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古斯丁《上帝之城》读书笔记(一)

(2016-04-11 12:27:58)
标签:

奥古斯丁

上帝之城

历史哲学

驳斥异教徒

读书笔记

分类: 原创写作

奥古斯丁《上帝之城》读书笔记(一)

一、有关译本的问题

 

中译本至少有三本:1、吴宗文译本,这应该是最早的中文译本,译者主要是针对教徒,而且翻译上比较随意,很多地方没有逐句翻译,漏掉的内容不少。(吴飞译《上帝之城》,P8)然而,考虑到吴宗文译本是针对基督徒而翻译的,因此他的译文遣词用字应当较贴切教界文风;2、王晓朝译本,这是次于吴宗文的译本。这个中译本的翻译主要依据英文译本。(王晓朝译《上帝之城》,P163、吴飞译本,这个译本是以拉丁文为底本,并参考不同的英文译本。此外还参照了日译本,以及王晓朝和吴宗文两个中文译本。整体而言,吴飞的译本考核面较广,因此相对而言较严谨。对于注脚,更多是从相对中立的研究者的角度出发(吴飞译《上帝之城》,P6)。个人建议,王晓朝译本与吴飞译本二选一,并且彼此参照脚注的内容。此外,选择吴飞译本的,建议也阅读一下王晓朝译本的导论部分。吴飞译本并没有详细的导读部分。

中文译本界还有一本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庄陶和陈维振翻译,然而篇幅只有39万字。这个译本是最新的(2011年出版),然而这是从一个对原著有删减的英文译本翻译过来的,因此不建议选择阅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政法大学和世界图书出版社分别于2003年和2011年出版了《上帝之城》的英文译本,分别由Dyson和玛库斯翻译。阅读过程可一并参考。

 

二、王晓朝译本导言

 

*阅读《上帝之城》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面:希罗宗教、罗马帝国历史。

*辅助资料:《罗马十二帝王传》、《罗马帝国衰亡史》、《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宗教》

*奥古斯丁对希腊文不感兴趣,一直学不好,后来要靠拉丁译文才能研究希腊哲学。P9

*安波罗修对奥古斯丁的影响:寓意释经

*柏拉图哲学对奥古斯丁的影响:物质世界/理想世界(二元观)。

*奥古斯丁对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并没有太多的青睐,因为这对寻求真理并无什么用处。P10

*初次阅读柏拉图派哲学对奥古斯丁的思想起到两个实质性作用:1、这种哲学使他“懂得在物质世界之外寻找真理”,改变了原先将上帝当作物质实体的看法;2、使他接受了普罗提诺把恶解释为善的匮乏的说法(参阅《忏悔录》),由此得到关于恶的根源的解释,并摆脱了摩尼教的善恶二元论。

*奥古斯丁的作品/思想基本上沿着这几个阶段进行:1、批判摩尼教(奥古斯丁原来青睐的思想);2、驳斥多纳图派(大公教会问题);3、伯拉纠主义(自由意志、原罪、恩典、预定问题);4、罗马城遭劫后,晚期作品《上帝之城》。

*上帝之城写作动因:罗马沦陷(410年哥特人攻罗马城)促使奥古斯丁写作《上帝之城》,因帝国上下受到强烈震动。异教徒乘机大肆宣扬基督教是罗马悲剧的直接根源——基督教让罗马人背叛了民族神祗,改信了基督教,从而导致这样的悲惨结局。《上帝之城》是一卷驳斥异教徒的著作,因此是一卷护教书籍。然而,奥古斯丁在书中陈述的浓郁“两个国”之神学观和历史观,也使我们将其视为一部重要的神学著作(历史哲学)。此外,全书1-10卷旨在批判异教徒对基督教的责难,重评罗马史,这一篇幅是极为精彩的“文化会遇/冲突”典范,可让我们窥见基督教文化与外界文化的精彩互动。

*《上帝之城》篇幅巨大,论题重复、思想矛盾之处时有发生,很难用今日的学术标准去断言这个文本中有一个严谨的思想体系。P19(庄陶和陈维振译本的序言也有与此相似的评估)

*彼特.布隆(Peter Brown)的《希波的奥古斯丁》已有中文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这是从“年代学”角度研究奥古斯丁生活和写作顺序的权威著作。此书可作为阅读参考。此外,国内的两本专著《尘世的权威:奥古斯丁的社会政治思想》、《奥古斯丁《上帝之城》中的社会生活神学》可作为阅读的辅助书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