发展仑头的理念,相信未来仑头还是好的。

 

 

 

再见仑头。

 

万里行旅游主题店  刘铭初

2010-7-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