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活记事16:春节里的亲情
2023-02-08 11:21:38
标签: 散文
生活记事16:春节里的亲情
赵攀强
2023年的春节与往年不同,往年我还在岗,今年却退居二线了。往年时间紧迫,来去匆匆,好多亲朋好友家去不成。今年时间宽余,我想做个弥补,能去的尽量去,能玩的尽量玩,能吃的尽量吃,交流下感情,密切下关系。
临近年关,我首先去看望初中时代教过我的恩师高金珍。高老师今年82岁了,曾经在老家吕河双井中学教书,她工作敬业,心地善良,对学生充满爱心,尤其是对我关爱有加。对于我的到来,恩师非常高兴,谈了很多,勾起我对往事的无限回忆。正因为有高老师这么多好老师的精心栽培,使我顺利完成初中三年的学习任务,并以优异成绩考上安康农校,从此改变了自己的身份,跳出农门,走上了追求奋斗的人生之路。
大年三十,我回到了老家吕河镇敖家院村三组。为已故的父亲、母亲、大哥、二哥、爷爷、奶奶,还有那些辈分更高的先祖烧纸、送亮。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好好传承。之后,我去看望了姐姐、姐夫。姐姐属兔,今年是她的本命年,满六十岁了,在我们姊妹四人中,现在只剩下我和她了,要好好善待。姐姐对我很好,多少年来,她照顾父亲、母亲、二哥和侄儿,减轻了我的负担,使我能够安心工作,功不可没。今年姐夫和外甥全年在外打工,姐姐一人在家,种了不少菜,多次打电话来,让我回家取菜,问这问那,事事关心,有个姐姐真好啊!晚上我们赶到安康入住锦绣花园,放下行李,急忙去看妻子的小弟。他家也住锦绣花园,好久不见,分外亲热,听说小弟不久前感染新冠,非常严重,刚刚出院,身体乏力。小弟的儿子刚刚毕业参加工作,长成了大小伙子,由过去的腼腆变得健谈,和我聊了学校及单位的不少事情。
正月初一,我开车和妻子去接姨妹一家,到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王岩村给妻子的大姐拜年,再到妻子的三妹家拜年。晚上赶到集中村,先去岳父、岳母坟头烧纸,再去妻子的大弟家拜年。大弟的女儿陈夏远嫁甘肃,过年提前赶回娘家陪伴父母,真是孝顺的女儿。大弟一家淳朴厚道,大鱼大酒大肉热情款待,临走的时候还给我们车子的后备箱装满大包小包的蔬菜,我笑着对妻子和姨妹说:“你们的娘家姓菜,样样都爱呀!”,逗得大家直笑。
正月初二,我们返回安康,稍作休整,然后就吃起了转转席。初三在姨妹小红家,初四在妻子的二侄女礼花家,初五在我们家,初六在妻子的侄儿礼富家,初七在妻子的三侄女礼东家,初八在妻子的大侄女礼玲家。过去由于要上班,返程时我们在安康并不停留,直接回到旬阳,侄儿侄女们请客,我们没有时间去。今年不急于回家,就这样一家一天轮流转,每家都是两三席,爷孙三辈同堂,挤挤攘攘,欢声笑语,热闹异常,在锅碗瓢盆和杯光酒影中,蕴含着浓浓的年味,真正让人感觉到了什么是过年?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幸福?什么是亲情?
今年过年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女儿赵柳没有回来,他还在奥地利留学。但是我们每天想念女儿,给她发些照片过去。女儿每天也会和我们视频聊天,告诉我们她在异国他乡的学习生活情况。女儿过去没有学过做饭,到了国外最大的进步就是学会了做饭。每天她都会发来做饭的照片,有些是在网上学的,有些是向妈妈请教的。奥地利和中国冬季的时差是7小时左右,每天下午我们散步回来六七点,她们那里正好是中午十一二点,我就给她发微信说我们散步回来了,她马上打电话过来和我们视频,形成习惯,这样的时刻,我们一家三口心里乐滋滋的,笑容溢满脸庞。
吃完转转席,我们就急忙赶回旬阳,因为还要招待几个朋友。由于今年是我退居二线后的第一个春节,我想不会有人来看我了,没想到竟然有五个朋友在年前先后来到我家看我,着实让人感动了好一阵子,觉得自己混得不错,交到了一些真朋友,很有成就感。尤其是宣传部时代的同事蔚世悦,离开宣传部十多年了,他每年都会前来看我,亲如兄弟,这份情谊确实难得。还有人大办时代的同事王护臣,人品好,很敬业,在十年的相处相交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想,今年必须把他们约在一起坐坐,礼尚往来,这样心里才会踏实。于是我定在正月十一,和他们聚在一起,情意浓浓,气氛热烈,这种无目的无任务的酒席才吃得香啊!
