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安康日报《文化周末》:让文学点亮生活

2023-01-11 19:31:35
标签: 散文

让文学点亮生活

赵攀强

时光匆匆,走过2022,迎来2023年。每当新旧交替之际,我都会对去年的作品进行梳理,对新年的写作制定计划,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勉励自己,不负来年。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的写作遇到了瓶颈期,尽管写作状态不佳,没有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但我始终坚持做到两点:一是广泛阅读;二是坚持写作。阅读是为了充电,写作是为了练笔。我对每期的安康日报《文化周末》,都如饥似渴仔细阅读,在阅读中寻找差距,吸收养分。除此之外,我还对中省主流媒体的文学作品进行系统研读,以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我欣赏“多写才是硬道理”这句话,只有持之以恒,笔耕不辍,才能日积月累,厚积薄发。2022年我手写我心,多数是生活记录,是随心所欲,是真情流露,是有感而发。但我无怨无悔,觉得文学点亮了我的生活,让我一年来过得既充实又有意义。

整理2022年的创作,小小的收获还是有的。去年三月,我从部门负责人岗位退下来,对于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单位和单位大院总有恋恋不舍,于是不由自主写出那篇《告别大院》的随笔。没想到引起了不小轰动,千人转发,万人阅读,《散文选刊·下半月》主编蒋建伟先生打电话来,对这篇文章赞赏有加,并安排发表。看来,富有真情实感的散文才会打动读者,真实是散文的生命,要写就要写出真性情。《绿水环绕旬阳城》是一篇记述旬阳山城发展变化的散文,反映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主题,发表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我与一座城”栏目,这是我在散文写作上的新突破,值得庆幸。去年值得一提的还有五篇散文分别入选中小学语文课辅教材和考试卷:《家乡的嫩玉米》入选《2022陕西中考信息卷(语文);《不语的表叔》入选《2022万唯中考现代文阅读》;《兰草花儿开》入选《高中语文练习题》;《乌手指的小姑娘》入选《初中语文试题库》;《油桐花开》入选《河北省保定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和《小学语文散文阅读强化练习》。这些散文先在《安康日报》《陕西日报》《散文选刊》等报纸副刊和文学期刊发表,然后被学界认可并选用,对于业余作者来说,这是莫大的鼓励和鞭策。去年,我的散文集《母亲的升子》,被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作为重点图书,进行第二次印刷,上架各大图书网,扩大了作品的影响力。此外,《母亲的升子》还荣登安康日报年度好书榜。有评论说,攀强先生出身农家、热爱农民、关注农村、情系乡亲,始终为故乡写作,每篇作品都饱蘸着质朴可贵的乡村情结和山野风韵,彰显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人格魅力和文化良知。

文学需要厚土,创作需要环境。安康日报《文化周末》就是安康文化的百花园,每一期报纸都是文化大餐,每一位编辑都是辛勤园丁,他们苦苦耕耘,默默奉献,厚植沃土,静待花开。我依稀记得开办之初的《文化周末》提出“将安康文化呈献给您,呈献给安康,呈献给世界”的总方向。这种大视野,大触角,大格局,已被淋漓尽致地彰显出来。那一组组精心设计,那一个个精品专栏,那一篇篇精美文章,无不成为安康作家群的指路明灯。2022年我在写作上取得的这点成绩,均离不开各位老师同仁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对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我的精神来自文学。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珍惜光阴,拥抱生活,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以敏锐的社会触角,投身到伟大的时代洪流中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书写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关心乡村振兴,关注普通老百姓,以小视角反映大主题,以小人物突显大境界,以小切口展现大变革,充分发掘时代的发展和人性的光辉,讴歌真善美,摒弃假丑恶,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来源:202316日安康日报《文化周末》)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