正月十五前夕,安康的亲人们纷纷打来电话,说只有我们两人在家,邀请我们到安康去过元宵节,盛情难却。于是我们于正月十五这天,先到吕河老家给已故的亲人们烧纸送亮,顺便又去看了姐姐,下午赶到安康,与妻子娘家的亲人们再次相聚,共度元宵佳节。
俗话说,亲戚越走越亲。是呀!亲情要靠相互走动,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才能长久呀!尽管上述记录的这些属于生活琐事,有些像流水账,但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过得时间最长,交往最多,感受最深的一个春节,觉得很有意义,因此作为我的生活记事的第十六篇文章,据实写下来,留作纪念。
【原创】生活记事16:春节里的亲情
生活记事16:春节里的亲情
赵攀强
2023年的春节与往年不同,往年我还在岗,今年却退居二线了。往年时间紧迫,来去匆匆,好多亲朋好友家去不成。今年时间宽余,我想做个弥补,能去的尽量去,能玩的尽量玩,能吃的尽量吃,交流下感情,密切下关系。
临近年关,我首先去看望初中时代教过我的恩师高金珍。高老师今年82岁了,曾经在老家吕河双井中学教书,她工作敬业,心地善良,对学生充满爱心,尤其是对我关爱有加。对于我的到来,恩师非常高兴,谈了很多,勾起我对往事的无限回忆。正因为有高老师这么多好老师的精心栽培,使我顺利完成初中三年的学习任务,并以优异成绩考上安康农校,从此改变了自己的身份,跳出农门,走上了追求奋斗的人生之路。
大年三十,我回到了老家吕河镇敖家院村三组。为已故的父亲、母亲、大哥、二哥、爷爷、奶奶,还有那些辈分更高的先祖烧纸、送亮。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好好传承。之后,我去看望了姐姐、姐夫。姐姐属兔,今年是她的本命年,满六十岁了,在我们姊妹四人中,现在只剩下我和她了,要好好善待。姐姐对我很好,多少年来,她照顾父亲、母亲、二哥和侄儿,减轻了我的负担,使我能够安心工作,功不可没。今年姐夫和外甥全年在外打工,姐姐一人在家,种了不少菜,多次打电话来,让我回家取菜,问这问那,事事关心,有个姐姐真好啊!晚上我们赶到安康入住锦绣花园,放下行李,急忙去看妻子的小弟。他家也住锦绣花园,好久不见,分外亲热,听说小弟不久前感染新冠,非常严重,刚刚出院,身体乏力。小弟的儿子刚刚毕业参加工作,长成了大小伙子,由过去的腼腆变得健谈,和我聊了学校及单位的不少事情。
正月初一,我开车和妻子去接姨妹一家,到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王岩村给妻子的大姐拜年,再到妻子的三妹家拜年。晚上赶到集中村,先去岳父、岳母坟头烧纸,再去妻子的大弟家拜年。大弟的女儿陈夏远嫁甘肃,过年提前赶回娘家陪伴父母,真是孝顺的女儿。大弟一家淳朴厚道,大鱼大酒大肉热情款待,临走的时候还给我们车子的后备箱装满大包小包的蔬菜,我笑着对妻子和姨妹说:“你们的娘家姓菜,样样都爱呀!”,逗得大家直笑。
正月初二,我们返回安康,稍作休整,然后就吃起了转转席。初三在姨妹小红家,初四在妻子的二侄女礼花家,初五在我们家,初六在妻子的侄儿礼富家,初七在妻子的三侄女礼东家,初八在妻子的大侄女礼玲家。过去由于要上班,返程时我们在安康并不停留,直接回到旬阳,侄儿侄女们请客,我们没有时间去。今年不急于回家,就这样一家一天轮流转,每家都是两三席,爷孙三辈同堂,挤挤攘攘,欢声笑语,热闹异常,在锅碗瓢盆和杯光酒影中,蕴含着浓浓的年味,真正让人感觉到了什么是过年?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幸福?什么是亲情?
今年过年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女儿赵柳没有回来,他还在奥地利留学。但是我们每天想念女儿,给她发些照片过去。女儿每天也会和我们视频聊天,告诉我们她在异国他乡的学习生活情况。女儿过去没有学过做饭,到了国外最大的进步就是学会了做饭。每天她都会发来做饭的照片,有些是在网上学的,有些是向妈妈请教的。奥地利和中国冬季的时差是7小时左右,每天下午我们散步回来六七点,她们那里正好是中午十一二点,我就给她发微信说我们散步回来了,她马上打电话过来和我们视频,形成习惯,这样的时刻,我们一家三口心里乐滋滋的,笑容溢满脸庞。
吃完转转席,我们就急忙赶回旬阳,因为还要招待几个朋友。由于今年是我退居二线后的第一个春节,我想不会有人来看我了,没想到竟然有五个朋友在年前先后来到我家看我,着实让人感动了好一阵子,觉得自己混得不错,交到了一些真朋友,很有成就感。尤其是宣传部时代的同事蔚世悦,离开宣传部十多年了,他每年都会前来看我,亲如兄弟,这份情谊确实难得。还有人大办时代的同事王护臣,人品好,很敬业,在十年的相处相交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想,今年必须把他们约在一起坐坐,礼尚往来,这样心里才会踏实。于是我定在正月十一,和他们聚在一起,情意浓浓,气氛热烈,这种无目的无任务的酒席才吃得香啊!
正月十五前夕,安康的亲人们纷纷打来电话,说只有我们两人在家,邀请我们到安康去过元宵节,盛情难却。于是我们于正月十五这天,先到吕河老家给已故的亲人们烧纸送亮,顺便又去看了姐姐,下午赶到安康,与妻子娘家的亲人们再次相聚,共度元宵佳节。
俗话说,亲戚越走越亲。是呀!亲情要靠相互走动,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才能长久呀!尽管上述记录的这些属于生活琐事,有些像流水账,但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过得时间最长,交往最多,感受最深的一个春节,觉得很有意义,因此作为我的生活记事的第十六篇文章,据实写下来,留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